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贵阳贵安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暨“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在南明区青云路步行街(城市方舟段)举行。当天,活动现场宣读了贵阳市2023非遗旅游体验空间名单及南明区第十一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并进行授牌。

据悉,南明区第十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9项。其中,传统技艺7项,分别是:郑氏肉饼鸡制作技艺、烤鸡制作技艺(张氏)、徐家脆哨制作技艺、陶氏丝娃娃制作技艺、陶氏恋爱豆腐果制作技艺、二戈村布依族刺绣制作技艺、二戈村布依族米酒制作技艺;传统医药2项,分别是:郭氏化毒贴膏药制作技艺、申氏序贯疗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氏肉饼鸡制作技艺

郑氏肉饼鸡选用贵州高山鸡、贵州黑毛猪、织金竹荪为主料,配合贵州米酒、野芹菜、土葱等为辅料。传承人郑国祖上张保保是一位穿青人,清末在洁通判陈昌言家当后厨,张保保利用当地出产的食材,结合穿青人的独特烹饪方式,用当地产出的土鸡与贵州特有的猪肉,制作出独具特色的“肉饼鸡”。经过百年传承,2019年,郑国开设了郑氏肉饼鸡专营店,通过经营的形式对郑氏肉饼鸡的制作技艺进行传承和保护,提高其知名度。

郑氏肉饼鸡在原材料上讲究品质,在制作过程中讲求色、香、味、形、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逐渐成为贵州省的知名小吃,传承至今。郑氏肉饼鸡作为贵州一道独特的美食,饱含当地人别有的情怀,已将它作为情香家味的一种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烤鸡制作技艺(张氏

张氏老贵阳炭烧烤鸡发源于清末民初,自王德明创始贵阳口味的烤鸡技艺后,一直在贵阳城区进行售卖,在四代传承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城区中不断调整摊位的售卖地点,从富水北路、友谊路辗转陕西路,再到合群路,摆摊卖烤鸡,传到第四代张喆云。传承人张喆云自幼跟随母亲学习张氏老贵阳炭烧烤鸡技艺,完整掌握技艺后,经过多年经营,创立“童年烤鸡”店,注册“童年二哥”的商标,创立品牌“童年烤鸡老贵阳炭烧烤鸡店”。

与其他地区的烤鸡不同的是,张氏老贵阳炭烧烤鸡不码料,不腌制,关键在于酱料的调配和火候的把控,烤制的鸡表皮焦黄,肉质咸香浓郁,且有嚼劲,是一道独特的贵阳风味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家脆哨制作技艺

徐家人在制作哨子时,发现肉在锅中多炼制一些时间,做出来的哨子酥脆,更便于储存,还发现猪的槽头肉做的脆哨比其他部位做出来更加酥脆、味道更好,就用这一部位的肉作为徐家脆哨的基本原料。在脆哨的炼制过程中,因选用的部位富含油脂,在生产脆哨的同时,也会产出猪油,熬制时加入了徐家秘制的调味料,就形成了具有独特香味的猪油。徐家哨子油呈液体时,色泽金黄透亮,放凉后色泽白润、油香浓郁,具有特殊香味。

徐家脆哨是肉哨的专营店,百多年来保持了好肉好味的经营之道。传承人徐林在传承中始终注重品牌的意识和传承的责任,以“选好肉,做好臊”为原则,努力传承着徐家脆哨这一金字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氏丝娃娃制作技艺

丝娃娃是贵阳地区独特的地方小吃,用皮子包裹着胡萝卜丝、折耳根(鱼腥草)、酸萝卜丝、莴笋丝、藕丝、海带丝、洋芋丝、泡白菜丝、豆腐丝、黄瓜丝、凉面、绿豆芽、盐菜,包裹好后,在上面放几粒酥豆,加上蘸水,看起来五颜六色,与“襁褓”中的婴儿相似,因此得名“丝娃娃”。其味鲜脆爽口,新鲜脆嫩,酸酸辣辣,提味爽口,开胃健脾,绿色健康,营养丰富,物美价廉,是广受贵阳人欢迎的一道地方特色小吃。

丝娃娃制作这一传统技艺在陶氏家族中百年传承,清代末年,陶惜荫迁居贵阳、陶惜荫继承祖业擅长经商和美食,有一手好厨艺,居住期间为了生活结合贵阳地方特色,创立了陶氏家族中传承的丝娃娃技艺。后在南明区、云岩区等地开设了多家专营店,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提升了这一传统地方小吃的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氏恋爱豆腐果制作技艺

恋爱豆腐果发源于清代,兴盛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因战争形势的发展,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贵阳因其地理位置成为抗日战争的后方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人员大量汇聚。由于战时物质匮乏,人们对于这种路边小摊上的豆腐果因其物美价廉而广受欢迎,特别是受到青年男女的追捧,常相约而食,也因此而得名“恋爱豆腐果”,此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恋爱豆腐果,选用酸汤豆腐为主料、以贵州产辣椒、酿造酱油、四川井盐、当地苦蒜、折耳根、花椒、姜、葱、碱为辅料,通过对豆腐特殊的处理,运用独特的薰制方式进行烤制加热处理,结合贵阳地区流行的调味汁,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小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戈村布依族刺绣制作技艺

二戈村布依族刺绣是以棉布为主,在上衣、裤子、围腰、背扇、枕头、被面上用多色的丝线绣出以花鸟为主的各种图案作为装饰。布依族村民在南明区二戈村相对集中聚居,保存了布依族的民族生活习俗,其中以布依服装保存得最为完整。在布依族服装中以妇女的服装最为精致,突出表现在刺绣上。

二戈村的布依族服饰以刺绣为主要表现形式,在传统的棉布上,采用多种彩色丝线,运用平绣、数纱绣、緾绣、挑绣、辫绣、盘绣、打籽绣、锁扣、贴布绣等多种绣法,在蓝色、绿色、红色等颜色作底的布上绣出精美的图案,图案主要以花鸟为主、辅以几何图形,或采用大色块绣出具象的图案,也通过多种色线的套绣,形成生动的渐变图案,以表达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完成中央的主图后,在四周用梭梭针、吊三针等针法,绣出各种形式、观感、触感的边框,使整个成品的服饰呈现形式丰富、表现力张扬的传统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戈村布依族米酒制作技艺

布依族米酒酿制是二戈村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族工艺。米酒在布依人家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但用于饮用,能保健解乏,在待人接客、祭祀祖先、婚丧嫁娶、岁时礼俗等活动中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布依族米酒选用本地产当年的黏米、糯米两种米分别进行酿制,成品酒色金黄、呈琥珀色、布依族米酒品质纯正、回味悠长。长期饮用,具有防寒解暑、降压降脂、明目醒脑、舒筋活血和益寿延年之功效。

布依族米酒酿造技艺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布依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布依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布依族米酒的酿造技艺,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打造民族文化地方特色品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氏化毒贴膏药制作技艺

郭家泽,字清泉,生于清光绪21年(公元1895)。在经营中常用郭氏化毒贴膏药治疗船工和工人的肿块,后其技艺形成家学在家族中传承。传至郭星斗这一代,郭氏化毒贴膏制作得到极大的提高,后传至其女郭向阳,郭向阳自幼随父学习中医并坐诊,在继承传统技艺与配方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再次提升了郭氏化毒贴膏药这一传统技艺,并在开办贵阳华夏星斗医院的医疗活动中,传承家族技艺。

郭氏化毒贴膏药制作技艺使用羌活、防己、木瓜、大黄、蒲公英、续断、茜草等三十多味中草药。穴位贴敷,肿块患处,内病外治。其制作技艺是郭氏族人在千年传承中不断继承的探索中医的结晶,它保留了多种传统制药的炮制方法,对于中医药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申氏序贯疗法

申氏序贯疗法是盛行于贵阳地区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其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91年,申氏序贯疗法的第三代传承人申泰富多方筹措资金,成立贵州中草医医院。经过33年的砥砺发展,贵州中草医医院至今已经建设成为一家中医特色突出的省级二级中医专科医院。

贵阳的申氏家族世代行医,古时,申氏先祖受《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国传统医书典籍的启发,经几代人摸索尝试,针对肿瘤等疑难病症,淬炼出数百张秘验方,并首创“一日一方、次日换方、依序施治、贯联始终”的申氏序贯疗法。

申氏序贯疗法的特点是一日一方,各方不同,或三联方,或五联方,或七联方。依序施治,周而复始,循环轮动;以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遵五行相生相克,制化相乘之义;进行有序系统的治疗。

来源:南明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孙燕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