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场

在各地纷纷抢占流量高地时,“千年瓷都”这张名片,用时间为景德镇积淀了泼天流量。作为文旅走得最早,也走得最稳的地级市,如何在当代深化瓷文化,并带回中国式的仪式感,成为“千年瓷都”正在解决的新问题。

什么是中国仪式感?

14世纪,中国瓷器传入欧洲,欧洲人惊艳于其如丝般光滑润泽,以及美丽器型和多彩纹样,一度引发“中国风”。期间还出现了瓷器可以验毒的传闻——如果没有毒,瓷器就完好无损;如果有毒,瓷器就会裂开。现在看来,这种言过其实的营销恰是彼时欧洲仰慕中国瓷器的有力印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瓷载古今,一镇知中国”,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景德镇,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便已成为欧洲了解中国的窗口。拥有三千座瓷窑,被视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复合生产区,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分工的细密程度,景德镇足以成为现代工业的教科书。

16世纪下半叶起,殷弘绪用20年时间深入景德镇,将千年的经验与技术带回欧洲,渐渐有了西方近代制瓷业,并陆续出现了现今闻名国际的西方制瓷品牌。中国瓷器改变了欧洲人的餐桌礼仪、室内装饰、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也对欧洲艺术风格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当代中国人的餐桌还留有多少中国的仪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德镇宇宙瓷厂老照片

“久违的中国仪式感”,这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春茂提出的中国瓷文化当代复兴的理念,这与景德镇复兴民族品牌“龙珠阁”的理念不谋而合。“仪式感”之所以被大家记住了,是因为触及了现今中国人内心的痛点。

当下,我们如何理解中国的仪式感?一种仪式?一种做派?仪式感是一种意义,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它能唤醒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给予强大的自我暗示能力。恰如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不仅在于色香味,还包括中国哲学和艺术,以及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吃的不是饭,而是文化,这句话对于资深饕客来说,并不是一句空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形式美、功能美、自然美的特点,造型和谐统一,富有韵律感,是“天人合一”审美理念的集中体现,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享受的高度。当代中国人要完成这一转化,瓷器是一种有效工具。

景德镇千年累积的“顶流”基因,一直延续到当代。然而,城市的巨大流量之下,却缺乏一个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支撑,这不得不说是产业布局上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德镇陶溪川夜景

让中国人找回自己的文化自信,这是“千年瓷都”景德镇天然自带的使命,也是“龙珠阁”品牌复兴的重要原因。景德镇陶溪川总经理刚好认为,龙珠阁具有文化资产变现的使命,以陶瓷为载体,丰富当代中国人的生活面貌,由此实现社会价值。

千年景德镇,甲子龙珠阁

龙珠阁这个听起来略显陌生的名字,是那个容易被忽略,却早已成为景德镇标志的城徽。景德镇出产的瓷器都贴有一个商标,商标上的图案就是龙珠阁。20世纪后半叶,景德镇人在外地吃饭,总是习惯性翻看碗底,看看有没有景德镇的底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今的龙珠阁与御窑博物馆

龙珠阁始建于唐代,位于景德镇珠山之巅,明代起成为御器厂、御窑厂的代表性建筑。作为明清官窑遗址,它见证了600年皇家御窑史与制瓷技艺的文化巅峰。现今的建筑重建于1987年,周围地底下埋藏着无数宝贵的文物遗存,著名的御窑博物馆便是因为龙珠阁而选址于此。

1963年国家对出口陶瓷商标进行统一规范,龙珠阁图案在这一背景下首次被作为底款使用,沿用至今的图案是20世纪60年代一位大师手绘的,至今已经有一甲子的历史。彼时的景德镇为不同的瓷器品类,设计了不同的底款,“龙珠阁”是当时通用的彩瓷底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10月31日,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正式注册“龙珠阁”商标,用于景德镇出口日用瓷。“龙珠阁”品牌代表了中国礼品瓷的最高规格和品质,在国内外圈粉无数,享有广泛的品牌声誉和影响力。恰如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传统的缺位,这一老品牌慢慢销声匿迹,这段辉煌的历史也被人遗忘。

2021年,景德镇陶文旅集团联合黄春茂策划实施“龙珠阁”品牌的复兴之路,以国宴系列为主打,颇有“王者归来”的意味。以老品牌复兴为核心,通过“久违的中国仪式感”的理念,沿袭品牌历史,凝聚御窑匠心和技艺,传承中国经典与文化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里江山”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锦绣青花”系列

生于江西,1996年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黄春茂便离开家乡。想把景德镇所有瓷器都重做一遍,这是远在异乡却难以割舍的乡情,也是对黄春茂让传统陶瓷在当代复兴的情怀。

再度回到景德镇,黄春茂已是著名国宴瓷设计师,与离乡的青年不同,此时的他已经有了清晰的设计理念和文化理想。致力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当代设计、艺术的结合,他深知生活在当下,必须用当下的生活方式审慎风尚。传统是根基,用当代的视角和手段解构传统,让景德镇的老品牌成为民族的、当代的、全球的当代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玉雪玲珑”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相韵彩”系列

2023年起,龙珠阁每年都会推出新品。从“千里江山”“锦绣青花”“玉雪玲珑”“宝相韵彩”等系列,可以看到传统的活用。既有中国经典绘画《千里江山图》的经典元素,也有景德镇瓷器的典型特点——青花和玲珑。这样主打“景德镇”特色的国宴瓷,让世界清晰地记住了“龙珠阁”。

让当代瓷成为未来的传统

2024年推出的“国色粉黛”系列,实现了黄春茂长期以来对于粉色的梦想,也是“龙珠阁”的一大创新。将明媚优雅而不失独特力量的女性气韵,注入各式瓷器,看似简单的色彩绚丽的感官盛宴,对于制瓷来说却是一种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色粉黛”系列

粉彩创烧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粉彩在彩绘中以渲染表现明暗,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饮流斋说瓷》中提及“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让敷色浓淡自然过渡,显示光影之变换,同时要水路清晰,在这些极具拉坯难度的器物背后,有着景德镇强大的技术作为后盾。

景德镇的瓷器,之所以可以行销世界,除了产地特有的高白泥与环境,更有千年累积的强大技术作为支撑。白度像玉、压手感重、洁净度要更好,这些特点为景德镇瓷器提供了高辨识度。解决了技术壁垒,也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唯我青白”系列

当代人的生活环境和方式,以及审美趣味,都与前人有着较大差异,当代复兴传统,应该把握什么样的尺度?相较于“国色粉黛”系列的大刀阔斧,同期推出的“唯我青白”系列更有传统的影子,两者相结合,可以看到黄春茂的设计逻辑。

在黄春茂看来,设计中力图营造扑面而来的中国风情,经典、庄严、热情、包容;另一方面,力求营造国际感和当代感,因为国际性、当代性是传统和现代产生共情的桥梁。既要基于传统,更要摆脱传统,这就是设计的尺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古今中西熔于一炉,传统器皿与当代设计观念交汇,最终达到美学的高境界,这一切在“国色粉黛”系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几何纹是一种原始的装饰纹样,秦汉以后,几何纹始终是陶瓷器上常见的装饰图案或辅助纹饰。黄茂春为食盒设计的图案,取材于18世纪外销瓷中最为盛行的几何纹,至今很多西方设计中也可以看到这种纹样的变体。

在经典纹样的当代重塑上,黄春茂也颇下功夫。唐代起盛行卷草纹、最早见于元代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窑卵白釉瓷上的八吉祥纹,借由题材的转换,以新的面貌出现在龙珠阁瓷器上,为观看提供当代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纹样到工艺,代表着瓷器制作工艺的高度,“龙珠阁”品牌在器型的变换中,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径。例如一只普通的奶杯,以折腰杯为基础,采用三区口设计,拉手被设计成蜿蜒的曲线。

始于唐代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折腰杯,与古希腊经典陶器造型之一的三曲口相结合,接近2000年的东西物质文化的传播和呼应,当这些重组和谐地出现在一个器物上时,设计师对待传统的尺度便清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打破常规,才能为未来建立新的传统。技术如此,设计也是如此。将经典葫芦造型以四方连续的方式不断叠加,最终形成可爱却不失大气的当代器型,这是对于传统的突破,也是景德镇对瓷器的未来所做的大胆尝试。没有尝试并没有未来,只有在不断前行中,才能有文化、传统的传递。

瓷器,不仅是盛放东西的器物,更是文化传递的载体。中国仪式感,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是中国千年文化中最核心的精神载体,也是当代人所缺失的重要部分。

文字|张火火、罗自立

图片|“龙珠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