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6岁前的视觉发育情况决定了儿童一生的视觉质量。在眼球和视觉发育的过程中,常会遇到内在或外在的干扰,影响正常发育,造成不可挽回的视力损害。因此,做好儿童早期的眼保健和眼病筛查非常重要。

日前,重庆市江北区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中心科普讲师、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视光部主任王嘉乐来到重庆市江北区金凤凰可乐小镇幼儿园,为现场160名家长带来“学龄前儿童护眼小课堂”专场讲座。

据了解,此次活动旨在向学龄前儿童家长普及科学的眼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视力保护的重视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供图

活动中,王嘉乐阐述了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特点,学龄前是预防视力问题的黄金时期,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视觉行为模式,如频繁揉眼、近距离观看物体等,这些可能是视力异常的早期征兆。同时,他指出定期进行专业视力检查的重要性,以及在发现问题时采取适时干预措施的必要性。

孩子视力在发育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弱视:弱视是由于视觉发育期内单眼斜视、严重远视、近视和散光、双眼屈光度数相差太大或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等引起的视力发育障碍,导致单眼或双眼最佳戴镜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视力较低者为弱视。

先天性内斜:出生后6月内发病的眼球向内偏斜,可能是单眼内斜,也可能是双眼交替内斜,先天性内斜视除眼位偏斜以外还常常伴有眼球震颤。

先天性白内障:导致婴幼儿失明或弱视。症状为眼无神;不能注视,对光线的刺激没有任何反应,眼睛更不能随着光线游走;瞳仁发白,缺乏光亮。

屈光不正是指外界远处的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的屈折后,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物像。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散光和屈光参差。

家长应该如何自查呢?

家长如何发现异常?可通过以下方法关注:

1.使用视力表分别测量单眼视力;

2.看绘本、看电视时歪头、观看距离明显缩短或出现眯眼的症状;

3.走路、上下楼梯定位不准,易摔倒(特别是下楼梯时更为明显);

4.频繁揉眼、眨眼、眯眼。

王嘉乐介绍,正常出生的孩子在6个月时应到医院进行屈光筛查,如果孩子屈光状态正常,可以每隔6至12个月做定期检查。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应警惕,因为视网膜尚未发育,可能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所以应该在出生后按要求及时进行眼底病变筛查并定期追踪,在出生后6个月进行屈光筛查。

3岁的孩子要跟着爸爸妈妈学会辨认视力表,每6至12个月定期检查视力和屈光度,家长要把孩子每次的视力和验光结果保存好,根据时间建立孩子专属的屈光发育档案,这对于及早发现近视弱视等眼病尤为重要。(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 供稿)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