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掠美之天铁鎏金吐宝神鼬

刘春声

品名:吐宝神鼬

产地:西藏地区

年代:清中早期

材质:天铁鎏金

作品描述:四肢蜷伏,口中含摩尼宝珠,两颗牙齿夸张,双目圆睁,鼻子作如意头状,长尾体硕,造型颇为生动写实,匠心独运,金水浓郁明亮,除头部五官细致刻划外,通体光素,萌宠可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自藏

历史文化背景:

吐宝神鼬(梵文:nakula;藏文:Nevu-le)又称吐宝鼠鼬和吐宝鼠,吐宝鼠是财神的誓言物,吐宝鼠藏名读为“纽列”。

据第十三世阿知·仁增坚赞仁波切开示:吐宝鼠原生活于海中,是八大龙王的眷属,天、人、龙三界所有摩尼宝全部是吐宝鼠吐出来的。它不会排泄,不管吃什么都会化为摩尼宝珠从口中吐出来。龙王在观音发愿经中有感观音菩萨的悲心,在观音化现的白财神前发愿供其驱策。随之吐宝鼠也发愿,愿供那些发愿消除众生受用贫乏的圣尊们驱策,所以变成了各大财神手上的标识物。财宝鼠表征众生财食受用不匮乏,财物受用得到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上殊胜密法灌顶传自于伟大释迦佛续部中所教示,此殊胜财神眷属配尊吐宝鼠(藏名为:纽列)于续部中,各种续部记载:帝释天王有一女儿名为巴粗桑摩,天王将一种天之至宝赠于女儿,国王女儿有一日将此珍宝取出于山上擦拭,此珍宝发出无量光芒照射到海中之龙王名为久波,龙王见到天王女儿及天之至宝非常喜爱,后来天王女儿嫁给龙王,而生下八个孩子,但八个孩子生下神貌不像天人也不像龙神,脾气非常暴燥行为不正,天王女儿伤心离开龙宫并携带天上至宝和龙宫珍宝来到人间,另嫁给一位非常富裕之人名为多闻,而后生下一个儿子,是「南方宝生佛化现」,因父亲名为多闻,将儿子取名为多闻天王,财宝天王之圣名由此而来。

天王立下誓愿,愿消除救渡一切众生之穷困,天王父亲赠送其坐骑白色雪狮及胜利宝幢,而此宝幢中更具足有天宝、龙宝及人宝,多闻天王由其父亲得到此天上、龙宫、人间一切珍宝,并于天上寻视世间何处需要救渡,天王见到娑婆世间众生之贫苦,并降下如雨般之各种宝物,但众生无法取得,因有一位龙女变成之吐宝鼠将天王由天上降下之宝物全部吞入肚中,吐宝鼠吞吐宝物之间被天王见到,天王掐住鼠脖子,让一切宝物由吐宝鼠口中吐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吐宝神鼬为五路红、白、黄、绿、黑等财神及财宝天王最为重要眷属配尊,尤以黄财神佛像手中皆会握有吐宝鼬。藏传佛教中,黄财神是财宝天王即毗沙门天王眷属,因毗沙门天王是掌管财宝富贵,保持佛法的著名善神。吐宝鼬作为毗沙门天王之重要身份象征持物,《宋高僧传》卷二《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传》言:畏复至乌苌国,有白鼠驯绕,日献金钱。而作为佛教发源地之印度,鼬亦做为财富之象征,如象鼻财神迦尼什就常踏于鼬上的姿态。公元八世纪左右,由于中亚地区的人们以鼠鼬皮制作钱包或珠宝袋,即在使用鼠鼬皮所制成的钱袋时,从鼠鼬的口中可以倒出硬币、宝石或者子安贝壳,最后逐步演变为俱毗罗手持吐宝鼬的形象,而至明清时期,此信仰以深入人心,吐宝鼬亦作为财富之象征独尊于世,尤为殊胜。

2018年4月1日记于北京汉风堂

(部分文字和部分插图选自互联网)

作者简介:

刘春声,文化学者,笔名齐庚,睛川,别署宜斋、汉风堂主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专家库成员,北京市钱币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委员会委员、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天雨》,文化散文集《探花集》、《情满吕梁山》,专著《中国古代镂空花钱鉴赏》,《打马百钱》。主编出版首部《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发表文学、学术文章150余万字。曾任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客座教授,北大资源学院文物学院客座教授,北京炎黄艺术馆副秘书长,北京长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本文已由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