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与道德绑架

文/叶雨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几年,端午节有个风气,不知道是由谁发起的,也不知道这股风气要刮到什么时候,就是当你对一个人说端午快乐的时候,他会义正辞严的告诉你,端午节不能说端午节快乐,要说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而屈原是投江而死的,所以,我们不能说端午节快乐,只能说端午节安康!

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的,我每年都要讲一遍,我能不知道。但是,屈原为什么要投江呢?有些人就不知道了,有些人说屈原是爱国而死,错了,屈原是不能爱国而死,或者是报国无门而死,当然,准确的说,屈原是爱楚坏王无门而死,或者不受楚坏王待见,然后,又受楚怀王身边的吸痈舔痔的无耻小人的排挤,先后被流放到汉北,江南,就这样一直熬到了楚顷襄王时候,楚顷襄王也像屈原一样流落汉北,江南,这时候,屈原才极度苦闷,完全绝望,在端午节那天投汨罗江而死,时年六十二岁。

端午节非因屈原而起,在屈原投江之前中国人已经在过端午节了,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在南朝的文献,而南朝离屈原跳江自尽间隔了七百多年。以下为百度百科记载: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此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这也是屈原身后400多年的事了。

这些在现在这个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随手一搜,就可以知道来龙去脉的知识,很多人都懒的去做,只是被一些口号式的传言左右,又自以为真理在手,随时可以挥舞起这个大棒来对别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进行道德绑架了。

当然,屈原似乎是一个爱国的符号,而一切一但和爱国联系起来就更是无往而不利了,那些人似乎又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可是,他们始终弄不明白的是,屈原只是忠于楚王,如果忠于一个王爷也算爱国的话,屈原似乎更应该忠于周天子,屈原投江那个时代天下共主还是周天子,周朝最后一个天子——周赧王,而周赧王的墓就在我的家乡,开车半个小时就到了。

这些知识性的东西,你只要肯用心,总能弄的明白,而附加在以纪念为名的道德绑架才是最可怕的……

你可以在端午节的时候说端午安康,那为什么别人就不能说端午节快乐了,还弄的那么郑重其事,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纪念屈原只能说安康,因为屈原投江了。那自古以来就有的风俗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人们把这个节日也过的喜气洋洋,怎么办,我们总不能把自己的祖先也扒出来骂一顿吧!

在民间传说中,除了端午源于屈原说外,尚有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等等说法的,如果纪念屈原要和爱国联系起来,纪念曹娥要和孝道联系起来,那么纪念伍子胥要怎么联系,伍子胥可是亲自跑到敌国,带领敌国的军队把自己的祖国给灭了啊!

其实,过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本无可厚非,人们在节日气氛中找到了快乐,开心,幸福,想怎么过就这么过,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非要纠结在一个端午快乐或者端午安康……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另外,你说端午安康就不许别人说端午快乐,或者你说端午安康就显得高大上,而别人说端午快乐就显得庸俗了,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我突然想起来那几年抵制日货而用U型锁砸了同袍脑袋的事,难道只许你抵制这抵制那,别人连日系车也不能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抵制来抵制去,抵制来这么多年,社会还在进步,时代还在前行,没有为一些蠢货停步,更没有为一些人改变,历史的大潮浩浩荡荡,终将会淘汰那些没有人性的,只会喊口号的,浅薄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