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造谣抹黑,普通人到底怎么看待车市谣言?

喜闻乐见,车圈又见“造谣”与“报案”。

近日,网络流传出一份“广汽埃安校园解约通知”,随后,就有“广汽埃安密集与应届生解约”的消息传出。对此广汽埃安则回应,与应届生解决系个例,乃双方选择的结果。同时,针对“密集解约”以及不久之前传出的“裁员20%”的谣言,已于6月12日向公安机关正式报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站在广汽埃安的立场去看,“谣言”所呈现出的是广汽埃安在发展上遇到的困境以及资金链的吃紧,无疑会打击投资人的信心。但站在公众立场去分析,这似乎仅是一则茶余饭后的谈资,比起理想在“棺材车”上受到的伤害,不值一提。

2024年以来,许多车企们都在忙着辟谣与报警,如特斯拉辟谣与比亚迪达成储能供货协议、比亚迪辟谣新一轮涨价、吉利与Foretellix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上汽辟谣工厂放假等等,事件各有离奇之处,单论此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一句调侃能够说明,“小米汽车成立以来最忙的不是技术部或销售部,而是法务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性看待谣言”已是老生常谈,谈“谣言伤害”亦味同嚼蜡。今日,不妨聊聊隐藏在谣言背后的故事。

其一,谣言未必全是谣言。

真正摄人的谣言,是半真半假,对待“谣言”,不可以全信或者全盘否定的态度来概括。就拿广汽埃安一事来说,今年以来国际大厂“裁员”屡见不鲜,裁员本身实则不具备太大的争议性,但“无差别裁员”却掐准了公众的共情与焦虑心理。

“我们2022年27万产销时职工7000人,2023年产销超48万职工也是7000多人,数字化能力和人员效率行业领先。行业都在降本增效,我们本着提高人效的原则、进行人员整合,内部输出人员支持新产品、新技术、新工厂等项目,加快发展速度,巩固在新能源市场头部品牌的位置,并无网络恶意传播的裁员计划。”因此,广汽埃安如是回应,极力避免公众被半真半假的舆论所操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造谣不是空穴来风。

这两年来,受网络水军的影响,似乎所有的车企都成为了受害者,但需要谨记一点,即“流量始终操纵在资本手里”,所谓谣言,实则不存在空穴来风——谣言所打击的,往往是正在高速发展的车企。

同样以广汽埃安为例,根据广汽埃安此前发布的数据,今年5月,其全球销量超过4万辆,环比增长42.5%;1月至5月,其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4万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自5月以来,埃安的国际化布局动作频频,先后进入了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塔吉克斯坦、尼泊尔等市场,半年时间内已进入19个国家和地区。进入6月,埃安的国际化战略将进一步加速,计划在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卡塔尔等市场进行新的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产品方面,广汽埃安也在同步跟进。6月13日,广汽埃安宣布将在2024年下半年推出三款全新车型,其中首款车型为第二代AION V(霸王龙),计划于7月上市。紧接着,代号为AY3的全新A级轿车将在8月亮相,并预计在9月正式上市。9月还将推出代号AH8的昊铂品牌首款全尺寸六座旗舰SUV。

其三,谣言背后可见趋势。

在综合整理近期汽车行业的谣言后,汽车有文化发现了谣言背后所隐藏的行业焦虑与趋势。以小米为例进行分析,今年以来,小米所传谣言尤为繁多,从最初的产品定价,到后来的收购恒大,再至最近的逼迫供应商买车等等,这些谣言是为降低资本与公众对于小米的市场预期,同时达到分化小米与其它车企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均表示,有人害怕于小米汽车的进场,对小米汽车体量增长、规模扩大以及合作伙伴增多之后极速扩张的“人车家全生态”感到担忧,而在打击小米的背后,是大量车企开始引入“生态互联”,备战智能汽车的下半场。

此外,聚焦于广汽埃安以及其它车企的谣言,则显示出了当下国内汽车企业面临“内卷常态化”所进行的积极调整。换言之,内卷已让一些老牌车企伤筋动骨,真正的无差别淘汰赛已然吹响了开场哨。(汽车有文化 欧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