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银芳

茶和茶文化是中国的国粹。中国是全球第一产茶大国,年产茶约198万吨,饮茶是国人一种健康高雅的生活和文化方式。国人可以不抽烟不喝酒,但少有不喝茶的。茶在国外也极受欢迎,目前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亿人喜欢饮茶,意味着每经过四个国家就有三个国家的人饮茶,每五个外国人就有二个人饮茶。许多国家都把茶叶视为珍品,茶比黄金还贵。前些年我率团到东南亚某国考察,主办方拿出上等的绿茶招待我们,据说这是对来自茶祖之乡客人的最高礼节,泡茶的过程极为讲究,喝完茶后还让工作人员把茶捣碎,用他们自制的调料配置好分给大家品尝,既不浪费,又使客人得到全新的口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出生在茶乡,并在著名茶乡工作过。从小到大喝过原始山茶,也喝过许多名茶,自感对茶颇为了解。然而,有一次接待外宾,当对方提问我茶的品种有几类,茶文化的内涵是什么等问题时,我却答不上来,好在身边的茶专家简要地回答了问题,为我解了围。为此,我深感汗颜,生于茶乡、工作在茶乡,对茶的了解太少了,于是利用业余时间翻阅了许多有关茶的资料,拜访了茶师、道师、儒学大师、禅师,对茶知识、茶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专门到武夷山请教一位有名的茶师,碰巧茶师正在为游客普及茶知识,便悄悄地坐在后排聆听着。茶师说,茶知识博大精深,要对茶有全面了解,就要懂得茶的品种、制作流程、泡饮流程和茶的作用及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说茶的具体种类上千种,大致可分为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六大类。绿茶有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碧螺春等;红茶有滇江红茶、祁门红茶、正山小种等;白茶有白牡丹、白毫银针等;黑茶有安山黑茶、六堡茶等;青茶(乌龙茶)有大红袍、铁观音等。按季节采制,还可将茶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接着他介绍了制茶的工艺流程。他说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制作方法,主要讲了三类茶的制作流程。绿茶主要有杀青、揉捻和干燥等步骤;红茶主要有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步骤;青茶(乌龙茶)主要有萎凋、凉青、做青、妙青、揉捻和烘焙等步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他介绍了泡茶的基本程序和品茶要诀。他说泡茶主要分为温具、置茶、温润色、醒茶、冲泡、奉茶、品茗等步骤。他告诉大家,好茶不会泡就像喝一般饮料一样无味、少味甚至怪味,再好的茶汤不会品就是暴殄天物。品茶先要观其色、闻其香,然后按四字要诀品饮。一曰“和”,在品茶过程中追求的是恰到好处的中庸,体现对“度”的把握;二曰“静”,品茶时心静如水,专心致志;三曰“怡”,品茶时要找到心旷神怡、飘飘若仙的感觉;四曰“真”,品茶时要用真心去感觉,才能品出真味、真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重点介绍了茶的作用。经专家研究,认为茶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降低高血压和患心脏病风险、抑制癌变、延年益寿等作用。在中国古代,茶为治疗万病的药,故称茶药。他特意讲述了大红袍茶的来历典故。据传古代一位举子在上京赴考的路途因病痛难忍,巧遇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和尚用所藏茶叶泡给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后,举子为感谢救命之恩,脱下状元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因此得名大红袍。茶师说,茶更大的作用在于涵养人的心灵。古人卢仝写的《七碗茶歌》精辟阐释了喝茶对人心灵健康的作用。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茶师还说到,茶的作用不仅影响着人的生活和身心健康,还影响着政治,波士顿倾茶事件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从此改变了老牌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格局。茶的作用与功德被世人传颂和敬仰,福建武夷山、安溪感德镇、湖北五峰、贵州普安县等地都有拜祭茶神的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师最后说到,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华夏文化延绵千载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古上贤士赞美茶的诗词不计其数,在此吟诵几首送与各位来宾。李商隐写道“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郑邀写道“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皎然写道“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这些都说明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临别前,大师告诉我,在历史长河中,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早已融为一体,要想更多更深的了解茶文化,请大家还要去请教著名的道师、禅师、儒学大师,在这里我只能点到为止,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茶师在热烈的掌声中离开了课堂。按照茶师的指点,我先后拜访了儒释道的大师们,经他们点拨后,我从心灵上感受到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师告诉我,道无所不在,道讲的是自然。茶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采、制茶时都必须顺应大自然规律才能产出好茶。茶的自然天性决定了茶道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茶即道、道即茶,茶文化与道文化自然融合。老子庄子的信徒们修道的重要目标就是想求得长生不死的仙道。他们一方面通过饮茶防治疾病、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为修仙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另一方面是在修炼时,通过饮茶达到“无我”和天人合一、自然天成的心境,试图从中悟道成仙。玉川子要“乘此清风欲归去”,借茶力羽化成仙就说明了这一点。道家用拟人化称茶为“君子”、“公子”、“清友”、“苦口师”、“涤烦子”,既表明道家弟子对茶的敬重,也表明了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高度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儒家大师告诉我,儒家思想以礼为基础,强调中庸之道,孔子说“礼子用、和为贵”。茶的重要属性是自然平和,茶礼追求的是彬彬有礼、和睦相处,形成和谐的社会,茶道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通过饮茶修养平和之心境,以茶会友,协调人际关系,从茶性中吸取灵感,应用到人格思想中,以茶行道,以茶利礼道,以茶雅志,陶冶情操。可见茶文化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茶文化就是儒学,两者浑然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禅师告诉我,茶是佛无数个化身之一。拆开茶字,上面是草,下面是木,草木簇着人,呵护着人,渡化着人,只要你把茶是佛的化身悟透了,就悟透了佛性和茶性。我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茶中似乎悟出些茶与佛的关系。佛的宗旨是以慈善之心、奉献之德普渡众生,让众生消除一切苦厄,明心见性、修成正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悟到,佛普渡众生是普渡所有的生灵,而人是生灵的主要部分,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在佛眼里都一样,都属普渡对象。茶也是如此,对任何人的作用都是平等的,不因为你的身份不同茶的效果就不同。

我悟到,佛普渡众生不仅帮众生消灾祛病、延年益寿,更重要是教化众生明心见性,得般若智慧。茶也是如此,喝茶可帮人解渴解毒,有利健康,主要的作用还是解烦、净化心灵。在品茶中先会觉得有点苦涩,然后苦尽甘来,香甜可口,清心明目,数泡后,茶味逐渐消失,平淡如水。品茶如品人生,人生和茶一样,有苦也有乐,有悲也有喜,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一个人之前无论受了多少苦,如何高光,最终归于平淡,平淡才是人生的本像。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世间发生的一切,过去的已经过去,当下无论好坏也将过去,将来成为当下后还将过去,只有平常心才永不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悟到,佛渡人是舍己为人,不管自己受多少苦难也要一心渡人,传说地藏王菩萨就说过,普渡众生,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了解了制茶、泡茶、品茶的过程。我感到茶确实可以称之为佛的化身,茶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茶忍着被摘叶、揉捻、翻炒、烘焙、煎泡的痛苦,也要为世人解渴、解毒、解烦,奉献可口的香甜。具体的某种茶、某泡茶都会消失,但茶的甘甜和芳香却成了世人永远的美好记忆。茶替佛告诉世人任何形体都会消失,只有大能量、大智慧、高尚的品德才能流芳千古。传说安溪铁观音茶是观音菩萨托梦给一位农民找到一颗仙茶而得此名的。或许这是观音菩萨替佛祖以茶渡人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悟到,传说中的佛我们都没有见过,只能在佛经中感受到佛的思想。但人世间的“活佛”我们都亲身感受到了,就是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先烈们,就是那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不惜牺牲一切的伟人、英雄人物、模范人物。以茶悟道要身体力行、知行合一,以这些人间“活佛”为榜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如此品茶悟道才是真正落到实处。

平凡一叶成就无尚伟大,无私奉献得与天地永存。此乃茶性的本质和真谛,也是人性修养所需达到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虽难以致及,但我们可以见贤思齐,躬身践行、终生践行。茶即儒释道,品茶如品人生,品茶悟道永无止境,追求人性完美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