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灯

在一个男人眼中,是儿子重要,还是孙子重要?

这或许是一道难解的题,但是在朱元璋这里,孙子远比儿子重要。

朱元璋71岁这一年,是洪武三十一年,如果有上帝视角,这一年是朱元璋的最后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年三月,朱元璋接到了噩耗,三子朱棡去世,年仅41岁。

已经71岁的朱元璋,面对死亡并没有太多触动,无论是发妻马皇后,还是四个儿子,甚至一个孙子,朱元璋都是看着他们走到了自己前面。

但是朱棡不同,朱棡的去世,对于朱元璋是致命的,因为打乱了朱元璋的所有安排。

而这些安排,是朱元璋为了孙子朱允炆殚精竭虑所铺的路。

朱元璋没想过换太子,所以长子朱标收到了最高规格的培养,所有奏折都要经过朱标,而后奏报朱元璋,这无异于朱标已经是副皇帝。

历史对于朱标的形容,是权力最大的太子,是最为信任的太子,这其实并非夸张,只是写实。

历史记载朱元璋除掉了开国功臣,朱元璋承受历史骂名,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朱标。

为了给朱标留下一个清明的朝堂,朱元璋将屠刀伸向了曾经并肩作战的老伙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父亲,朱元璋宁愿自己背负着骂名,也要历史留下朱标的仁君之名,这是朱元璋对于朱标的慈父之心。

这次大血洗,是淮西勋贵集团。

这些人是李善长,是第一个投靠朱元璋的文人。是唐胜宗,是从18岁跟随朱元璋的战友。是陆仲亨,是朱元璋的濠州老乡。等等。

这些人是跟随朱元璋建国的大将,多是相识于微的老乡。

也是这些人,从农民坐上了大官,开始仗着权利,欺压百姓,所以朱元璋动了杀心。

可是转年,朱标去世,面对继承人空悬,朱元璋认为儿子们都不会信服另一个儿子,所以否定了儿子继承,将孙子朱允炆推了上去。

同时,朱允炆的侧妃母亲吕氏成了太子继妃,朱允炆从庶子变嫡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朱标还有一位嫡子在世,就是朱允熥。

朱允熥的背后,是常遇春,是蓝玉,是常家军的数十万兵,所以朱允熥之朱允炆最大的障碍。

朱元璋不能杀了孙子,所以就杀了孙子的倚仗,这就是蓝玉案的开始。

蓝玉案,死了蓝玉,死了常升,将常家军的兵权分散给了诸位藩王,而朱允炆继位,再无掣肘。

至于朱元璋的儿子们,朱元璋让他们互相制衡,因为在朱元璋心中,除了朱标,无人能压制这些彪悍善战能力超群的儿子们,所以只要互相制衡,朱允炆就能在叔叔们的制衡中,坐稳皇位。

北方蒙古,是老三晋王朱棡和老四燕王朱棣制衡。西北一带,是秦王和肃王制衡。西南一带,是蜀王和岷王制衡。湖广一带,是楚王和湘王制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老三晋王朱棡的去世,打破了局面,燕王再无制衡。

朱元璋开始担心燕王造反的可能性,所以要燕王整兵出征胡虏,并且派深受信任杨文出发北平接管燕王的兵权,同时将朱棡儿子朱济熺封为新一任晋王,制衡朱棣

朱元璋去世在六月,五月的时候已经弥留,可还在问老四来没来?

朱元璋并非想在死前看一眼朱棣,而是想要在死前将朱棣一起带走。

长子次子三子去世后,朱棣第四子就是实际的长子,凌驾于中藩王之首,朱棣想要造反,将是朱允炆最大的危机。

所以朱棣难道不知道朱元璋为什么死前急召自己吗?

总不会朱棣天真的认为,朱元璋想要传位给自己吧?

朱棣为什么迟迟在路上没到,就是因为朱棣猜到了朱元璋的想法,一旦进宫面圣,就是赐死,只为了朱允炆没有后顾之忧。

所以只要朱棣还没到,一旦朱元璋赐死,朱棣就能凭借手里的兵造反,所以朱元璋才会在死前固执的要见朱棣。

因为朱棣死在皇宫,历史上会留下父子佳话,朱元璋驾崩,四子悲痛不已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历史文化)

125926681@qq.com(小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