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汪青 “疫情后史无前例的扩张性政策,特别是政府债务持续积累,会严重影响到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走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

在王一鸣看来,金融危机后,全球格局呈现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和高债务的特点。然而,疫情之后,这一格局正经历显著变化,逐渐走向更低的增长、较高的通胀、较高的利率和更高的债务。

通胀方面,王一鸣认为,总体是缓和的,但很难回归到过去。过去超量量化宽松政策没能带动通胀,主要是因为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吸收了巨大货币供应量。而现在,全球化在倒退在碎片化。

“通胀变化带来的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更高的债务,疫情后全球债务像脱缰的野马,全球总的债务水平大幅提升,全球债务总额接近GDP的250%,主要经济体的债务规模迅速扩张。”王一鸣认为。

高债务将带来三方面的问题,即利率依然会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债务成本会大幅提升,债务风险会大幅上升;未来财政和货币政策将面临两难,解决问题的政策空间收窄;以及抗击通胀过程中可能影响到流动性,最终影响到资本市场并拖累全球增长。

基于此,王一鸣表示,未来的格局中通胀、债务、利率的基本变量会相互交织,而债务风险会持续攀升。若不能有效应对,会影响金融市场稳定并拖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谈及未来经济增长趋势,王一鸣预计增长会比过去还要低,下了一个台阶。现有预测显示未来五年大致为3%的增长率,低于2001年至2019年的3.8%年均增长率,世界银行更是预测到2030年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其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

对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改变低增长的局面,王一鸣认为,尽管人工智能的潜在影响备受关注,但其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冲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风险等方面的作用尚不确定。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青经济观察报记者

经济观察报记者
华东新闻中心
主要关注金融领域,重点报道银行、保险和金融科技等市场动态。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wangqing@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