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媒体纷纷鼓吹:我国的灵活就业人数超过了2亿人,预计还有上升的趋势等等。笔者每当看到这样的消息,心中是五味杂陈,灵活就业人数不断攀升,这是值得炫耀的好事吗?是媒体不分善恶美丑?还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规模超2亿的灵活就业人员中,不排除一部分人是为谋得更好出路做出的主动选择,但客观说,更多的人是被迫走上灵活就业的道路,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其实,大家心中都明白,往好听里说是灵活就业,往难听里说灵活就业等同于“无业”,为讨碗饭自谋出路罢了。

外卖、快递、跑滴滴及打零工等灵活就业者靠汗水赚一份辛苦钱,收入可能并不比上班低,但如果大家都有一份轻松稳定的工作,谁愿意去干这些苦力活。

再者,从社保缴纳方面也能反映出灵活就业者的不易。有单位缴纳社保的,按较低档位缴纳,单位为劳动者保守缴1000元左右,个人只需要缴纳三四百元即可。

如果换成灵活就业者,按最低档缴纳,个人少说也得交八九百元,这些钱在有钱人眼中,也许不够一顿饭钱,不够买支口红,但换成收入不稳定、累死累活一个月挣几千块的打工仔,需自掏腰包缴纳,是实打实影响生活,这也是2亿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不足一半的原因,不是不想缴社保,本质上还是兜里没钱。

有人说不交社保没什么大不了,当然了,家财万贯的话不差社保钱,但没钱没势的人,一旦随着年龄增大断了生计,就意味着生活没有保障,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实。所以,从一定层面上讲,在工作难找的当下,国家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纳基数给予一定倾斜也有必要。

在笔者看来,灵活就业虽不是什么贬义词,但也绝非是值得赞扬的褒义词,相关部门与其歌颂灵活就业人员释放市场活力、以及为灵活就业人员扩宽了多少就业渠道云云,不如务实一点,在社保缴纳或工资待遇保底等方面,实实在在的给灵活就业人员搞点实惠,切实让他们减轻生活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