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简称“放疗”)与手术、化疗并称为肿瘤治疗的“三驾马车”,超过50%的肿瘤患者需接受放疗。放疗患者常面临营养不良风险,需靠营养治疗解决。传统营养治疗虽可改善营养状况,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营养代谢问题。因此,临床提出了“免疫营养治疗”的理念,以更有效应对放疗患者的营养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免疫营养治疗”的相关理念,康迅网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管尚慧教授的报告“放疗患者的免疫营养治疗”进行整理分享,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思路与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放疗患者全程面临营养不良的风险

相关数据显示,放疗前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1%,放疗后营养不良发生率43%。其中,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8%

1.放疗前

由于肿瘤疾病原因,身体呈现高代谢、消耗状态,同时患者可能存在食欲下降和进食障碍等症状,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

2.放疗中

(1)由于放疗的不良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味觉丧失、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限制了食物的摄入,引起营养不良。

(2)腹部放疗可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出现腹泻等症状,影响能量和营养的吸收,引起营养不良。

(3)放射性损伤可导致机体组织分解增多、蛋白质消耗增加,引起营养不良。

(4)颅脑放疗可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影响进食,进而引起营养不良。

3.放疗后

由于放疗引起的口腔干燥症、张口困难、吞咽困难、味觉减退、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排便习惯改变等并发症,均可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

37%~42%的肿瘤患者在放疗结束时体重下降10%,12个月后高达42%~53%

二、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放疗疗效及预后

1.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可降低放疗耐受性和治疗效果,包括增加放疗摆位误差、影响放疗精准度、降低放疗敏感性等。

2.营养不良将延长肿瘤患者的住院时间

3.营养不良可增加肿瘤患者放疗并发症的发生,发生率是非营养不良患者的2~20倍

4.营养不良会提高肿瘤患者的病死率

三、“围放疗期”应全程进行规范化营养管理

我国相继发布多部放疗营养指南共识,以促进放疗营养治疗规范化。国内多部指南推荐:肿瘤患者“围放疗期”(从决定患者需要放疗开始至此次放疗有关的治疗结束的全过程,包括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3个阶段)进行全程规范化营养管理,放疗全程营养规范化诊疗流程见图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放疗全程营养规范化诊疗流程

注:NRS为营养风险筛查2002版;PG-SGA为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RTOG为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

1.放疗未始,营养先行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早期的营养干预可减少放疗中断率(25.0%vs.10.9%),有助于维持放疗的连续性;减少放疗后营养不良(69.5%vs.31.9%)和重度黏膜炎(70.0%vs.25.0%)的发生,进而改善营养状况及临床预后。

2.分级诊疗全程监护

营养风险筛查[营养风险筛查2002版(NRS-2002)]和评估[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是放疗全程规范化营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在放疗前,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营养筛查和营养评估的结果,选择是否需要进行营养治疗,以及营养治疗和放疗的联合方式,流程图见图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放疗前的营养风险筛查评估

注:NRS为营养风险筛查2002版;PG-SGA为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

放疗期间,推荐应用NRS-2002、PG-SGA和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RTOG)进行全程监测,流程图见图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放疗中的全程监测

注:PG-SGA为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RTOG为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急性放射性损伤分级

(1)入院即进行NRS-2002,必要时进行PG-SGA评定。

(2)放疗中每周均应进行营养监测,根据NRS-2002评分、PG-SGA联合RTOG,进行个体化营养治疗。

(3)放疗后定期进行营养随访,建议每2~4周1次,持续3个月,或直至放疗引起的慢性不良反应、体重丢失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4)定期进行营养风险筛查,1次/月,持续3个月,当PG-SGA≥4分或RTOG≥2级时,需要立即给予营养干预。

3.合理干预,按需支持

放疗营养治疗应遵循“五阶梯”原则(图4)。其中,当患者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时,首选肠内营养,而口服营养补充是患者接受肠内营养的首选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五阶梯”原则

注:当下一阶梯不能满足60%的目标能量需求3~5 d时,应选择上一阶梯。

四、免疫营养治疗是放疗患者的精准补充

1.放疗患者具有双重营养需求

放疗会引起肿瘤患者营养代谢改变,放疗后炎性水平升高、免疫抑制,且放疗的不良反应会导致营养状况恶化,放疗患者具有全面营养免疫提升的双重需求,但传统营养治疗无法从根源上解决上述问题。

2.从基础补充到精准补充,放疗患者营养治疗全面升级

传统营养治疗即基础补充,只注重能量、蛋白等基本营养物质的给予,以及关注患者体重的变化。而在此基础上加入免疫营养治疗,可使营养治疗更加个体化、精准,进而缓解放疗患者的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常用免疫营养素

1)ω-3脂肪酸——抗炎症,强营养

ω-3脂肪酸可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降低炎性前列腺素的生成,以缓解体内精氨酸缺乏的情况,进而改善体重损失和肌肉组织丢失。

2)精氨酸——增免疫

精氨酸可刺激T细胞NK细胞的细胞毒性和效应细胞因子的产生,促进记忆性T细胞的分化,减少中性粒细胞凋亡。

3)核苷酸——促修复

核苷酸可支持机体快速更新细胞的增殖,包括T细胞、胃肠黏膜细胞等。

4.免疫营养素的组合效益

(1)增加放疗患者体重、改善体成分、功能状态和体力评分。

(2)改善放疗期间的炎症状态。

(3)降低晚期肿瘤放疗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

(4)活化免疫细胞应答,调节免疫细胞的基因表达。

(5)降低放疗患者止痛药的使用率。

(6)增加放疗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1.临床上需要高度重视放疗患者的营养管理,做到“尽早”“全程”“规范化”,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放疗的顺利实施和良好预后。

2.国内外多部指南推荐放疗患者全程应用免疫营养素,在改善营养状态的基础上,调节免疫代谢状态,实现营养和免疫双提升。

3.研究证据显示,三大免疫营养素组合(ω-3脂肪酸、精氨酸、核苷酸)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帮助放疗患者稳定体重、调节免疫、减轻炎症及不良反应、改善预后

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管尚慧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放疗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国毒理学会特种医学专委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委会委员

CSCO肿瘤放疗营养专家协作组委员

山东省医药教育协会肿瘤放疗医师培训联盟第一届常务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SBRT专业学组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肺癌多学科联合委员会委员

编辑丨冯熙雯
审核丨卢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