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小北推荐了更适合普通人体质的哲学史,豆瓣9.7分的《近代哲学史》,许多读者被其中既清晰又流畅、既分析又思辨的哲学魅力所折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41位豆瓣网友给出了9.7的高分

北大杨立华教授曾盛赞此书“每次读来都觉得兴奋得有点头皮发麻”,并且表示更期待先刚老师在译的谢林的另一本著作《先验唯心论体系》,这一次它终于来了,豆瓣开分就是9.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立华教授分享《近代哲学史》阅读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本依然“头皮发麻”之作

谢林写这本书的时候才25岁(1800年),但已于2年前获得耶拿大学教授职位,此时的黑格尔(30岁)还是密涅瓦的猫头鹰还没能起飞,而谢林已经在这本书里简洁又圆融地讲述了辩证法,并搭建起了自己的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林和黑格尔

谢林后来在《近代哲学史》里“舌战群儒”,他到底有什么底气?其实,答案早就写在这本《先验唯心论体系》里,它体大精深又无比简洁,用谢林自己的话来说,可以帮你看清“近代哲学的逐渐发展过程”

给你一览众山小的哲学视野

《近代哲学史》姊妹篇

《近代哲学史》是谢林在1833年至1834年间在柏林大学讲授的一系列讲座的内容,在这本书里他条分缕析,用哲学的和历史的慧眼,带领我们看见哲学家面临的困境、还有他们的理论进路。

他说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走向了精神和身体的绝对对立,为了解释现实中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又只能借助上帝——上帝制造了对应的运动

谢林认为,他过于强调对“我”而言第一位的东西,于是忽视了背后的本原,忽视了对那个“必然的存在”的探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的斯宾诺莎正是从这个“必然的存在”出发,把它当做存在的普遍主体,思维和广延就是这个实体的存在形式。也就是说笛卡尔认为思维在上帝之外,而斯宾诺莎认为上帝本身就是无限思维、无限广延,每一个物都表现出了上帝的直接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宾诺莎认为,宇宙中只存在一个实体,它有无限多的属性,但人类只能认识其中的两个:思想和广延,个别事物都是实体属性的特定表现方式。

在笛卡尔那里,思维和广延(精神和物质)的契合需要上帝做中介,而斯宾诺莎这里,因为思维和广延(精神和物质)都是“上帝”的属性,所以根源上就是统一的。

谢林对斯宾诺莎的不足有深刻的把握,他看见斯宾诺莎设置思维和广延这两个属性,只是诉诸经验而已。谢林也看到斯宾诺莎的这个体系具有着诸多发展可能,比如实体如何派生出事物,比如思维和广延的对立统一等等,而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正是在这里取得突破的。

此外,谢林还批判康德对人类理性进行批判的主张,他指出批判理性的依然是理性,这就仿佛自己抓着头发上天。康德认为人只能认识物呈现出来的表象,至于物本身(自在之物)我们无从认识,谢林则指出“自在之物”太过于正确,以至于不可能坚持下去,何况没有主体又何来物,从来都是主体把客体当成物,那么去掉这个“自在之物”也无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德和初版的《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批判”是指对纯粹理性进行考察。

谢林对此前的哲学家有这么多批判,那么他自己的哲学体系是什么呢?他又凭什么在哲学史上留下名字?答案就在他年少成名作《先验唯心论体系》中。

在这里,谢林从斯宾诺莎出发,批判了康德主客观的二元对立,他指出自然与精神在更高层次上是统一的:自然是显现的精神,而精神是内在的自然

此外,谢林还引入了辩证发展的概念,指出自然与精神的统一是在动态过程中实现的,通过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他建立了更为综合的同一性哲学,包括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两部分,他试图通过哲学体系解决主观与客观、自然与自由之间的对立。

读懂德国古典哲学的快捷门径

突破费希特、续上康德、下启黑格尔

学者郑昕曾说:“超过康德,可能有新哲学,掠过康德,只能有坏哲学。”康德哲学是哲学学生和爱好者必须跨越的高山,然而其晦涩难懂也是广为人知。

这个时候,不妨先看看谢林的这本《先验唯心论体系》,他在这里突破了费希特哲学的狭窄范围,直接续上了康德哲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古典哲学四大家: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这本书总共有六章,除去前两章阐述先验唯心论的本原并对其进行演绎之外,后面四章分别讨论的是理论哲学、实践哲学、目的论和艺术哲学,其框架和内容正好与康德的三大批判精准对应,同时其中还处理了康德后期哲学关心的自然、法权、历史、宗教等问题。

可以这么说,《先验唯心论体系》完全就是康德的整个哲学蓝图的实现,并且就覆盖面而言堪称近代哲学的第一个完整体系——这不是一个局限于通常所说的“先验唯心论”内部的体系,而是一个以先验唯心论为出发点而展开的完整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4年发行的德国银币,纪念康德在柯尼斯堡诞辰250周年。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当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还仅仅对康德的理性批判和道德哲学顶礼膜拜时,在哲学界,是谢林首次对《判断力批判》给出了前所未有的至高评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是他开风气之先,把艺术当作整个体系的封顶石,随后在历史上首创“艺术哲学”,进而把艺术和哲学看作一体两面的关系。

与此同时,《先验唯心论体系》绝非仅仅是康德哲学的翻版和整合,因为它的前两章恰恰是以一个统一的最高本原克服了康德哲学由于缺失本原而导致的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

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是康德哲学和费希特哲学的第一个完满综合,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揭示出自然界和精神世界在本质上和结构上的同一性及其动态的发展过程,并且给后来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哲学科学百科全书》树立了一个标杆。

感受深刻的哲学思辨魅力

历史的-辩证的方法

谢林自己后来的著作虽然也都是史上罕见的恢弘之作,并且充满了创新思想和洞见,但毕竟是专注于特定的领域,在整全性上终究不如《先验唯心论体系》。

更关键的是,《先验唯心论体系》的方法一直延续到谢林整个后期哲学,这是谢林最珍视、也最引以为傲的方法,即历史的-辩证的发展方法

自我创造了世界,这不难理解,但我们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不会觉得是自己创造了世界,因此,谢林的意思其实是,一个“无意识的自我”(绝对自我)生产出世界和自我意识或有意识的自我,也就是说,世界仅仅是绝对自我的产物,却不是一个现实的自我意识的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哲学家之所以能够追溯过去,是通过对于原初活动的“自由模仿”和“回忆”,模仿使得那些超越于时间之外的、原初产生出来的东西仿佛重新出现在眼前,回忆则是哲学家依据自然界和历史里面的各种遗迹而进行的重构。

这种基于“模仿”和“回忆”的方法不仅重续柏拉图的伟大思想,更是直接塑造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基本方法。这个方法的真正意义上的辩证的方面,即“设定-对立设定-综合设定”(或通常所说的“正-反-合”)模式,在整部《先验唯心论体系》里都有大量体现。

辩证法在费希特那里已经基本完善,然后在谢林那里水到渠成,谢林的伟大功绩和贡献,也是他后期针对黑格尔而强调的自己的原创性,在于他第一次用辩证法贯穿了全部领域,第一次揭示出自然界和精神世界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和结构上的一致性。

而《先验唯心论体系》正是这种一以贯之的辩证法的第一次集中呈现,这种贯通式的辩证法不仅支配着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更塑造了黑格尔的整个思维方式。

至于最后为什么是黑格尔而非谢林把这种辩证法推进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并非因为谢林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后期谢林已经不再把辩证法看作一种包揽一切的绝对方法。

正因如此,谢林对黑格尔的万能式辩证法操作并不认同,尤其反对黑格尔把概念放在自然界前面这种头足倒置的做法,而在这个问题上,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实际上追随的是谢林的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恩格斯(1820-1895)的自然辩证法是一种解释自然界变化和发展的哲学方法,它基于辩证唯物主义,指出自然界通过对立和矛盾的斗争与解决不断进化。

总而言之,在谢林的全部著作里,《先验唯心论体系》一方面比此前的自然哲学体系更全面,另一方面比此后的绝对同一性体系更具有历史的维度和辩证法的活力。

这本书将带你进入一个充满哲学思辨的世界,体验到思想碰撞的魅力,开启一段深刻的哲学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谢林及其哲学你了解多少

他对近代哲学的批判和发展给了你什么启发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这本备受期待的新书

先验唯心论体系

【德】谢林 著,先刚 译

京东5折优惠

让大哲学家给你讲透哲学来龙去脉

-End-

观点资料参考:《先验唯心论体系》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一次“头皮发麻”的哲学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