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消息的时候,我以为我会很平静。毕竟已经提早说过了多次,洪湖路这个地方就是整条S11线首台盾构机下井的地方,时间就是5月或者6月。

搞笑的是,5月24日,我们还专门跑去看了一下,机头已经组装得七七八八的样子,可惜刚好错过了刀盘吊装的经典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5日,首台盾构机的刀盘吊装下井,这是历史性的一刻,这也是标志性的一幕,这更加是S11线关键性的一步。

意味着,S11线盾构区间的施工即将拉开序幕。所以,看到这个画面,抑制不住,还是又激动了一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下井之后还有调试等一系列工作,始发据之前所说,大概是7月。

这台“争气机”,应该就是之前给大家扒过的争先号(中铁1377号),全线首台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整机长114米,整套机组总重量达926余吨,开挖直径8.23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什么样的盾构机,都是根据情况来看的,有的用泥水加压盾构、有的用土压平衡盾构、有的用局部气压盾构,盾构的选型,决定了盾构施工的成败。

该台盾构机所处的德阳南站至四川建院站盾构区间左线全长2036米,右线全长2064米,采用2台盾构机施工,将分别从明挖区间大里程端始发,需下穿多个建构筑物后进入泰山南路三段,之后沿泰山南路三段继续向北敷设至四川建院站小里程端吊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注意,从德阳南站到四川建院站,是2台盾构机。

而像这种φ8230mm盾构机,一共是8台。

为什么要这么多盾构机?

以成都轨道交通1、2、3、4、7、17、18、19号线的掘进经验看,盾构机每天平均进度可达6-8米。

你可以算算,光是要挖通德阳南站~四川建院站,按每天8米进度算,也要250多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德阳南站到文庙广场站,有4台,3个盾构区间,德阳南站~四川建院站约(2公里);四川建院站~五洲广场站(约1.2公里);五洲广场站~文庙广场站(约2.8公里)。

文庙广场站到德阳北站,也是4台盾构机,2个盾构区间,文庙广场站~德阳北站(约4.1公里);出入线盾构区间(约0.6公里)。

不投入8台盾构机,哪门得行嘛。

开打之后就快了,明年就一定能看到第一条隧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在地下跑,在天上“飞”的修得最快,也就是“桥通”比“隧通”来得快。

这里@一下各位,没有人不知道S11线的盾构机是我们的要自己造的了吧?不知道的可以再看看。

然后给大家科普一下,

盾构机下井之后,你猜它是怎么钻的?

是一条直线从这头到那头吗?

还是起起伏伏,高高低低的一条曲线?

我原来也以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地下那么费劲,肯定就是一条直线钻过去呗。

结果,你猜怎么着,地铁在地下是这样子钻的!

它是一条波浪线(把手机横过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一般进站时列车是在上坡,出站时是在下坡。

为什么呢?

出于节能的考虑以及更好的制动和加速,每个车站在进站时,进站都是上坡;出站时都是下坡,只不过坡度都不大,所以乘客并不会感觉到。

进站后上坡的意义在于,正常行驶的地铁列车在经过上坡时,能够实现自然减速,同时能够节省一定的制动能源。

出站后下坡的意义在于,正常行驶的地铁列车在经过下坡后,能够借助下坡实现自然加速,节省了一部分为地铁加速的能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再给大家普及一下,德阳能够地铁,真的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我要去开会了,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