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那时的中国天灾人祸不断,遇到饥荒旱涝饿殍满地,国内军阀争锋相功,国外帝国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宰割。共产主义革命者见此伤心不已,无数革命先烈挺身而出,多少革命先辈死的时候一个名字都没留下,成为一座座无名碑的衣冠冢,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内有了短暂的和平。

1946年,国民党单方面撕碎双十协定,国民党派遣大规模军队攻击共产党根据地。这一年对徐向前来说是个特别的年份,这一年战争再次开始,炮火烽烟和飞机的轰隆声不断作响,同时黄杰与徐向前相识。在那个炮火纷飞路遥知马力的岁月中,见一面是多么的困难,世俗的爱情也显示的格外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儿时那几年里,他对父亲徐向前的印象很模糊,一家人团聚的时间很少。相比较与父亲徐向前,陪伴徐小岩的大多时候都是妈妈黄杰。在不需要上学的几年里,黄杰总会把徐小岩带着去工作的地方,还会给他布置一些需要自己完成的小作业,完成之后才可以在自由玩耍,那个院子里的叔叔阿姨都对徐小岩很友善,有说有笑的看着这个小娃。仿佛没什么不好的,只是很少能够见到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十年代,徐小岩报名参军,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组织上把他分配到一座小岛上成为一名海军战士,在小岛上的日子十分难熬,风浪时不时地捶打着小岛,晚上在睡梦中被海浪拍打小岛的声音惊醒早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四年时间,极大磨练了徐小岩的性格,让他变得坚毅、果敢,身姿越发挺拔、雄壮。由于在军队中优异的表现,徐小岩被所在部队推荐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进行学习。从清华毕业之后他继续前往加拿大攻读计算机系的研究生,获得了计算机硕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中国一穷二白的年代里,计算机领域更是很少有人了解、介入,国内所能参考的计算机资料几乎是一片空白。唯一找到的资料是一本翻译著作,但翻译者不了解这个行业,所以导致翻译不太准确,给徐小岩和同事搞得一头雾水。因此他只能每天骑着单车去借原本的著作自己翻译,一句句理解,一点点领悟,把这些知识慢慢搞懂。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徐小岩和同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研究出了第一代军用计算机,当时在军队中引起了轰动,让多少人欢呼鼓舞:我们中国人不必外国人差,它们能的我们同样能。军用计算机研究出来后,徐小岩高兴地抱起同事欢呼,看向天空中,想哭却没有哭出来:未来的路还长,前路还有许多困难要我解决,我一定要再接再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父亲徐向前看重科技武装部队,科技的兴盛可以推动军队的变革与加强。父亲和母亲的鼓励让徐小岩感到责任重大,他身为元帅的儿子,有责任有义务推动军事的信息化、技术化、现代化,让武器装备水平上一个大台阶,让军队拥有更强大的武装才能保护国家,同时避免战争的发生,这样人生才有意义,后来徐小岩48岁时被授予少将,到了59岁时被晋升为中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小岩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更懂得国家的意义几何,小时候父亲的消失是为了中国的国家稳定繁荣;儿时让许小岩一个人走路回家是为了锻炼他的意志与独立,避免借助祖辈的荣光活着,;从军入伍,是徐小岩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实现强军梦,懂得武器发展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对国家躬耕陇亩,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