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芒种之后,随着丙午日的到来,也带来了黄梅时节,这个时候雨水相当的多,而且天气还异常的炎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雨,也称之为“霉雨”,因此入霉,我们可以直接称其为“入霉”。具体时间这里要简单的说一下,一般开始的时间是在6月6~15日之间,结束的时间在7月8~19日之间。此时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所造成,它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期间的特有现象。

到了6月中旬左右,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梅雨季节,有句农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不怕早梅旱,不怕晚梅涝,就怕空梅燥松松”,梅雨季有啥讲究?

1、 不怕早梅旱

意思就是如果梅雨季节来的比较早,那么通常容易带来干旱的天气。因为早梅雨,很容易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而且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也会出现差异化,有时候来的早结束的迟,有的时候来的晚,结束的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之所以说它会容易带来干旱,是因为梅雨季来的早的话,那么盛夏肯定也会提前到来,那么整个的三伏天就会变得异常的炎热,而且雨还比较少,就容易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伏旱。

2、 不怕晚梅

如果梅雨季节来的比较晚,那么通常很容易形成涝灾。这个是因为黄梅雨来的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它的势力就会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降雨特别的多,同时还非常的集中,显而易见就容易形成涝灾,给人带来非常大的一个困扰。

3、 就怕空梅燥松松

出现伏旱或者是出现内涝,本身就已经是很严重的事情,但是民间人们更可怕的是,当你遇到了空梅,那个才叫可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梅,指的就是在初夏的开始,长江流域一直没有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多数日子是白天晴朗暖和,早晚非常凉爽,出现了"黄梅时节燥松松"的天气。很多人会认为,这个不是人特别舒服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你要想到,当这种凉爽的天气一过,接着就会转入到盛夏,按照自然的规律,出现这样的年份,就会有伏旱发生,甚至是造成大旱,一般出现空梅的概率也是非常的低,十年当中,也就可能出现1~2次。

梅雨季有啥讲究?

单从时间上来看,不管是早梅雨,还是晚梅雨,亦或者是空梅,其实都不好,正常的梅雨季节,才是恰到好处,它从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这两个节气之内,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暑之后,阴雨绵绵开始消失,然后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那么这样的梅雨时节,人会感觉到很舒服,庄稼也能很好的生长,不至于出现旱灾涝灾,影响到最终的一个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