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乎所有从事高技能型职业的人,在30多岁到50多岁之间的某个时间点, 都会开始步入职业下行通道。更糟糕的是,一个人在事业巅峰期所取得的成就越高,在下行期的表现往往越差。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的本杰明·琼斯教授投入数年时间,研究科学家们何时最有可能完成获奖的科学发现和重要发明。研究发现,在20多岁至30多岁这个时间段,科学家做出重大发现的可能性稳步增长,而在40-60多岁,可能性则急剧下降。其他知识领域也遵循同样的基本模式。作家步入事业下行通道的时间是40~55岁。金融专业人士做出最好业绩的时段是36~46岁。医生往往在30多岁时达到职业巅峰。

企业家群体也是有趣的例子。科技公司创始人往往在20多岁就能获得巨大的名气和财富,从30岁开始,他们逐渐失去创造力。《哈佛商业评论》报道称,获得10亿美元及以上风险投资的企业创始人的年龄, 往往集中于20~34岁,高于这个年龄段的创业者少之又少。也有学者不同意这一发现,他们声称,实际上增长最快的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平均年龄是45岁。但他们的共识是:人到中年, 创业能力会急剧下降。即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也只有大约5%的创始人超过60岁。

你会在什么时候走下坡路

何时步入职业下行期是可以预测的,一位学者建了一个非常精确的模型,来预测特定职业的下行时间。迪安·基思·西蒙顿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心理学教授, 他研究了创造性职业的职业下行模式, 并建模预测普通人职业技能的变化。

一般来说,创造性职业的事业巅峰发生在从业20年左右,据此,人们通常在35~50岁步入职业下行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命有周期。人生由绚烂归于平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步入职业下行期并不全是坏消息。实际上,在人生下半场,如果顺势而为,借助某些特别的方法, 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变得更明智、 更成熟。

1971年,卡特尔出版了《能力: 结构、成长和行动》一书。在书中,他假定人类拥有两种类型的智力,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 它们的表现各有不同。第一种是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卡特尔将其定义为推理、灵活思考以及解决新问题的认知能力。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先天智力,阅读能力、数学能力都与它有关。卡特尔观察发现,人的流体智力到30多岁、40多岁时就开始迅速衰退。

但除了流体智力,我们还拥有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它指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晶体智力依赖于日积月累的知识,从40岁到50岁再到60岁, 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卡特尔是这么描述这两种智力的:“流体智力, 是指为解决抽象问题的去语境化能力; 而晶体智力, 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通过文化适应和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换句话说,年轻时,你拥有老天爷赏赐的智慧;年老时,你拥有后天习得的智慧。年轻时,你可以创造并生成许多事实;年老时,你能理解事实的意义并将其付诸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的职业完全依赖于流体智力,你确实很早就会达到职业巅峰,然后开始步入职业下行通道。但是,如果你的职业需要的是晶体智力,或者你成功实现了转型,转而从事需要晶体智力的职业,那么,你的职业巅峰会来得晚一些, 你的职业下行现象也会来得晚一些。

度过中年危机的四条建议

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精神病学家埃利奥特·杰奎斯创造了“中年危机” 这个词。诚然,中年转型令人痛苦、恐惧,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不过有一些经验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度过转型期:

经验一:识别你的棉花糖

1972年,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用一袋棉花糖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了一项心理学实验。他给孩子分发棉花糖,接着他离开房间15分钟。这时, 孩子们可以选择吃掉棉花糖。但15分钟内没有吃棉花糖的孩子,还会得到第二个棉花糖。

米歇尔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他们比那些吃了棉花糖的孩子更健康、 更幸福、 赚得更多、 学业成绩也更好。那么,在事业重启的时刻,你的问题是:下一个棉花糖到底是什么?当你开始做出新的牺牲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经验二:你所做的工作总会有回报

人们在职业生涯中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把工作几乎当作达到目的的手段。但无论目的是金钱、权力,还是声望,把工作工具化都会让人不幸福。如果职业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即使得到了回报,你也不会满意,因为你已经在寻找下一个回报了。转型不会每天都给你带来幸福感和成就感。有时候你依然会意难平。但是,一旦你将成就自身和服务他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余下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最好的回报。

经验三:尽你所能做最有趣的事

这些年,我参加过很多次毕业典礼,我发现毕业演讲有两种基本类型。第一种是 “去寻找你的目标”。第二种是“找一份喜爱的工作,对你来说,生命中每一天的工作都将是享受”。哪种建议更好?

一群德国和美国学者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他们设计了“工作激情追求问卷”,比较了以享受工作为主要目标的人和以寻找工作意义为主要目标的人的工作满意度。通过分析1357份样本,研究人员发现,享受型员工对工作的热情较低,跳槽的频率也高于寻找意义型员工。

这个例子与两种幸福的古老争论有关,学者们将这两种幸福分别称为享乐幸福和心盛幸福。享乐幸福是指感觉良好,心盛幸福是指充满目标的生活。事实上, 两者我们都需要。只有享乐幸福,没有心盛幸福,享乐幸福会沦为空虚的享乐; 只有心盛幸福,没有享乐幸福,心盛幸福会变得枯燥乏味。

在寻找职业棉花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找一份既快乐又有意义的工作。快乐和意义之间的联结是有趣。许多神经科学家都认为,有趣是一种由大脑边缘系统处理的重要积极情绪。你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应该是既令你快乐又有意义的,唯有如此,你才能保持兴趣。因此,“对我来说,这份工作很有趣吗?”是一块有用的试金石,可以用它来检验一项新活动是不是你的新棉花糖。

经验四:转型不一定会一步到位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拜成功的文化中,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成功成瘾者。20多岁的科技初创企业创始人积累了大量财富,这些创始人都带有某种神话色彩。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人们常常认为企业家对事业拥有持久的激情,他们愿意为之付出任何个人代价。他们所取得的巨大世俗回报也被描绘成终极棉花糖。但是, 这个模型并没有说明有多少最幸福、最满意的人活了下来,并稳步发展。

南加州大学的学者研究了职业模式,并将其分为四大类。第一种是线性职业, 它稳定向上,一步一个台阶, 拾级而上。“企业晋升制度”是一个非常线性的概念。第二种是稳定职业,指坚守一份工作以及在专业技能上不断提升。第三种是短期职业,指从业者为了寻找新的挑战,不断跳槽,甚至转行。最后一类是螺旋形职业,它更像是一系列的迷你型职业, 从业者在一种职业上深耕成长,然后再转到另一种新的职业, 他们不仅仅追求新鲜感, 还以之前的迷你职业技能为基础来找新工作。

那么,哪一种职业模式最好?在早年职业生涯中,你可能拥有一份超级线性的职业,这没关系。但最可能的情况是,当现在的你转到第二条成功曲线时,螺旋形职业模式更适合你。这意味着,你需要多想想现在的你真正想要什么,少想想过去的你想要的是什么。降低对金钱报酬的期望,不必太担心这会让别人觉得你的威望下降。

中年转型,你无法确定等待你的是纯粹的幸福,还是痛苦,或者,最有可能的是两者兼而有之。但你知道该怎么做。

亚瑟·C·布鲁克斯 | 文

亚瑟·C·布鲁克斯是哈佛肯尼迪学院即哈佛商学院公共领导力实践教授,主讲幸福和领导力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年觉醒》

亚瑟·C·布鲁克斯 | 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职业生涯中的最大障碍,是自我设限

一旦做出选择就像踏上了不归路,“路径依赖”有多可怕?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联系方式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newmedia@hbrchin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