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鲜煮馍与牛羊肉泡馍和葫芦头泡馍不同,它总在热闹中走失。

坐车来西安,走路上想提前看看攻略,然后脑子里就被装满了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肉丸糊辣汤、油泼面、酸汤饺子、肉夹馍凉皮以及各种小吃。

很多人来西安玩,到酒店一放下行李,便从北院门开始吃,吃街面上的各种小吃,吃油泼面,吃泡馍也吃麻酱凉皮,吃到庙后街,就要感觉不对,紧接着,人就在洒金桥开始脑子发懵,感觉像是被注入了一剂麻醉药,整个人都有点迷迷糊糊地。只好强打精神,用残存的意志赶紧去附近的广仁寺歇歇脚。

等人清醒过来,又得趁着短暂的清醒时间开始复盘,来西安已经打卡了哪些吃的,还有哪些没吃到。完了还得去网上随喜赞叹,说好吃的太多了,根本就吃不完。

三鲜煮馍似乎永远在热闹的打卡计划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是外地朋友,实际上就算是西安本地人,有时候也会想不起来三鲜煮馍。

像是一些在外地上学或者打拼的西安朋友,回来之后就开始摇人吃泡馍,边吃边感慨,在外边的时候太想念这一口了。说地情真意切,大家一听都很有共鸣,纷纷讲到,就是就是,在外头受罪很。

还有一些西安的朋友,遇到天气变化,他就要吃个泡馍。下雨天要吃,下雪天要吃,路上刮来一阵无关紧要的风,也要去吃。一来二去,因果颠倒,说不清,道不明,泡馍成了天气预报。

这是一个朋友跟我分享的感悟,他说泡馍是发作在自己内心里的风湿,只要他突然想吃泡馍,那就是天气有变化。他又说,靠着这个感悟,自己好几次都避免了在突如其来的雨天被淋成狗的必然命运。

但我从来没有听人讲过,今天一定要吃三鲜煮馍,就算天上下刀子也得吃。又或者在离开西安之后,讲自己时刻都想吃一碗三鲜煮馍,更多时候是在异乡的深夜里求助于网络,这里到底哪里有好吃的泡馍和油泼面啊,特别想吃。

实际上,还有一些西安朋友根本没吃过三鲜煮馍,尽管它在西安很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牛羊肉泡馍与葫芦头泡馍在西安都有各自的拥趸,在西安朋友的心里,一碗泡馍就是心灵的按摩师,灵魂的港湾。

我们可以说,牛羊肉泡馍店里的坨坨馍是西安人手里的淀粉念珠,能度一切苦厄,把心事以及苦闷一点点都掰碎在碗里。也可以讲,葫芦头泡馍店是西安中年男人们的自然保护区,他们在店内饮酒,隔着飘散的烟雾大声交谈。那些声音与提到的事以及飘散的烟雾,最后又不分彼此的飘落到碗里,然后随着大肠与馍块一起被咀嚼吞咽。

但又该如何去形容三鲜煮馍?

想来想去,都觉着好像在想一首混乱的诗,最后也只能说它有点像是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十大高峰,但又都不记得第三座到第十座到底都叫做什么一样。

三鲜煮馍就是这般,一些朋友听说过,但到饭点儿的时候又想不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有一种说法是,三鲜煮馍在西安人的心里,有点像是那种认识但又不是很熟的朋友。

有时候,你在地铁或者公交车上偶然遇到他,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口,于是只能问一些无聊的问题来缓解沉默的尴尬,问对方最近还好吧,娃得是要小升初了,那谁你现在还有联系吧……一问一答,对方也老实交代,场面庄严如审讯现场,就这样审讯了三站路,然后在下车前出于客气说,下次找时间聚一聚。对方也爽快答应,但彼此都知道这种邀约与应答往往只是出于一种客气。

望着公交缓慢驶向远处,你短暂的回忆上次双方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见的面。也许是在五年前也许更早,当时聊了什么,记不清,或许是年少时的梦,又或许是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

三鲜煮馍便是如此,你逛街,路过街边无数小店,见到一家三鲜煮馍店,也会开始想上次吃三鲜煮馍是在什么时候,但也就是想想,并不会就此进去立即要一碗三鲜煮馍。最多也就是路过的时候心里想,下次有时间了吃一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很多的葫芦头泡馍店,其实也同时在卖三鲜煮馍。但社会上有一种说法的,葫芦头店里的三鲜煮馍,有点像是那种明明没有养老金却又偏偏闯入一场公园夕阳舞会的浪子。

它们被老板一同写在店内的菜单上,或者与葫芦头泡馍、梆梆肉等招牌食物的照片一同挂在店内的墙上,不过那更像是葫芦头不耐受患者的代餐或者一种过渡。

像是很多刚从外地来西安生活的朋友,一开始就接受不了葫芦头,但周围的朋友又不断邀约去吃葫芦头,很热情,难以拒绝,但去了又吃不了,很苦恼,这个时候,只能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朋友的建议下先用三鲜煮馍来过渡过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待上几年,等体内的西安含量上来了,就完全能做到对葫芦头脱敏,可以面不改色的跟朋友一起在店内吞咽大肠。

在点餐的时候,尽管菜单上依旧写着三鲜煮馍,但你天然的会忽视它,这时候的你甚至认为,到葫芦头泡馍店,就应该吃葫芦头。不然吃什么,难道吃三鲜煮馍吗?

但实际上,这恰恰就是三鲜煮馍的特点,它不像牛羊肉泡馍那样是西安人嘴边流传的乡愁,也不像葫芦头泡馍那样充满误解与争议,它永远若即若离,在热闹之外。

只有当一碗三鲜煮馍摆在你面前时,你才会发觉它的出众。

它截取了葫芦头泡馍掰馍的爽利,粗粗掰碎就行,不必像牛羊肉泡馍的馍那样掰的精细。同时又汲取了牛羊肉泡馍的做法,按照食客的要求做成汤宽,口汤,干刨等。

或许别的食物需要用复杂的调料以及夺目的辣椒油来增加味觉与视觉上的刺激,但三鲜煮馍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从味觉到视觉,整体上看上去都很素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掰好的馍一端进后厨,就被厨师立即投入沸腾的骨汤中,加点普通的调位料,再点缀一点猪油。等盛到碗里,馍已经吸饱了汤汁与油花,然后与烧肉、响皮、炸丸子以及一些诸如木耳腐竹这样的简单配菜组合在一起,加一勺骨汤,就构成了一碗经典的三鲜煮馍。

一入口,炸丸子的干香,烧肉的醇厚软烂,以及响皮的弹牙就在口腔中弥漫开来,如同山林中忽然升起大雾,不等你发出惊叹,内藏精华的馍块又带着咸鲜味攻占你的味蕾。

等一碗煮馍完全下肚,从脑门到后背都冒着汗,浑身上下都透露着舒坦两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人偏爱莲菜炒肉盖帽,贪的是碗中那一口里脊肉与莲菜的味道。莲菜、里脊肉为主,青红辣椒段莴笋片为辅,在锅内大火快炒,出锅之后又在碗中与铲透的馍块顺利会师,最终呈现在食客眼前一碗锅气满满,炝香十足的盖帽三鲜煮馍。

每一次咀嚼,里脊肉的外焦里嫩与莲菜的脆甜,青笋片的薄脆爽口,再加上带着嚼劲的馍块就在口腔里一起发力。有肉,不腥不腻。素雅,但入口又不寡淡,余味绵长。

一碗煮馍,有碳水有菜又有汤,又很好吃,做的面面俱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鲜煮馍也并非止步于这两种口味,据说有的店有九种口味的三鲜煮馍。

所以又有人讲,三鲜煮馍像是最没有怨言的乙方。你要他是什么样,他就努力成什么样。你要五彩斑斓的黑,他就给你五彩斑斓的黑。你说,颗粒度没有对齐,他就说,好的,立即整改。

三鲜煮馍就是这样,除了陕西馍赋予的底色之外,无定型,无定势。你说今天要吃个宫保鸡丁煮馍,也没有问题。你要吃个烧大肠煮馍,老板就给你弄个烧大肠煮馍。你要吃素三鲜,它也毫无怨言,一切都因你的口味而决定。

或许九种口味不是三鲜煮馍的极限,而是人们想象力的极限。理论上来讲,你能把所有你知道的炒菜加到三鲜煮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一些吃过的朋友有时候也会为三鲜煮馍鸣不平。他们觉得不应该这样子,三鲜煮馍在重油重辣的饮食体系中,有点吃亏了。每个西安人或者每个来西安的人,都应该吃三鲜煮馍,这样才不算虚度。

但另一些朋友就想的很开,他们就讲,吃三鲜煮馍的时候,会忽然明白一件事。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误把自己当成小说里的主角。比如看《射雕英雄传》就把自己想象成郭靖,看个《神雕侠侣》就想象自己是杨过。等到了少年弟子江湖老的时候才发现,连黄河五鬼的段位都达不到,自己只不过是无数庸人之中的一个。即便西安是馍都,但三鲜煮馍也用不着就必须得是主角。

况且,这个世界上既然牛羊肉泡馍与葫芦头泡馍那种盛放热闹的场地,那也应该有像三鲜煮馍这样存在于热闹之外的地方。

总有一些个别的时候,比如说在火烧眉毛的生活之外,你才会想到吃个三鲜煮馍。它接纳任何一位走进店里的人,无论你是退休的官员,在朋友圈写旧体诗的诗人或者是给共享单车上乱贴野广告的狂徒,你进了店,那就都是九种口味,随你挑选。

有时候你在葫芦头店里吃三鲜煮馍,还捎带能听上两嘴隔壁桌几个中年老哥在烟雾缭绕中分享的二手故事,感觉也很不错。

它不需要拥趸,像路边开着的野花,你因此而驻足也好,选择忽视它也行。它也不是乡愁,吃到了就吃到了,没吃到好像也没关系。你谈论它与不谈论它,都无所谓。

如果哪一天世界上没有了三鲜煮馍,没有人会认为自己生命中少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是上次我跟朋友一起在吴家坟附近吃饭,吃到一半,他突然说自己公司楼下的三鲜煮馍关门了。

这个话题来的很突然,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只能跟着说一声可惜了。话刚到嘴边,就被一阵风吹走了,紧接着被另一个话题盖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