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维度,通常通过生物标志物、身体机能下降情况、认知能力变化以及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来评估衰老程度。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足云团队阐释了环境暴露与多维度衰老度量指标(表型年龄、衰弱、脑年龄、脑体积等)的复杂关联,证实了空气污染对衰老加速的影响。

来源于natur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于nature

研究发现人体与环境接触的过程(环境暴露)与所有衰老指标均关联显著,其中空气污染(PM10、PM2.5等)贡献占据了主导地位,与表型年龄的关联中,PM10贡献40.8%;与衰弱的关联中,PM2.5贡献32.3%。

来源于natur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于nature

2024年5月27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及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发现:PM2.5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的心绞痛相关,其中硫酸盐(SO42−)和铵盐(NH4+)是PM2.5暴露效应的主要作用者;有冠心病家族史、PCI/CABG手术史以及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对PM2.5暴露易感性更高。

来源于Science Direc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于Science Direct

也就是说,PM2.5暴露水平越高,ACS患者的胸痛程度越严重,疾病相关健康状况越差。

英国在一项使用了47.2万名参与者数据的研究中纳入了PM2.5, PM10, NO2, NOx, SO2和CO六种污染物,分析了六种空气污染物与端粒长度之间的关联(端粒长度被视为生物衰老的指标,与多种疾病(如痴呆症、糖尿病和中风)相关)。

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与端粒长度之间的关联呈近似线性,即随着空气污染物暴露水平上升,端粒长度降低。即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环境可能导致端粒长度的缩短,生物衰老程度增高。

来源于 The Innovation Medicin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于 The Innovation Medicine

根据IQAir发布的《2023年全球空气质量报告》,2023年,仅7个国家达到世卫组织PM2.5指导标准,92.5%的国家和地区未达到标准;中国内陆城市年均PM2.5浓度在连续5年逐年递减后,于2023年首次增加,达到32.5µg/m³。中国乃至世界的空气质量仍不容乐观。

来源于IQAi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于IQAir

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及衰老程度存在很多潜在威胁,健康、干净的空气对人类来说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洁净的空气可以拯救生命,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就目前的环境现状来看,减缓衰老速度、守护人类身体健康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