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吃的草、长寿菌Akk的外壳、干细胞吐出的泡泡,乍看上去,很难一下子想到它们和延长寿命有啥关系。然鹅就是这些自然界中的天然物质,在科技的加持下,拥有了神奇的抗衰妙用。

No.1

羊吃的草

欧洲中世纪,人们发现一种名为山羊豆的传统草药,能缓解病人的高血糖症状,并在20世纪开展的科学试验中,证实其内具有降糖作用的是一类胍类物质[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注:山羊豆,又名法国紫丁香

然事不遂人意,实验中的小鼠虽然血糖被降低了,但同时也被毒死了,这相当于直接给山羊豆与其内天然成分宣判了“死刑”:直接吃草用处不大,想收获好效果却要冒着被毒死的风险,临床上完全没法用。

受“改造原有成分的分子达成药物研发”的启示,1922年,爱尔兰化学家成功合成二甲双胍。经过人工改造合成的二甲双胍,不仅降糖能力出色,更重要是极大改善了山羊豆内1.0版胍类物质的毒性,得到广泛使用。

后面的故事,相信号内读者们已经很熟了,2014年,二甲双胍因在糖尿病患者使用中的意外发现(服用二甲的患者,寿命超过非糖尿病患者),被认为具有潜在抗衰功效,收获“神药”美誉[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注:二甲双胍是否可能对健康人群有益?这个问题的探讨一直持续到今天

No.2

“下一代益生菌”Akk的壳

借2019年人体临床试验认证的代谢紊乱改善,Akk菌(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一战成名,被称为“下一代益生菌”“长寿菌[4, 5]。

2021年一项研究发现,Akk菌可以分泌一种P9蛋白诱导GLP-1分泌,起到降血糖作用,并能刺激棕色脂肪组织产热,让肥胖小鼠“瘦身”,并推测这可能是Akk菌调节代谢功能的底层逻辑[19]。

就在4月,科学家们再次发现名为Amuc_1409的Akk菌分泌蛋白,能通过肠道干细胞调节改善肠道健康[7],再加上此前被发现的Amuc_1100蛋白[8],未来Akk菌极有可能跳出益生菌圈子,跃迁至特定蛋白类复合物,甚至蛋白药物。

而这可能才是学界反复研究同一对象的真正意义——让Akk菌真正发挥功效的成分精确化、安全化、规模化,走入千家万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注:电镜拍摄下的Akk,期待一个功效蛋白结构解析图

No.3

提升免疫、抗衰,gan细胞非打不可?

“打/注射干细胞”,在抗衰领域不算新鲜事,然干细胞薛定谔式的AI变风险,却无法让人不三思而后行,这也可能正是国内久未放开干细胞在非疾病治疗领域应用的原因之一。

一边验证着干细胞抗衰是否安全,另一边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抗衰就非打干细胞不可吗?其实,来源于干细胞的细胞外囊泡(EV)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由干细胞分泌的EV携带着蛋白质、核酸、细胞因子、代谢产物等多种物质,“继承”了干细胞的再生潜力[9],并且更稳定、免疫原性更低、无异常分裂风险[10],在改善年龄相关的细胞衰老、调节线粒体功能和炎症微环境上更有前景[11-13]。

5月,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们更是发现,“工程化EV”——在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环境中添加二甲双胍,不仅提升干细胞产生EV的质量,在促进伤口愈合、对抗皮肤衰老上的效果也更好[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注: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合成。看上去很像是细胞吐出的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