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炎热、极度缺水、满目荒凉,大多数人对沙漠的印象都是这样,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但凡事没有绝对,沙漠里也会下雨,甚至是带来洪水的大暴雨!

就在去年,2023年9月份,位于撒哈拉沙漠的非洲国家利比亚,遭受了暴雨侵袭,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2024年5月27日,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也迎来了一场大雨,虽然强度没有那么大,但也足以让人啧啧称奇。

沙漠里为何会下雨,原本干旱的沙漠迎来天降甘霖,究竟是福是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雨和雪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总面积达到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最低的时候甚至只有四五毫米,而一年的蒸发量却达到2500至3400毫米。

这里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从古至今,不知掩埋了多少探险者、迁徙者,凡是因为低估它的危险性而贸然闯入的不速之客,大概率会在绝望中成为一具千年不腐的干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漫天黄沙之中,西域文化生根发芽,根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年前,这里就有人定居,到了唐代,西域文化迎来鼎盛时期,西域三十六国当中,有不少都位于如今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

但是唐朝以后,很多城市在无声无息中消失了,塔克拉玛干是维语,意思就是“地下的城市”,那些曾经辉煌的文明,如今只能在沙漠之下才能找到踪迹。

1901年,一位英国探险家来到这里,竟然意外发现了一片迷失于沙漠中的文明遗迹,这就是著名的“尼雅遗址”,上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掀起了一股探寻西域文明的热潮,果真在沙漠中发现了不少古代文物和干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干尸,对环境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必须在干燥、高温的气候中才能形成,而且还要千百年来气候条件一直不变才行,由此可见,这片不毛之地当中,下雨天是多么难得。

2021年5月,一场大雨落在中国气象局塔中沙漠大气环境观测站附近地区,这里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200公里,已经是沙漠腹地,一天时间降雨达到34毫米,抵得上以往一年半的降水量。

在南疆铁路线附近,降雨形成了大面积积水,犹如发了洪水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月,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天空中竟然飘起了雪花,不多时,黄沙之上便被盖上了一层白色的纱幔,堪称奇观。

今年,还未进入夏季,又是一场不大不小的雨落下,当地人不由心生忧虑——

这天气,究竟是怎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淹没的撒哈拉

如果说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降水只是有些反常,那么位于非洲的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的降水,就是一场灾难了。

2023年9月,形成于地中海的飓风“丹尼尔”在利比亚登陆,并不断向撒哈拉沙漠腹地挺进,飓风带来了狂暴的降雨,班加西、苏塞、贝达等沙漠城市及周边地区瞬间成为一片汪洋。

贝达市一天的降雨量达到了惊人的414.1毫米,相当于当地10年的降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比亚北部城市德尔纳,因为临近海岸线,受到飓风重创,两座水坝被毁,导致整个市区被淹没,上万人失踪,整个利比亚因洪涝灾害死亡的人数达到1.1万,无数人无家可归。

飓风不仅带来了降水,还在沙漠吹起了遮天蔽日的沙尘暴,天地笼罩在一片猩红色之中,末日景象恐怕也不过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我国广东和香港地区同样遭遇极端暴雨天气,香港一天的降雨量达到647.7毫米,超过了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645毫米的强度。

伴随着极端暴雨,全球多地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美国、日本、欧洲等国气温屡创新高,2023年7月和8月,全球平均气温成为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气温第一和第二高的月份。

这天气,究竟怎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片泽国的迪拜

故事还在继续……

2024年4月中旬,海湾地区遭受强降雨袭击,阿联酋4月16日一天的降雨量,成为该国自194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单日降雨量最高的一天,相当于阿联酋过去近两年的降雨量。

暴雨冲垮了道路,淹没了高速公路,大量房屋建筑浸泡在水中,迪拜国际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也被暴雨淹没,大量航班被取消,旅客滞留在机场无法动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满大街的汽车被主人抛弃在水中,任凭不断上升的水位淹没车顶,可惜像阿联酋这样的沙漠气候国家,即便是各项设施都极为豪华的迪拜,也没有人会专门准备皮筏艇之类的涉水工具,人们除了无助的望着天,没有任何办法。

平时,这里的石油甚至比水都多,人们的饮用水是花费很高成本净化的海水,一瓶500毫升的水要卖到30元人民币,尽管政府给当地居民有饮水补贴,也需要花费5元人民币。

而此时,望着满世界的水,人们感到的不是幸福,而是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阿联酋,包括阿曼、沙特、巴林、卡塔尔在内的中东国家,都被这场大雨波及,他们无一例外全都是典型的沙漠气候国家,常年降雨量都很少,所以根本没有什么防洪排涝的设施和准备,一场大雨造成的损失,不亚于一场小规模的战争。

事后有人分析,认为中东地区的强降雨和这些国家长期实施的人工降雨措施有关,但这种说法遭到了中东国家的否认,因为人工降雨只能带来小规模的降水,并且也不存在累计作用,更重要的原因,应当是全球气候变化。

这天气,究竟怎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最干旱沙漠的三场雨

南美西海岸的智利北部,有一个面积为18万平方公里的沙漠,这就是号称“世界最干”的阿塔卡玛沙漠。

能有多干呢?这片沙漠从1570年到1971年,整整400年的时间,年降雨量为零!

正是因为其超乎想象的干旱程度,又被人们称为地球的“干极”,就连撒哈拉沙漠,和它也根本无法相提并论,阿塔卡玛沙漠的干旱程度,是撒哈拉沙漠的250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从2015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接连下了两场雨,到了2017年,又下了一场雨。虽然这些雨并没有那么大,但对于地球的“干极”来说,这可是400年难遇的事情,而且在短短三年之内,就下了三场雨。

雨水带来的变化是明显的,原本一片死寂的沙漠,在低洼处形成了小型的湖泊,不知何时飘落在这里的植物种子开始生长,不知名的野花竟然开始绽放,而且迅速长成一片,蔚为壮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沙漠要变成绿洲了吗?科学家对这一现象也产生了兴趣,开始对沙漠雨后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却发现,原本沙漠中特有的16个微生物种群,在雨后只剩下2到4个。

沙漠上多了些鲜花,但很多原本在沙漠中顽强生长的植物,却在雨水的浸泡中迅速死去,这些植物的消亡,将会使沙漠中的水土流失更快,换句话说,沙漠将有可能向四周扩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塔卡玛沙漠已经存在了几亿年,早已形成自己固有的生态系统,在这里生存的动植物,包括微生物,也早已适应了沙漠中极度干旱的自然条件。

对于微生物来说,干旱的条件使它的渗透压与外界环境形成平衡,大家相安无事,但降水的到来,改变了外界环境物质的浓度,使这些微生物迅速死亡,直至灭绝。

而生活在这里的植物,早已养成了耐旱耐热的习性,但却极为怕涝,被水一淹,根本无法存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沙漠的降水不仅没有形成绿洲,反而会将沙砾冲走,造成水土流失,而且下过雨的沙漠在之后的烈日暴晒中会如同蒸笼一般,温度反而更高,形成更加强烈的蒸发现象,一些本来存在的湖泊,反而会在这种情况下被猛烈蒸发,湖水更少。

这天气,究竟怎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绿洲,只有危机

沙漠地貌,和海洋、平原、山脉一样,都是地球原生的地质类型,它们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态系统,亿万年以来,在无数的沧海桑田中,沙漠作为地球的一分子,与其他地形地貌已经形成了和谐共生的全球生态系统。

但人类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滥砍滥伐、肆意污染等行为的不断加重,地球亿万年形成的生态环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快速改变。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趋势,相比工业革命之前,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升高了1.13℃,气温的升高造成空中的水分不断增加,再加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不断交替上演,才会导致如此多的极端气候出现,才会让沙漠也下起暴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对于荒漠化的治理一向都遵循着科学客观的态度,目前得到治理,恢复成绿洲的沙漠,都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之后,才后天形成的荒漠化地貌,对于像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这样的原生态沙漠,我国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人为干预。

但是,全球气候并非是割裂的,蝴蝶煽动一次翅膀的威力,就可能是一场飓风,在大自然面前,任何的人力都显得那么渺小。

唯有珍惜大自然的馈赠,维护好地球的生态平衡,我们的家园才能够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中国气象局:《首席来了|塔克拉玛干沙漠降雪!“沙海”为何连续三年出现大范围降雪?》

每日经济新闻:《沙漠爆发洪水,降水平均每10年增加8.8毫米,60年来不断“变湿”对西北区域经济有何影响?专家为您解密……》

新华社:《罕见!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迎来降雨》

光明网:《迪拜一天下了一年半的雨?为何近年来沙漠地区屡遭暴雨》

广州日报:《罕见!撒哈拉沙漠发洪水……今年为啥极端天气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