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大卫的平行宇宙,欢迎关注!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

对内,重拳出击

刘太后新丧,作为有名的大孝子,李存勖自然要将老娘的后事安排妥当。 因此,有那么一段时间,他频繁派人去寿安巡视坤陵【1】工程的进度。

彼时,李存勖已经下定了平蜀的决心,并有条不紊地开展了战前筹备。 所以,当时间进入八月,李存勖决定亲自去趟坤陵,要在平蜀这件大事儿之前,尽量将老太太的陵墓工作落实到位——战事一开,巡视的心固然还有,但机会可就不那么多了。

一上路,李存勖发现道路泥泞不堪,更有不少必经之路的桥梁已经损坏。李存勖不快地问了一句:谁是这一片的主管啊? 随行的太监察言观色,知道老板现在的心情极度不爽,当即答道:这是河南令的辖地,也就是罗贯的片区

如果太监回一句“暂时拿不准,回头我去问问有司再回复你老人家”,李存勖多半会因为主要精力都放在平蜀之上,就忘记还有这茬儿了。 但太监着重强调河南令罗贯的名字,可就勾起李存勖的陈年旧事了,那……自然是要新仇旧恨一起算的。

罗贯,原任礼部员外郎,因为性格耿直、不畏强权而深受郭崇韬信任【2】,被任命为河南令。 所谓”我之蜜糖,彼之砒霜“。罗贯因何受到郭崇韬的信任,就同样因何而受到宠佞团伙的嫉恨。

自此他当上了河南令,伶人、宦官这些深受李存勖宠信的小人但凡走他的门路请托,一概压下。等攒够数了,再统一交给郭崇韬,去李存勖那里告状。 所以,一旦有机会,宦官一定会落井下石的。

彼时,李存勖已经流露出不少昏君的征兆,但终究还没完全堕落,对来自伶人、宦官的说辞,多少还有……一点点免疫力。

但,当他宠爱的刘皇后也加入到枕边风的队伍【3】之后,李存勖对罗贯的态度就微妙起来。 只是,由于一时没有合适的由头,还想着保持明君形象的李存勖只能将恨意压在心头,引而未发。 如今,太监将引线点着,那就不必再装了,李存勖连审讯的流程都懒得走,直接下狱。

狱吏向来是看人下菜碟的,一看罗贯从皇帝皇后到伶人太监,全都得罪个遍,哪还有什么好说的,先打一通杀威棒——就这样,刚一入狱,罗贯就被打得体无完肤。 转过天来,李存勖下诏:杀之。

郭崇韬赶紧劝谏:不过是桥道不脩之过,罗贯罪不至死。 李存勖大怒:太后灵驾已经准备好了,我作为天子要经常往来于陵寝与皇城。这种时候你还说什么桥道不脩不是罪过,你们是不是结党啊!

你看,这不就是典型的”你和他讲法制,他和你讲政治“嘛。 何况,人家郭崇韬也没说罗贯没犯罪,只是强调罪不至死而已!

但是,李存勖是老板,就是有资格不跟你讲道理的。于是,郭崇韬只好换一个思路:老板你是天,罗贯不过是个不入流的芝麻小官。你直接对差距如此之大的人予以惩罚,天下都会觉得陛下用法不平,这可就是我的失职了。 这一下,搞得李存勖也有点不会了,干脆一甩袖子,返回内宫。郭崇韬赶紧追上去继续为罗贯求情。 李存勖实在没招了,只好亲自动手关上宫门,把没有门禁卡的郭崇韬物理隔离了。

嗯,”你和他讲道理,他和你耍流氓“。 李存勖真是深得互联网喷子的精髓啊!就算是活在如今,混成个网红大V,理应不是什么难事——果然”是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 只是,宫门一关,既阻断了郭崇韬的谏言,也断绝了罗贯的生机——癸未(二十三日),这位耿直、不畏强权的河南令,未经审判,便被迷信暴力的李存勖杖杀——甚至,连个说的过去理由都懒得找。

对外,超规格优待

就在李存勖如此粗暴、无礼对待自己的臣属的同时,后唐的外国朋友却真切地感到了李存勖无以伦比的热情与爱心。

就在同月丁亥(二十七日),即杖杀罗贯四日后,李存勖如约派吏部侍郎李德休向吴越钱镠赏赐了玉册、金印与红袍御衣。

之前,在【因循守旧难觅破局之机 - 从唐、辽错过统一窗口到奈飞击败百视达|残唐五代失败学】中,咱们已经聊过,作为藩王,钱镠是没有资格享受玉册之类待遇的,但李存勖依旧拒绝了有司的意见,毅然同意超规格优待钱镠。

对此,岐国李茂贞、南汉刘岩以及义武军镇的王都纷纷实名点赞

如今,不过是践行当初的承诺罢了。 嗯……好像在哪儿见过这个场景? 对了,李存贤在手博中赢了自己,李存勖就不顾大臣劝谏,坚决履行承诺,任命其为节度使。详见【莫名其妙的宫斗戏中,奇葩的仲裁人|闲话残唐五代】

我们后唐皇帝不愧为言出必行的信人——只可惜,守小信而忘大义! 惜哉!

【1】皇家无小事! 涉及到李存勖这个大孝子的老妈,其身后事的优先级就更要上升到最高级别。

按照李存勖最初的想法,打算将老太太葬在代州,跟老爹李克用团聚。于是安排中书门下讨论。

简单科普一下,唐朝时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

  • 中书省:主要负责向皇帝提出建议和决策方案,起草相关的政令文书。
  • 门下省:对中书省起草的诏、敕、令等进行审议审核,拥有“封驳”的权力,即可以要求中书省重新起草或对起草的诏令进行修改。
  • 尚书省:行政中枢,负责诏、敕、令的具体实施和其他政务的具体执行。

而到了宋朝,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一个机构“中书门下”,掌握行政大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 也就是说,彼时的中书门下省夺舍了尚书省的职责,成了帝国的行政中心

以此分析,李存勖能把为老妈修陵的事儿交给中书、门下讨论,基本能确定,彼时两省的职责更多还倾向于唐朝的决策与审议。

拿到老板的提案,中书门下经认真讨论,予以封驳,并给出更优建议,即:太后的陵寝得建在京畿。 具体的推论过程如下:

  • 皇帝是天下的皇帝,而不仅仅是其龙兴之地的皇帝。所以,没必要因为代州是咱们沙陀人的大本营,就一定要把太后的陵寝建于代州。
  • 既然要在全天下优中选优,那作为帝王之宅的洛阳必然是最好的选择。
  • 何况,洛阳作为首都,也方便陛下四时拜祭。 读书人的逻辑自然是严谨的,这一番大道理说出来,就算自负的李存勖也找不出反对的理由。 而且,读书人又给出足够有力的证据支撑自己的结论:
  • 强汉的陵寝建于京畿;
  • 北魏,自文帝南迁,其陵寝亦建于京畿。 可见,于情于理,太后陵寝都应该建于洛阳附近。

就这样,刘太后的陵寝就选址于洛阳西南七十里的寿安县。

【2】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据此,我们很容易理解罗贯深受郭崇韬信任与重用——两人都恃才傲物,不畏强权且不屑于与小人同流合污。

但,如果我们换一下视角,就会惊讶地发现,李存勖显然不是这样的人,那……他为什么会欣赏、重用郭崇韬呢?

好问题!让我们从两个反面尝试回答。

郭崇韬真的不同流合污吗?

之前在【[[认知失调 - 郭崇韬把同光和尘搞成了随波逐流乃至同流合污|闲话残唐五代]]】中,咱们就已经说过,郭崇韬绝对没有与奸佞小团伙同流合污;但是,具体到细节,自然还是有被人诟病的地方——毕竟彼时的大环境如此,个人的力量终究有时而穷!

李存勖真的只是个不懂用人的昏君吗?

具体到杖杀罗贯这件事儿上,李存勖完全具备昏君的所有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刚愎自用、唯“力”是图、听信谗言、感情用事。

但,他一直都是如此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至少,没当皇帝时的李存勖不是这样的——那时的李存勖锐意进取,只要听到正确的建议,并不会只为照顾自己的脸面就全然拒谏。 事实上,敢于向曾经纵横无敌的朱温发起挑战,并坚持了十余年,本身不就是恃才傲物、不畏强权的表现吗?

所以,当初的李存勖,既懂得欣赏郭崇韬的优点,也能容忍他的缺点;当初的郭崇韬,既佩服李存勖的雄才大略,也能弥补其身上的急躁冒进的缺点。 只是,时移势易,你大妈已经不是你当初的大妈了,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李存勖在加速退步,而郭崇韬还在努力上进,这才是杖杀罗贯事件中,两人表现出不同以往的真实原因。

【3】刘皇后可是李存勖身边了不起的猪队友——但凡有刘皇后出镜的场景,就没有不扯李存勖后腿的!

只是,在罗贯这件事儿上,刘皇后又是如何卷了进来呢? 这,就得提另外一个人——张全义(又名张宗奭)先生。

一听这个名字,对残唐五代有些了解的小伙伴儿一定会迅速联想到一个影响了历史走向的枭雄——朱全忠,又名朱温、朱晃。你看,又是全忠又是全义,都是好的不能再好的名字。考虑到这些名字并不是其本名,而是唐僖宗、唐昭宗这哥俩儿赐名的,所以不难想象得出彼时的残唐有多希望自己的臣民能够忠义行天下了。 只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残唐统治者的根子已经烂透了,岂能指望这两个成长于黄巢军的叛臣贼子一旦赐名就可以改头换面、立地成佛呢? 所以,如你所见,朱全忠终结了盛唐三百年的家天下;张全义的实力没那么大,但也能在后梁、后唐混得风生水起、位极人臣。

然而,一切成功均有代价——而在乱世,这代价尤其之高,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在后梁,作为手握实权的元老,张全义原本深受朱温信任。 但随着梁军围攻潞州却大败于初生牛犊李存勖,朱温意识到自己多半无力统一天下。于是,原本的锐意进取急速堕落成及时享乐。 此时,再看张全义,朱温眼神里便全都是猜疑与忌惮了。 以至于柏乡之战后,彻底绝望的朱温放飞自我,跑到张全义家开淫趴详见【资治通鉴教你:是金子到那里都能发光】。

可面对老板的如此侮辱,张全义还是秉持着活下去才是硬道理的原则,委曲求全。

李存勖灭梁,张全义判断后唐首重收拢人心,于是从洛阳跑到大梁,主动投诚。并立即以后梁遗老身份,积极向已经投诚和犹豫是否投诚的前同僚展现李存勖的仁厚与豁达——本质上,还是在践行一定要活下去的原则。 张全义的这一次判断极为准确——像他这样的后梁高官,正是李存勖要树立为拉拢典型的重点目标。 见他确实为后唐顺利接收后梁资产做出杰出的贡献,李存勖一路拔擢,安排其做了守太尉中书令、河南尹,封齐王,兼领河阳节度使这样的高官,并赐“保忠归正安国功臣”号。

不过,必须得强调下,张全义能混得如此成功,依靠的可绝不仅仅是工作上的贡献,私底下的贿赂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甚至,也许行贿才是他一路上行的真正的原因——要知道,刚降唐的时候,为了能保住性命与权势,张全义可不是空手投诚的,跟他一起的,是以千计的珍宝车马。要不,李存勖怎么会安排子侄认其为兄呢?

这种程度的行贿不仅为张全义打开了上升通道,也打开了其他人——具体说,就是刘皇后——的觊觎之心。

这事儿发生在想当初的同光二年。 十二月庚午(初六),李存勖带着心爱的刘皇后搞了次亲民一日游——跑到张全义家里看望这个新近投靠过来的手下。 老板亲自来,张全义自然是要使出全身解数来服务李存勖的,史称“大陈贡献”。如此,宾主尽欢。

席间,刘皇后突然来了一句:我年幼就与父母分离,如今见到老人家,就觉得好像看到了自己的父母。 张全义贴心地回应:孝心可嘉啊,不愧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刘皇后打蛇随棍上,补了一句:要不,我就认您当爹吧! 虽说已经喝得半酣,这么石破天惊的一句话还是把张全义彻底惊醒了,你这是不是考验我啊?史载“全义惶恐固辞”。

张全义可是久经宦海的老油条了,当初能在朱温那样的大魔王手里活下来,靠的就是谨小慎微而非运气。所以,一旦遇到反常之事,立即触发了他的本能反应。 只是,这一次他完全猜错了。 刘皇后真的就是单纯想给自己找一个爹。

想当初,可是有人把刘皇后的亲爹带到她面前,结果刘皇后不但拒不认亲,反而以此人冒名顶替为由,特意当众给老刘赏了一顿鞭子。 既然如此,怎么如今又一定要认一个绝对不可能有血缘的人当爹呢? 如果非要一个解释的话,那就一个字——钱!

自己的亲爹既没势力又没金钱,不但没办法在残酷的宫斗中给予帮助,还会坐实自己出身低贱的事实——那就坚决不认。 张全义有钱有权,但初来咋到急需后台——这要是认为义父,不就是传说中的双赢嘛!

眼见刘皇后尽孝心切,而一旁的李存勖也表态赞同,反复推辞数次不成之后,张全义一咬牙“我从了”! 这事儿办的相当违反常规,翰林学士赵凤希望老板收回成命,密奏:

自古无天下之母拜人臣为父者。

依旧挡不住李存勖两口子的认父决心——谁叫张全义有钱、有很多钱呢

铺垫了这么多,终于该回到主线了。 彼时,张全义任河南尹,是罗贯的顶头上司。 如前所述,罗贯办事只认规章制度,而全然不管对象官居何职。一来二去,就得罪了张全义。 由于罗贯有郭崇韬背书,而张全义又清楚自己理亏,所以明面上是不能怎样罗贯的。但,背地里,那还有个不向刘皇后这样后台抱怨的?

拿了义父大笔好处的刘皇后秉持着诚信经营的原则,决定好好为张全义出气——没少在老公耳边吹风。 这才有了李存勖以“桥道不脩”为由,杖杀罗贯的冤案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敲黑板,划重点了!总有些人,不知道珍惜身边的自己人,反而将宽恕容忍都送给了外人

参考资料:

  1.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欧阳修【新五代史】
  3. 薛居正【旧五代史】
  4. 胡三省【通鉴音注】
  5. 资治通鉴教你:是金子到那里都能发光(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4020&idx=2&sn=a831f672288f9066135572a715dfee94&chksm=fe354e02c942c714947637639c2ed4e0cfef189626b6093e205deed38c4ee64acf634dae40a0&token=2016150745&lang=zh_CN#rd[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4020&idx=2&sn=a831f672288f9066135572a715dfee94&chksm=fe354e02c942c714947637639c2ed4e0cfef189626b6093e205deed38c4ee64acf634dae40a0&token=2016150745&lang=zh_CN#rd])
  6. 因循守旧难破局 - 从唐、辽错过统一到百视达破产|残唐五代失败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6069&idx=1&sn=15563901250283847488ebbdafd9963e&chksm=fe354603c942cf15f34e1a87357ddb3a66a5c1419abbb1acad6bfbb1ed13372bff20011bc6c2#rd[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6069&idx=1&sn=15563901250283847488ebbdafd9963e&chksm=fe354603c942cf15f34e1a87357ddb3a66a5c1419abbb1acad6bfbb1ed13372bff20011bc6c2#rd])
  7. 莫名其妙的宫斗戏中,奇葩的仲裁人|闲话残唐五代(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6105&idx=1&sn=a6c750895e88f9ae81edc79fc9d38b88&chksm=fe3546efc942cff930ec037bafae6266b6dd376a1f0ab6d5b7b11e8f2080fd5fb6cad0433122&token=2016150745&lang=zh_CN#rd[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6105&idx=1&sn=a6c750895e88f9ae81edc79fc9d38b88&chksm=fe3546efc942cff930ec037bafae6266b6dd376a1f0ab6d5b7b11e8f2080fd5fb6cad0433122&token=2016150745&lang=zh_CN#rd])
  8. 认知失调 - 同光和尘堕落成随波逐流乃至同流合污|闲话残唐五代(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6154&idx=1&sn=4af2e433700821431551aff4146d779d&chksm=fe3546bcc942cfaa23f1e85d9af917a7a6b92cda395a3f4073033e0fe853df6ffccf3c661427&token=2016150745&lang=zh_CN#rd[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6154&idx=1&sn=4af2e433700821431551aff4146d779d&chksm=fe3546bcc942cfaa23f1e85d9af917a7a6b92cda395a3f4073033e0fe853df6ffccf3c661427&token=2016150745&lang=zh_CN#r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声明:事实上,当我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而当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其实质也是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如果你发现了错误,请及时指出、不吝赐教,那将是你我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受到启发,不妨关注、点赞、转发,去激发更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别感谢辛苦制作、上传的网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