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9日凌晨,毛主席在万里同志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刚刚落成的人民大会堂。

现场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兴奋地聚拢过来向毛主席问好。毛主席亲切地回应着大家,并登上主席台。随后,满意地环视着雄伟的中央大厅,轻划火柴,准备点燃手中的香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恰好一抬头,看到了天花板,顿时定住了,眼神中透露出叹为观止的赞叹,随即晃灭了火柴,哈哈大笑起来,并追问道:这是谁的主意?

为什么中央大厅的天花板可以让见多识广的毛主席都感到惊讶?这又是谁的创意?

今天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那段创造奇迹的历史。

1945年,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的我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毛主席看到当时简陋的会场只能容纳几百人时,就提出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建一座能容纳万人的大礼堂,让我党和全国人民更多的优秀代表一起来共商国家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时光荏苒,1956年,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胜利完成,祖国形势一片大好,我党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全国人民都渴望到首都北京聆听党的声音。

有鉴于此,又恰逢1959年将是我国首次建国“十年大庆”。1958年3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毛主席再一次提出在北京建设万人大会堂的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1958年8月,党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明确作出指示:在1959年国庆节前,要在北京建成包括万人大礼堂在内的一批重大工程。周总理亲自担任总指挥,时任北京副市长的万里同志负责具体工作落实。

人民大会堂(当时还未正式命名,此处使用“人民大会堂”,以便后文阅读)的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1958年9月7日,包括梁思成在内的全国30多位顶级建筑专家收到了紧急召集文件。9月10日,全部专家到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方案设计工作中。

可以容纳万人的大会堂,在国内外都没有先例,但专家们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集思广益,到9月20日,已经拿出了3版优秀的设计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

各方案美中不足的是均偏于传统设计,参考故宫的样式。但这种在理念上体现皇权的设计思路,与毛主席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因此全部未能通过。

就在专家们一筹莫展之时,周总理向大家提出了“中国不古,西方不洋”的设计原则,要求大家解放思想,不要拘泥一格,设计上不要仿古,而是要体现出中国的文化传统内涵,同时也需要吸收西方建筑设计的优点,做到兼容并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6

周总理的亲切指点,让专家们茅塞顿开,找到了设计的正确方向。大家再接再厉,又经过三轮修改,于1958年10月6日,将第6版设计方案提交给周总理审定。

周总理在认真看完全部设计图后,选中了北京建筑设计院的方案,这份方案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央大厅的天花板设计:屋顶中央是一盏庞大的五角星主灯,周围依次发散排列着无数小灯,布满天花板,象征着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7

同时,周总理还提出了日后广为人知的,使中央大厅穹顶和墙壁浑然一体的 “水天一色”设计。

根据周总理的一些改进意见,专家组以此方案为基础,又拿出了第7版方案,含8套设计方案。

在征求各省市的意见后,清华大学、北京建筑设计院和北京市规划局设计的3套设计方案提交给周总理审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8

1958年10月14日,周总理召集万里同志等中央领导开会,北京市规划局的方案受到领导一致好评。其设计的建筑面积达17万平米,远超其他两套方案中规中矩的7万平米。同时,考虑到北京的气候因素,顶部采用了笼式防雷网设计,领先国外整整18年。

此时,距离1959年10月1日,仅有不到一年的时间。而那时我国的工业还在起步阶段,严重缺乏各种建筑设备,这项采用了诸多先进设计理念,世界级的工程能如期完工吗?

北京市规划局在确定设计方案后,和各兄弟单位加班加点,10月25日就拿出了基础施工图,为建筑单位开工提供了前提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9

施工所需场地的拆迁工作,原预计需要6个月的时间,但在首都群众的大力配合下,仅耗时2个月,于10月8日就已提前完成。

1958年10月26日,人民大会堂正式奠基动工。从图纸设计到此时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0

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加快建设进度,人民大会堂采用了一边勘查,一边设计,一边施工齐头并进的方式,这为参与这项工程的各单位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允许有分毫差池。

设计单位日以继夜地绘制各种施工图纸,计算各项参数。建设单位拿到图纸后,工人师傅昼夜奋战,平均每天都有1.5万人参加施工,其中更是有首都各级领导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各界代表、人民群众组成的一支又一支义务劳动大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1

但是,在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时,一个意外的问题把大家给难住了,是什么呢?

建设速度太快,现场没有建筑材料的储备了!

由于我国在1950年代,工业还不是很发达,因此原材料生产能力还很薄弱,建筑单位的领导只能向周总理请示:国内储备匮乏,要不要进口一些?

周总理斩钉截铁地答道:这是代表我国形象的一次建设,设计是我们自己搞的,建筑也必须用我们自己的材料!我们的人民一定能在建筑史上创造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2

随即,负责北京国庆各大重点建筑项目的总指挥部向全国各省发出援助请求。

全国各地的工厂接到请求后,立刻开足马力生产,昼夜不停。一列列火车满载钢材等建设物资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祖国建设的热情,从各地奔向首都!

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工地,瞬间成了各种建筑材料的“博览会”,规模之大,品种之全,实属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3

12根55吨重的屋顶钢梁是由沈阳城市桥梁厂生产;中央大厅天花板的五角形灯是由上海长征化工塑料制品厂和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联合生产;五角星向日葵灯四周的金色花瓣是上海金银制品厂生产,大门前重达2吨多的国徽是由北京东城区五金发电厂生产。

此外,还有上百家兄弟单位的产品,林林总总。

火热的年代,全国一心,其利断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4

1959年初,随着人民会堂墙体基础工程的完工,最重要的封顶工程开始了。

设计中宏伟的穹顶是人民大会堂和中央大厅的天花板,距离地面33米,相当于10层楼高,而且中间没有任何柱子,整体跨度极大!

当时并没有60吨级的起重机械,施工队伍该怎么把12根55吨重的特制钢梁吊到45米的高空(钢梁安装高度高于天花板33米的高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5

1959年3月21日清晨,人民大会堂工程指挥部的所有领导全部赶到施工现场,2台30吨级的起重机并联使用,用来吊运钢梁。

但是,吊运钢缆固定住钢梁中间位置并开始起吊后,钢梁发生弯曲变形,吊运失败。

现场所有的人都一筹莫展,因为钢梁发生变形,即使吊运到屋顶,也无法严丝合缝地进行组装。而钢梁都是特制的,没有多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6

经过群策群力,由一名叫包瑞林的工程师提出了两端起吊,中间固定的吊运方式,可以防止钢梁的变形,并设计出专门的吊运设施。

1959年3月30日,周总理也赶到了施工现场,随着吊运设备的缓缓运动,钢梁终于起吊成功!现场一片欢腾。

5月15日,全部钢梁经过了57天,终于安装成功,但距离竣工的时间只剩下3个月,还有60%的工程量没有完成,其中光顶棚就有512盏灯和132个通风通道需要安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7

但这难不倒中国的能工巧匠,他们创造性地架设了悬吊式的脚手架,脚手架的主体结构和顶部钢梁连接,远离地面。这样大会堂顶部的施工和地面的施工可以同时进行,现场参建的6000人可以互不干扰,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

1959年7月中旬,人民大会堂工程基本结束。8月验收完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8

正如毛主席所说“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中国人民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

毛主席在得知人民大会堂胜利竣工的汇报后,激动不已,并于1959年9月9日凌晨,在万里同志等人的陪同下,到人民大会堂来视察。

毛主席在听取了相关建设情况报告后,对广大参建人员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9

同时,万里同志也请毛主席为这座新落成的宏伟建筑命名。

毛主席在思考了几个名字后,向众人说道:叫“人民大会堂”吧,因为它属于人民!

人民大会堂由此正式命名。由此可以感受到毛主席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进入中央大厅后,毛主席走上了主席台,准备点燃一支香烟。忽然间,被雄伟的穹顶吸引了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0

只见巨大的天花板犹如苍穹一般和四面的墙体浑然一体,中间镶嵌着一盏巨大的五角星形灯,散发出70道光芒,周围是500盏闪闪发光的小灯,犹如满天星辰,镶嵌在3层波浪一样的灯槽中。

见多识广的毛主席也禁不住感到叹为观止,随即哈哈大笑,并向身旁的万里同志问道:这是谁的主意?

万里同志答道:是周总理设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1

毛主席随即又露出会心的微笑。几十年的革命情谊,使毛主席和周总理之间早已心意相通。

这穹顶中五角星和小灯的设计,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波浪一样的灯槽象征着革命事业不断前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国家和人民一定会走向新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2

人民大会堂凝聚着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代革命家对革命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与热爱,也凝聚着全国人民对党和祖国建设事业的无比深情。

时光如梭,如毛主席所愿,傲然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大会堂,接待了一代又一代全国人民的优秀代表,并见证了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永远正确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