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产品的功能属性来看冷饮业务,不考虑冷饮的悦己、快乐等提供情绪价值的功能,只考虑冷饮最基本的属性——解暑,而解暑需求又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今年温度偏低

今年天气比较反常。

一是广州连续两个月的阴雨天气,有时最高温度竟然不到30度;而去年5月底我在广州面对36度的高温,直接就头晕中暑了。

有网友说:
广东雨水太多了,这都快6月中了,但按这个天气预报,大概率到月底都还是20-30℃左右,夜晚甚至还要盖个薄被单。

这特么真是几十岁广东仔都没见过。以前清明后,也就是4月初就30+,得开空调了。

其实今年除了广州,其很多省份的温度都不高。
据新闻报道:
2024年的六月却显得有些特殊。

6月4日早上,福建和浙江许多地方出现了罕见的低温。

福建屏南的气温降到了11度,浙江泰顺也只有11.9度,这些数据不仅是两省国家站的最低温记录,还创下了福建罗源14.7度的六月最低纪录。

这样的低温已经赶上了黄土高原和东北南部的水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温第二个反常的地方是华北也一直温度不高。

直到端午前,我在老家盖的还是冬天的被子;端午节后,山东的气温骤然飙升,我上午骑车去田里溜达,被太阳晒得睁不开眼。

但是与多雨的广州不同,山东一直没下雨,地里干旱缺水;

凌晨3点多就得起床浇地,过了5点钟,大家都起床了,水泵就抽不上水来了。池塘里的水快被抽干了,露出底部的淤泥。

我也就是在这几天吃了点雪糕。

天气变热是吃雪糕的主要原因,通常高温的时候会出现“雪糕销量激增”等报道,解暑是雪糕的重要功能。


但是今年温度较往年偏低,前段时间就有人问我,今年冷饮的销量会不会不好,于是我也就留意着看这方面的资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除了雪糕刺客,有些低价雪糕也卖不动货


前段时间写西瓜6毛钱一斤那篇文章的时候,就有人提到除了购买力不足,今年温度偏低,也是西瓜需求下滑的因素之一;雪糕销售也是如此。

跟大家分享一段在B站看到的视频,关于大家消费降级有多严重。

冰品行业,主要走量产品是廉价雪糕。

2023年生产线,从2月开始高负荷生产,5月更是满负荷,需要不断招工还招不到人。

2024年2月生产线毫无动静,3月零星开工,4月小范围开工,5月只有一条线偶尔生产员工大部分时间在放假,6月几乎要放淡季假。

这可是冰淇淋,6月份就要全厂放假,你敢信吗?


需求不振,竞争激烈,就会出现降价促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大家看下我们小区团购雪糕的价格。


标志的生产日期是2023年9月份以后,具体几月份不知道。

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低价去库存。

否则的话,如果这是最新生产日期的雪糕,那么:

平台这样打折促销,厂家知道否?

这样的折扣力度,不会扰乱了公司的价格体系吗?

或者说,价格之所以这么低,是平台出钱给的补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薛高跌落神坛已经实锤了。

网传的部分茅台冰淇淋旗舰店关门还没有官方说法。

但是冷饮这个行业目前还是有利可图的,不断有新的企业加入到冷饮的生产中,比如光明乳业。我们从2023年不同乳企不同业务的毛利率看,如下图所示:

伊利股份冷饮业务的毛利率,高于液态乳以及奶粉及奶制品业务,更高于其他多数乳企的奶制品业务的毛利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低价竞争的环境下如何破局,小北个人观点,关键还在于规模经济。

别管什么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如何不能跟规模经济结合,它们都无法转换为公司的竞争优势,而规模经济跟销量有很大关系。

在接下来的冷饮竞争中,伊利股份在冷饮行业龙头的基础上,利用新品开发、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还要一定的成长空间。当然,也可能出现利润率下降的情况。这就得看谁的钱足够厚,谁能剩者为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