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有多暴力,如今就有多落魄,这是一个万古不变的真理。

都说房地产是暴利,但是曾经有一个行业的利润率堪比房地产,而且进入门槛极低,那就是KTV,当年满大街小巷都是各式各样的KTV,高峰时候的包房都需要排队等待,可不知不觉中,你有没有发现周围已经很少有KTV了,你已经有几年没有去过KTV了?KTV到底怎么了?

KTV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后来传入台湾,改革开放后进入大陆,很快就在大陆风靡起来。

KTV在大陆的火爆,算是赶上了风口。改革开放之初,大家的娱乐方式比较单一,有一个新鲜的花样,谁都愿意去尝试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恰巧那个时候的经济,又快又好,每个年轻人都显得朝气蓬勃,大家能挣钱的同时,也敢花钱、爱花钱,工作似乎也没有现在这么忙、这么卷,下班后,三五成群的约上同事、好友,最可能的去处就是到KTV里一展歌喉。

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歌,是真好听。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大意是80后们没赶上分房,没赶上分配工作,啥都没赶上,但唯一没有亏待80后的,就是歌曲

说真的,80、90年代大街小巷传唱的歌曲,即使是现在听来,也是曲风婉转优美、歌词朗朗上口,让人一听就有跟着哼唱的冲动。那么上哪去唱呢?当然是KTV了!

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KTV着实火爆了二十多年,期间不断衍生出量贩式等各种新的经营模式,而且,关键这个行业的门槛还很低,并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和认证资质,只要你有启动资金,资金多就开个大的,资金少就开个小的,只要开起来,就是一本万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靠什么赚钱?主要是靠酒水和小食品赚钱。据称,当时市面上2元一瓶的饮料,在KTV里能卖38元,3元一瓶的啤酒,在KTV能卖到45元,基本上都是市价的好几倍。不过那时候年轻人也敢花钱,不在乎这些,花出去的钱,明天就能赚回来,所以,KTV堪称暴利,其利润率甚至比后来的房地产行业还要高。

当年钱柜有家门店,一天的收入就能达到78万元。即使是一般的店面,投资几十万,一年也基本能回本。

所以,大街小巷走几百米就有一个KTV,晚宴、K歌、撸串,构成了年轻人夜生活的三部曲,高光时刻,全国的KTV足足有12万家。

但是,2014年之后,KTV就开始不行了,颓势逐渐显现出来。截至2023年,KTV已经关闭了超过7万家,仅剩的这5万家中,正常营业的顶多也就占到50%而已,照比巅峰时期的12万家,简直可以用凄惨来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中有些原因是可以解决的,但有些原因却是无法更改的。

首先,就是行业的内卷因为这个行业利润高,门槛又低,所以稍微有点资金的,都想进来分一杯羹,但是毕竟市场就那么大,进来的人多了,分的蛋糕就会变小。

很快,KTV行业就开始了激烈的竞争,当时团购网站上,最便宜竟然卖到3小时9.9元,白天50元不限时,120元包通宵还有免费水果吃,等等。一些学生党,大热天的没地方去,花个50元在KTV里能坐上一整天,又能吹着空调,又能唱歌娱乐,不想闹腾的时候也可以安安静静的呆着,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这种价格战自然压低了行业的利润,你能卷,我比你还卷,卷的结果就是谁也得不到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打价格战,有些KTV在服务内容方面出奇招,比如玩起了跨界经营,将桌球、家庭影院、餐饮、酒吧、游戏、剧本杀等内容统统搬进KTV里,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KTV就是唱歌的地方,看电影就得去影院,吃饭就得去饭店,很少有人将这几件事放在一起去做。

其次,就是迷你KTV的兴起。有人说,迷你KTV是KTV的中兴,但是现在看来,迷你KTV更像是KTV行业的回光返照。

从2015年开始,迷你KTV突然爆火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街头、大型商超里,经常会看到一间只两三平米的小房子,跟以前的电话亭很像,房子是透明的,面积虽小,但是点唱机、凳子、麦克风、耳机一样不少,里面经常有年轻人戴着耳机自我陶醉的吟唱,亭子外面还有人在排队,没错,这个小小的玻璃房,就是迷你KTV。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迷你KTV会火?主要是他迎合了年轻人紧张的生活节奏和社交圈的变小。现在的年轻人穷得一塌糊涂,没有太多的时间娱乐,很多同学毕业后就再也没见过面,他们没有时间线下聚会。

但是迷你KTV没几年也没落了,也许一开始它就不应该火,这全都要拜资本所赐。

经历过2015年的人可以回想一下, 那段时间,资本真的超级活跃,共享单车、网约车、团购平台等等,都火得一塌糊涂,迷你KTV也是那段时间火起来的。但是,资本盛宴过后,一切都被打回原形,曾经的共享单车鼻祖OFO早已销声匿迹,网约车滴滴上市又退市,迷你KTV在火了一段时间后,也变得无人问津。

迷你KTV耗尽了KTV行业的最后一滴血,此后的KTV就再也没有了像样的复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就是KTV在互联网时代,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KTV的本质并不是唱歌,而是一种社交,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现在年轻人的社交基本上都挪到了在网上,很少有真实的线下社交。

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当你下班后想约几个好友一起去娱乐的时候,一圈问下来会发现,他们不是要去接孩子放学,就是要回家照顾老人,不是要在单位加班,就是要去外面跑个快递搞兼职。

这种情况是不是很普遍?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微信等社交软件,已经极大程度的替代了KTV这种线下场景的社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没有发现,如今的KTV,基本上已经是老年人的天下,他们把KTV当作团建圣地,一大早就在门口等着,开门后找个包间,一直能待到下午三四点。

这些老年人有钱、有闲、又有心气,但是细细想来,他们其实就是上世纪80、90年代热衷于KTV的那群年轻人,只是如今他们都老了。

所以你会发现,这么多年来,去KTV的那帮人,一直是同一批人!那么,等这批人百年之后,KTV也许就真的没人消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