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GLP-1RA以简驭繁,“协理”临床控糖难点!

案例资料

患者,女,66岁。

主诉:发现血糖升高20余年,血糖波动2个月余。

现病史:20多年前因“三多一少”症状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病程初期应用口服降糖药(OADs)血糖控制可。随着病程延长,血糖波动,10余年前先后改用预混胰岛素联合OADs、“三短一长”胰岛素强化治疗(具体剂量不详),期间间断发生低血糖。5余年前调整为胰岛素泵(全天胰岛素剂量共78u:基础量30u,三餐前各16u)联合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片等OADs。2个多月前因血糖波动及反复发生 低血糖,就诊于我院门诊,门诊以“2型糖尿病”收入我院内分泌科进一步治疗

既往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脑梗死病史20余年,使用硝苯地平30mg/d联合厄贝沙坦150mg/d,血压波动在140~160/80~110mmHg。有10余年冠心病病史,曾因发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长期服用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既往多次因“尿路感染”入院治疗。

个人史及家族史:家族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体格检查:

*BMI:身体质量指数

实验室检查:

*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PG:空腹血糖;PPG:餐后血糖

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
1.T2DM
2型糖尿病性肾病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2.高血压(3级,极高危)
3.甲状腺多发结节
4.颈动脉硬化
5.左下肢股动脉斑块形成
6.脂肪肝
7.肾囊肿
8.高尿酸血症
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架置入术后状态)
10.脑梗死个人史
11.白内障
12.脑萎缩

案例特征: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血糖控制不佳,波动较大。

降糖治疗方案:该患者入院后,治疗团队将其降糖方案进行调整,具体方案见下表:

*qw:每周1次;ih:皮下注射;po:口服;tid:每日三次;qd:每日1次

出院后随访情况:出院后嘱患者饮食管理,1月后暂停口服阿卡波糖,患者保留二甲双胍、达格列净、基础胰岛素及司美格鲁肽降糖治疗。患者出院后随访情况如下:

3个月随访各项指标结果:

6个月随访各项指标结果: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为老年女性T2DM患者,病程长达20余年,既往先后使用OADs、预混胰岛素、基础-餐时胰岛素、胰岛素泵等降糖方案。 近来血糖控制不佳,且低血糖反复发生,血糖波动大,入院以求进一步治疗。

经入院查体后,我们对患者的下一步降糖方案制定有以下考虑:

1)患者入院时HbA1c高达9.6%,此时应率先启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以快速缓解高糖毒性。
2)患者既往使用胰岛素泵的剂量较大,但血糖仍控制不佳,出现多种T2DM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且低血糖事件反复发生。提示需更新治疗方案,选择低血糖风险较低同时能保证降糖效果的方案。
3)基础疾病多,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降糖药物的选择应考虑具有心血管获益。

综合以上考虑,我们为患者行5日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将序贯方案制定为1)基础胰岛素、2)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周制剂司美格鲁肽、3)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达格列净、4)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片。经方案调整后,通过6个月内的随访可以看到,患者血糖实现良好控制并达标;血压、血脂等代谢因素得以改善;且经治疗实现了肾脏获益。

GLP-1RA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刺激胰岛素分泌的特点,在血糖降低时不抑制胰高糖素分泌,故其单独使用低血糖发生率降低[1]。综上所述,老年T2DM患者疾病特点复杂,除了确切的降糖疗效,临床治疗需要考虑较多的因素,如低血糖、体重、心血管风险、用药依从性、是否合并肝功能异常、慢性肾脏病、其他共病包括认知功能障碍等因素。

案例点评

Q1

本例患者年龄66岁,在临床上属于老年T2DM患者,此类患者在临床上有何特点?其血糖管理方案的制定,需要秉持怎样的原则?

王金羊主任:临床上,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无明显的“三多一少”(即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症状。 而且,绝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和(或)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同时存在。

本例患者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患者T2DM病程长达20年,此次就诊时不仅出现2型糖尿病性肾病、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还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等。

对于此类患者,《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1]提出“简约治疗理念”和“去强化治疗策略”,其药物治疗的原则包括:(1)优先选择低血糖风险较低的药物;(2)选择简便、依从性高的药物,降低多重用药风险;(3)权衡获益风险比,避免过度治疗;(4)关注肝肾功能、心脏功能、并发症及合并症等因素;(5)不推荐衰弱的老年患者使用低血糖风险高的药物。

Q2

在本案例的诊疗过程中,治疗团队是如何践行“简约治疗理念”和“去强化治疗策略”的?

王金羊主任: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治疗方案强调“去强化”,经短期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平稳、高糖毒性解除后应及时减少胰岛素注射次数并优化与简化降糖方案[1]。 于是,治疗团队采用了5-7天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迅速转换了治疗方案。 在转换治疗时,在基础胰岛素的基础上选择了司美格鲁肽,也是秉持着“简约治疗理念”,基于多方面考虑:

1)保证血糖平稳,持久降糖:患者既往曾发生过血糖波动及反复低血糖,所以降糖方案的选择,要在保证降糖的基础上,尽量保持血糖平稳,避免低血糖的发生。SUSTAIN China[2]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T2DM人群中,司美格鲁肽可显著降低HbA1c水平达1.8%,HbA1c的达标率高达86.1%,且低血糖发生率极低。进一步研究分析显示,司美格鲁肽能显著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功能,无论患者是高基线HbA1c或者接近于7%,患者的β细胞应答水平可类似健康人水平,按需降低HbA1c,使其降至7%以内。

2)实现心肾获益:患者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肾病,在治疗时需要兼顾其心肾获益。SUSTAIN 6[3]研究结果显示,在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相对于安慰剂,司美格鲁肽可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发生风险高达26%,且该效应长期持续。除了强效降糖外,司美格鲁肽还可显著改善T2DM患者多重心脑血管代谢危险因素,使收缩压降低高达7.3mmHg,同时降低TG、TC和LDL-c,升高HDL-c[2,4-8]。另有研究证实,T2DM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患者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12个月后,除了血糖、血压等明显改善之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水平>300mg/g的患者,尿白蛋白水平下降超过50%[9]。

3)实现体重获益:患者后续仍需要补充胰岛素,然而,单纯补充胰岛素会带来体重增加的风险,而患者入院时的BMI为29.39kg/m2,腰围108cm,体重不宜再加。SUSTAIN 7研究[6]显示,司美格鲁肽1.0mg治疗40周可显著有效地减低患者体重6.5kg,所以对于本患者,选择司美格鲁肽也是体重获益的需要。

4)简化治疗:GLP-1RA给药方式灵活,可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的依从性[1],司美格鲁肽为GLP-1RA的周制剂,用药更为简便,患者依从性更高[1]。

Q3

本例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临床上肝肾功能受损的老年T2DM患者十分常见,对于此类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的剂量是否需要调整呢?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RA在临床应用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王金羊主任: 研究表明,多种GLP-1RA可带来肾脏获益,且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应用较为安全。 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T2DM患者,若eGFR≥15ml /min/1.73m2,可应用司美格鲁肽,且无需调整剂量[10]。

司美格鲁肽在轻度肝功能损伤(Child-Pugh分级A、B级)和重度肝功能损伤(Child-Pugh分级C级)的患者中应用都是安全的[10],无需调整剂量[11]。

GLP-1RA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临床较常见,其多为轻症,多见于用药起始或增加剂量阶段,持续数周(不超过8周)[12]。建议可从小剂量开始应用,缓慢增加剂量;长期应用此类药物治疗时,若在所需的剂量时仍存在副作用,可减至耐受的剂量。不推荐用药干预,必要时可加用缓解症状的药物对症治疗[12]。

专家简介

王金羊 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副教授

甘肃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干部区主任,省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意大利锡耶纳大学访问学者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
国家科技专家库评审专家
中国糖尿病防治康复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妊娠糖尿病学组委员
中国代谢病创新防治联盟常务理事
甘肃省内分泌学会常务委员
甘肃省预防医学会慢病防控专业委员会委员
甘肃省基层糖尿病联盟副主席
甘肃省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第一届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甘肃省内分泌质控中心专家组核心成员
主持国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和省级科研课题3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论文11篇),参编内分泌专著4部,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各2项。

参考文献

[1]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等.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2):147-189.
[2] Shi LX, et al.J Diabetes Investig, 2020, 11(1): 142‐150.
[3] Marso SP, et al. N Engl J Med, 2016, 375(19): 1834‐1844.
[4] Ahrén B,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7, 5(5):341‐354.
[5] Ahmann AJ, et al. Diabetes Care, 2018, 41(2):258‐266.
[6] Pratley RE,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8, 6(4): 275‐286.
[7] Lingvay I,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 7(11):834‐844.
[8] Zinman B,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 7(5): 356‐367.
[9] Aviles Bueno B, et al. Clin Kidney J, 2022, 15(8): 1593‐1600.
[10]中国心血管代谢联盟,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3,39(9):651-660.
[11]司美格鲁肽说明书.
[12]司海娇,等. 中国药房,2023,34(11):1281-1292.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更多内分泌精彩内容?

精彩资讯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