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了最新的汽车进口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进口量为79.9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9%;进口金额则为3321.3亿元,同比减少了5.8%。回顾过去十余年的统计数据,自2017年起,我国汽车进口量便以每年约10%的速度递减,2022年降至80万辆左右,而2023年的下降速度进一步加快,创下了自2011年以来的新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2024年1至4月,我国汽车进口量为20.8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6%;同期的进口金额为832.8亿元,同比降幅达到17.1%。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下滑之后,2024年的主要任务是去库存。但随着4月进口车销量进一步下探,库存深度上升至5.5个月,创下了历史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没有人买进口车了?

消费升级趋势改变

洋品牌遭遇困境

我们先来看看进口汽车销量的品牌结构,1-4月超豪华汽车累计下跌34.25%,非豪华汽车销量累计下跌17.03%,豪华车下跌7.33%。在销量占比上,豪华车仍然是销量主力,1-4月累计占比稳定在90.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具体品牌来看,1-4月进口车销量排名前的品牌中,只有雷克萨斯、奥迪、丰田、MINI四个品牌处于正增长趋势,其中1-4月雷克萨斯共销售55284辆,增幅达到36.3%。不过别看雷克萨斯的数据不错,但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可并不乐观。销量处于正增长,也源于去年销量跌得太狠。从2021年结束在中国市场连续17年的销量增长之后,雷克萨斯从2022年开始就一直处于下滑态势,整个2023年也没能扭转颓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销量不佳,雷克萨斯也只能祭出“优惠大法”。比如雷克萨斯的销量主力车型 雷克萨斯ES 参数 图片 ),有经销商推出了26万起且包牌包税的政策,要知道仅仅在2年前,雷克萨斯ES可是能卖到35万,并且还得加价提车。如今骨折式降价的雷克萨斯,即便短暂回暖,也很难再复当年之勇了。

不过相比之下,雷克萨斯起码还是正增长,大多数品牌如今还是处于下滑之中。比如保时捷,从今年开年到4月,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9%。与此同时,我们看到1-4月销量降幅最大的大众,同比下降了53.3%。此前保时捷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时迈曾表示,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遭遇的冷淡局面主要归因于 Cayenne 车型的更新换代,以及市场上异常激烈的价格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许多进口车型正寄希望于消费者升级购买力来推动销售增长,毕竟从2015年到2024年,进口汽车的报关单价一直在稳步上升,从25.21万元增长至大约40.04万元。然而,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今年3月份进口汽车的报关均价首次低于2023年的平均水平,而4月的报关均价也进一步下降,这也反映出近年来汽车行业消费升级的趋势可能正在发生变化。

最直接的影响在于,过去许多企业倾向于购买进口豪华汽车,一方面用于商务接待,另一方面则为了合理避税,将车辆出售后还能回收资金,从而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然而,近年来实体经济遭受了严重冲击,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自然也就没有多余的资金去购买进口豪华汽车,这直接导致了国内市场对进口豪华汽车需求的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价格大多在50万元以下的豪华品牌入门级或中端产品,许多一线和二线豪华品牌已在中国建立了生产线,并将越来越多的主要销售车型进行国产化,大家熟悉的“34C”和“56E”系列,大部分版本都是在中国的工厂生产的。这些国产车型的存在,减少了对进口豪华车型的依赖,从而压缩了进口量。

总体而言,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进口豪华车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已经开始逐步放缓。随着汽车行业向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购买观念也在发生显著变化,这给进口汽车带来了新的挑战。仅仅依靠品牌溢价来吸引消费者,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有效。

“大象转身”的惩罚

进口燃油车已落后于时代?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中国本土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在过去两年中显著提升。2023年全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销量达到了1459.6万辆,同比增长24.1%,占到乘用车总销量的56%,市场份额比上一年提高了6.1%。

与此同时,电气化转型对国内消费者的购车偏好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电气化和智能化领域的深度布局,以及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让中国新能源品牌车型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和认可度不断攀升。无论是在销量还是智能驾驶技术方面,自主品牌已经具备了与外资品牌竞争的实力。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的累计零售量达到了773.6万辆,年增长率为36.2%,市场渗透率达到了35.7%。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奇瑞、长安、吉利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中国自主品牌也在积极进军高端和豪华市场。例如比亚迪的高端车型 仰望U8 ,售价高达109.8万元,其在5月的销量达到了608辆,2024年1-5月已经累计销售4474辆。此外,蔚来、理想、极氪、 腾势 D9、坦克、问界等品牌也纷纷推出了高端车型,并且凭借更高的性价比和更先进的智能化体验,正在吸引着原本偏好进口豪车的消费者。

对于曾经的进口车型来说,仅依靠过去的品牌影响力已经不足以吸引消费者。面对中国市场新的消费趋势,加快电气化进程、加强产品竞争力、提升用户体验变得至关重要。其实最近几年许多海外品牌已经开始增加电气化车型的引入,比如特斯拉 Model X 、保时捷 Taycan 等车型,并且2023年的新能源进口车销量达到了45993辆,同比增长47.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随着国内新能源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价格战、内卷潮席卷,这些进口新能源车型的竞争力并不明显,既无法在性价比上与中国本土生产的车型相竞争,在产品力上也没有优势。2024年1-4月份,进口新能源车型汽车共销售7951辆,同比下降34.5%。其中纯电动汽车下降24.3%,插电混合车型同比下降50.5%。

在电气化转型上的缓慢进展,让这些海外车企错失了关键的窗口期,当传统豪华品牌在内燃机方面的技术优势不再显著,面对中国新能源车型更加智能、科技的产品力,以及电驱带来的性能优势,产品力不足、创新技术应用缓慢以及新能源产品营销服务较为传统的进口燃油车甚至进口新能源车,都不再是消费者的首要选择。随着中国车企逐渐在高端市场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进口车市场的萎缩或许仍将加剧。

车叔总结

最近两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迅猛发展与进口车销量的下滑形成了鲜明对比。得益于自主品牌在电气化、智能化领域的深入布局,以及不断提升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使得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和认可度不断攀升,比亚迪仰望U8等车型的成功,就展现了自主品牌在高端领域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进口车受到能源转型、消费升级趋势变化以及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的影响,销量持续承压。面对中国市场新趋势,进口品牌需要尽快在电气化转型上加速,否则进口市场还将会被进一步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