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3日,广州中山一院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一位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不中断血流”肝移植术,破解了器官缺血损伤世界性难题。

《美国移植杂志》称之为“器官移植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并将其纳入了《世界器官移植创新技术临床应用指南》,建议向全球推广。

而凭借着该例手术所使用的“无缺血肝脏灌注系统”及其背后的底层核心技术——离体器官养护技术,奇点医疗获得了产业各方的认可——其不仅获得了广东专精特新企业与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更在2023年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支持;在资本市场中,也颇得投资方青睐,已短时间内完成了三轮融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奇点医疗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种种荣誉,皆起源于这项离体器官养护技术。并且,依托于该项技术,秉持着器官医学有望成为“生命科学新赛道”的理念,奇点医疗也在坚定地以器官移植为“根据地”,探索器官医学的其他细分赛道。

与此同时,基于离体器官养护技术,奇点医疗自身也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产品,破解器官捐献、器官隔离治疗、器官研究、器官药筛等领域发展难题。

深度合作中山一院,开发出里程碑意义的“离体器官养护技术”

离体器官养护技术是奇点医疗与中山一院器官移植团队深度合作的产物。

中山一院是我国最早开展器官捐献与移植的医院之一,也是我国肝移植第二次浪潮的发起者与推动者。自创立以来,中山一院先后成功实施了我国首例大器官移植、首例体外静脉流转下的肝脏移植、首例婴儿心脏移植等,2004年实施的亚洲首例多器官移植手术更是轰动了全国。时至今日,中山一院已成为我国临床大器官移植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而现任奇点医疗首席科学家的何晓顺教授师承我国移植科移植工作的掌门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名誉主委黄洁夫教授。他不仅是中山一院原副院长、器官移植学科带头人,还曾获2017年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数十年耕耘在无缺血器官移植、器官捐献、多器官移植与联合器官移植领域的何晓顺教授,深刻洞察到了器官移植的临床需求,也深切感受到了临床器官移植诸多技术痛点所带来的遗憾和不幸,以及我国在加强国际医疗领域大国话语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这促使他涉足技术研究、产品开发领域,志在以绝对的中国原创,填补当下市场对于器官研究水平的工具空白,并由此吸引了一批有着优质头部医疗器械企业出身、专业技术过硬的高精尖奇点人才团队。

在极为强调医工结合的器官医学领域,基于何晓顺“离体器官养护”理念,奇点医疗团队成功将该项技术落地成为了满足不同场景需求的具体产品。并且,基于该项技术,何晓顺教授还创新性地提出了器官医学的理念,并希望携手更多的产业伙伴,共同推动器官医学的发展。

背后原因,在访谈中也得到了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医师、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横向处副处长、奇点医疗CTO赵强教授的详尽解释——现阶段,多数的研究或聚焦于人体整体层面,或聚焦于细胞、分子层面。然而,器官层面的探索几乎为空白。但疾病多发生与发展在器官层面,从器官层面研究治疗疾病或许比细胞、分子层面更直接、更有效。因此,对于疾病的研究与治疗而言,在器官层面“下功夫”十分必要且关键。

据此,奇点医疗坚定地推动着器官医学的发展。

国际首个无缺血肝脏机械灌注产品一举进入审批“绿色通道”

那么,基于器官体外养护技术,究竟能推动器官医学哪些细分赛道的发展?

现阶段奇点医疗的答案是器官移植、器官捐献、器官隔离治疗、器官急救、器官研究、器官支持、器官药筛以及器官教学八大赛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奇点医疗器官医学八大领域布局

其中,器官移植是该技术的首个应用场景,也是奇点医疗的发家之本。

原因在于,传统器官移植主要采用低温保存的方式保护供体器官,但此种保存方式可能导致器官出现缺血性损伤,从而影响移植疗效甚至导致移植失败。因此,缺血性损伤一直是现代器官移植技术问世70年来存在的“先天缺陷”。

而奇点医疗的离体器官养护技术及基于此技术开发成功的“无缺血肝脏灌注系统”,可有效解决器官移植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难题。

通过重建体外血液循环,该系统可为离体器官供血供氧,在不中断血流情况下维持肝脏正常生理功能,颠覆了传统器官冰鲜保存方式,极大程度上避免了供体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显著改善移植预后,将器官移植推向了“热移植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奇点医疗首创多器官维护系统(注册名:无缺血肝脏灌注系统Life-X100)

具体而言,该设备整体呈现为“手推车”状态,顶部为容纳离体器官的容器,下部则内置全磁悬浮血泵、氧合器、滤栓器等系统模拟人体机制为器官供血供氧,由此破解了器官缺血性损伤的器官移植难题。

凭借该设备,中山一院团队成功完成了260例无缺血肝移植手术。根据随访结果显示,实施无缺血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复流后综合征”发生率下降了92.1%,肝功能损伤指标谷丙转氨酶峰值下降了77.7%,1年生存率提高了9.8%,长期移植预后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目前,该产品已一次性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审批,正式进入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相关公告显示,奇点医疗的无缺血肝脏灌注系统是首个适用于无缺血肝移植的设备,也是国内首个常温机械灌注产品,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而除器官移植外,现阶段奇点医疗还在两大赛道中进展较快,即器官教学与器官捐献。

布局器官教学、器官捐献,“器官拯救者”有望增加50%以上器官来源

奇点医疗布局器官教学市场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教学类产品可快速推向市场,回笼资金用于后续研发。

另一方面,规范化的手术教学,是外科住院医师培养的重中之重,但我国面临中青年医师主刀机会不足、实操机会欠缺、培养体系不完善、进阶动物实验培训资源严重不足等问题。

并且,传统腹腔镜手术培训无论是塑料模具时代还是虚拟机时代,均存在一定培训缺陷,例如虚拟机培训存在情景虚假、触感不实、反馈延迟等硬伤。

而奇点医疗基于离体器官养护技术所推出的活器官腹腔镜培训系统,采用常温机械有氧灌注原理,可持续保持食用猪全腹腔器官活力及弹性,从而使血管损伤时出血,可极大程度还原真实手术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该产品配备的灌注专用模块还可对灌注压力、流量、温度进行监测,并实现异常情况报警提示;配套的腹腔镜主机还可直接对手术操作进行录像及照片存储,便于培训后开展复盘工作。

目前,奇点医疗活器官腹腔镜培训系统已在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武汉大学等附属医院落地使用,并获得了培训医师良好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布局器官捐献,则是由于现阶段临床多采用脑死亡患者器官。但脑死亡患者的临床比例远不及心死亡患者,全球器官捐献数量相对较少,形成器官移植临床供不应求的发展难题。

对此,奇点医疗推出了“器官拯救者”设备,可成功利用既往手段无法实施捐献的器官——心死亡器官捐献,有望增加50%以上的器官来源,缓解器官短缺问题。据奇点医疗透露,目前其正计划与大型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紧密合作,加快推进该产品的临床实验。

而除了已成功形成产品的器官移植、器官教学、器官捐献这三大细分赛道外,奇点医疗在其他细分赛道的布局也有相应进展。

器官医学还有哪些发展潜力?

加强基础研究,是通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而器官医学布局器官科研领域,也是加强我国基础研究能力的应有之义。

近日,奇点医疗多器官维护系统接连在国际器官移植和肝病领域权威期刊——《美国移植杂志》、《Hepatology》亮相,化身科研工具助手,拉动科研成果“高产”。

论文显示,该产品作为实验仪器工具,将废弃病肝离体养活,建立了人类疾病器官模型,结合灌注给药进行实验对照研究,可进一步阐明疾病机制原理,探索全新治疗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奇点医疗多器官维护系统(注册名:无缺血肝脏灌注系统Life-X100)助力器官水平研究,相关科研成果获国际移植领域、肝病领域权威期刊《美国移植杂志》《Hepatology》发表

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离体器官养护技术,该产品可将疾病切除器官“变废为宝”,打破了现有医学研究模型不真实的难题,构建出相当贴合临床场景和具有临床导向的人类疾病器官模型,不仅规避了活体动物实验在时间、成本、伦理方面的“隐性”障碍,也为研究器官疾病机制原理、探索相应治疗策略打开了以器官为研究单元的新维度,避免了分子层面研究过于微观,人体层面研究过于宏观的问题。

另一方面,论文的成功发表也表明,奇点医疗多器官维护系统的技术逻辑通过了国际标准审视,为我国医疗科研工作者扩大了器官医学的潜在研究视角,提供了新生代的科研工具。

同时,该产品或可成为疾病研究及新药研发的利器,有利于加快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进程,推动国际药物研发市场及肿瘤标记物市场的变革。

而除了器官科研,奇点医疗在器官隔离治疗方面的布局也取得了临床突破性进展。

2023年10月,何晓顺教授团队指导完成了全球首例肝癌定向治疗——在奇点医疗多器官维护系统的支持下,患者长有肿瘤的一侧肝脏被“隔离”出来定向给予比正常情况下更高浓度的化疗药物,从而可在不对人体其他器官造成影响的情况下直接灭活肿瘤,极大程度降低肿瘤转移扩散和术后复发的概率,且可免除患者“全身化疗”的痛苦,实现器官的定向治疗。

在访谈中,赵强教授还为动脉网介绍了目前已成功开展临床试验的器官保护治疗项目。以腹主动脉瘤切除手术为例,腹主动脉瘤切除同样涉及相关脏器长时间缺血问题。在奇点医疗多器官维护系统的支持下,可以使肾脏一直保持血供状态,从而突破手术禁区,让以前无法开展的手术变成了风险相对较低的手术。

此外,针对由药物导致的临床急性肝衰竭,由于度过危险期后,肝脏仍有恢复功能的可能。因此,奇点医疗也设想利用多器官维护系统为患者提供一个体外肝脏度过危险期,直至恢复后再撤下“外挂”肝脏,从而避免直接实施肝移植治疗。目前,该设想已在动物研究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且在大动物模型实验中首次成功挽救了3天无肝猪的生命。

至此,我们已详尽了解了奇点医疗在器官医学领域的实践方向与相关进展。但仍需强调的是,这并不是奇点医疗在器官医学领域的探索终点。

原因在于,自2023年9月国家首次明确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来,明确新质生产力内涵,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式便成为了举国上下各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而发展作为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器官医学,自然成为了应有之义。

在此背景下,奇点医疗呼吁产业各方精诚合作,不仅可以携手探索前文所述的器官医学8大发展方向,还可以探索其他方向。

正如赵强教授所说的那样:“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家企业的能力与想象空间都是有边界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器官医学有望成为我国引领全球医学发展的一个新兴领域,我们非常希望能够与产业各方携手,共享器官医学市场新机遇。”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