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纯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纯顺

据新疆若羌县志记载:“一九六四年十月上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几天,在罗布泊地区荒原上,我空军巡场飞机意外发现了一群约一、二百人的国民党马步芳、马鸿奎余部残匪。三天后,这群游弋了十数年的匪徒被接出荒漠。”

当年选择在罗布泊爆炸原子弹,是因为此处为“生命禁区”,是被形容为“天不见飞鸟,地不长寸草”的“死亡地域”;然而,恶劣的自然环境往往就是探险家的乐园。

余纯顺是个记录在中国探险史上的名字。他是上海人,1951年12月1日出生,1988年7月1日起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其中,他最著名的征程是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穿过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了“世界第三极”。

1996年,余纯顺来到新疆,目的是孤身徒步穿越罗布泊,再具体一些、就是要打破6月份不能进入和穿越罗布泊的神话。那时候,余纯顺说过这样一句:“迄今为止,到过和将要到罗布泊的上海人,一个是彭加木,一个就是我(注:彭加木曾在上海工作过)。如今,彭加木已经魂归大漠了,而我,只有我余纯顺,一定能征服罗布泊!”

余纯顺在楼兰古国民宅遗址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纯顺在楼兰古国民宅遗址前
余纯顺在南疆大戈壁路遇库尔勒两女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纯顺在南疆大戈壁路遇库尔勒两女士

但他的一位女性朋友写了一本书,说他是一个为名声所累、不够清醒的英雄。1996年6月6日,几名蒙古族的姑娘,为这位英雄敬献了“上马酒”,各界的代表给他送行。此时,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起那句古老的歌谣: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电视台摄制组、陪同及两台车的司机加上余纯顺,一行9人就此便开始向沙漠深处开进。6月7日,他们的队伍在路上遇到一部西北石油地质局的宿营车,一个浑身被晒成紫铜色的小伙子告诉他们:马上要进行原子弹试验,东边正在清场,劝他们不要进去,以免白费周折。

但大家商量后,一致同意按原定计划行动。余纯顺说:“这样的地方,只能用来放原子弹。”

大家结伴走到土垠、进入罗布泊湖心前,当时是1996年6月11日9时,余纯顺决定孤身徒步穿越核心区,拒绝车辆、人员随行。他身上的背包里装着他的帐篷、防潮垫、笔记本、睡袋以及西洋参(切片)一盒。

临别时,他满怀信心地告诉大家,“我没事的!身体这么结实,绝对没有问题”,“老彭,剩下的路我一天半就可以干掉”,并和大家约定:“咱们前进桥见!”

1996年6月12日,其他人来到前进桥,等待13日和余纯顺会合。但12日晚上,起了沙尘暴,从21时45分刮起、直到13日早晨,仍在肆虐。大家决定三人去5公里的13号觇标(类似于烽火台)下,迎候余纯顺……

14日,再次派出接应余纯顺的人再次失望而归……

15日,向库尔勒方面报告了同余纯顺失联,请求部队或直升飞机寻找;派出的三个搜寻小组,均一无所获……

16日,继续找寻;接到通知,派出两台汽车,运送救援物质、参加救援;自治区政府已协调直升飞机出动……

发现余纯顺遗体处。有人用砖块围成个椭圆,捏了个小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现余纯顺遗体处。有人用砖块围成个椭圆,捏了个小人
余纯顺的遗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纯顺的遗体
余纯顺之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纯顺之墓

17日,新疆军区陆航三团派来一架直升飞机;机长孙刚,16年前参加过寻找彭加木的行动。当天的搜寻仍没有任何结果……

18日,上午10时20分左右,飞机发现目标后降落。找到了余纯顺的帐篷。但周围不见他的身影子,帐篷里也不见有人回应。走近帐篷,只见一角已经塌落;随即,一股恶臭扑鼻而来:一把脱鞘的藏刀扔在帐篷门口,刀鞘已不知去向;躬着腰朝帐篷里一望,余纯顺头东脚西地仰面躺着,头部肿胀的连五官也失去了比例……

《关于对余纯顺尸体检验报告》给出的结论为:“……余纯顺的死因,系在高温环境下缺水而引起急性脱水,全身衰竭而死亡。”

余纯顺在罗布泊不幸遇难的地点,坐标为E90°19'09'',N40°33'90'',彭加木当年的失踪地坐标为E91°46'71'',N40°11'29'';一个在罗布泊西北,一位在罗布泊东南,两地相距160公里,时间相差16年。好事的人们解读此事时的添油加醋,使罗布泊又多了一层神秘。

人们说,穿越罗布泊,最佳的时间是九、十月,因为那时可以避开高温和大风;而余纯顺遇难的时间是1996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