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种植开出富民“千金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特色种植开出富民“千金方”

“播种一次就可出笋10多年,进入采摘期后每栋大棚一天可以采摘两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近日,记者走进北大荒集团锦河农场有限公司寒地有机芦笋种植基地,大棚内一株株芦笋嫩茎破土而出,笔直挺拔,嫩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将采摘下来的鲜芦笋进行整理、包装,准备运往周边县市进行销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势良好的芦笋

“基地内的芦笋今年进入了丰产期,预计每亩纯收益超过4000元。”有机芦笋种植基地负责人金赫告诉记者,“芦笋属于多年生宿根植物,长到20多厘米就可以收割,每年3月至7月是芦笋最佳的收割期。目前,基地内有芦笋种植大棚80余栋,每天可采摘鲜芦笋2300斤左右,基地现在以每斤15元的价格出售,每年纯收益达到14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摘芦笋

芦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江苏徐州、山东菏泽等地。2015年,通过锦河农场有限公司招商引进的弘原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大棚种植,成功让这种高营养的蔬菜在东北安了家。

锦河农场所在地夏季温暖、冬季冷凉,让芦笋在口感上更加清脆,加上病虫害少、病菌少、杂菌少的土壤环境,让芦笋通过了国家的有机产品认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工芦笋

一茬茬新鲜的芦笋,经过采摘、切割和包装,隔天就能运走,送往省内其他城市的商超和市场。订单以外的剩余芦笋则被加工成茶,销往全国各地。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外来的”芦笋在黑河市爱辉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芦笋的到来也改变了当地农场职工的生活。记者了解到,弘原科技有限公司芦笋基地的80栋大棚占地100多亩,年产新鲜芦笋将近20万斤,芦笋鲜嫩的口感和有机的品质,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晾晒芦笋茶

近年来,锦河农场有限公司在绿色有机产业上做文章,通过加大对芦笋基地的扶持力度,扩大种植规模,因地制宜推广“公司+基地+职工”“公司+专业合作社+职工”等利益联结模式,同时还吸纳弱势群体和困难职工11户,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每人每年增加收入近2万元。芦笋种植这一产业,正在成为职工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锦河农场有限公司不断转变发展方式,立足资源优势,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在锦河农场第二管理区第一作业点,记者在现场看到,白鲜皮一串串粉色花朵开得层层叠叠,一行行蔓延到山脚,工人们正忙着剪去花蕾,促进根部生长。目前,锦河农场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里的白鲜皮种植面积达到455亩,现在正值盛花期,秋季就可以收获,这将给种植户带来一笔可观的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草药白鲜皮

“咱们这个地方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面积大,特别适合种植中药材。我种植的白鲜皮不仅品相好、产量高,药效也好。有很多药材收购商与我联系,表示秋天要来收购。”锦河农场有限公司第二管理区中草药种植户逯卫江一边指导工人剪花蕾一边介绍说,“目前,白鲜皮的市场价格在10至13元/斤,我今年打算出售15亩地白鲜皮,预计能产鲜根10万斤左右,纯效益能达到40万元。”

近年来,锦河农场有限公司围绕如何将生态优势加速转变为发展优势,充分利用区域林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中药材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林下种养发展模式,走出了“发展一批林下特色作物、扶持一批龙头示范企业、构建一个紧密合作模式、提供一套全方位指导服务”的富民新路子,引导职工加入到林下经济种植行列中来,将生态资源优势变成了“真金白银”,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转化。

王洪玲 记者 刘畅 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