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3年的启华是福建南平人,

喝茶几乎贯穿着他的童年生活,

“那时候我们的茶碗和饭碗是共用的。”

现在他从事古董茶的收藏已有20多年,

也成为了古董茶鉴定专家。

收藏、经手过的整桶印号级老茶已数不清,

单饼价值就能达到几十万,

经手最老的茶叶已经有100多年的储存和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五和启华是多年的茶友

他是浙江人,资深紫砂藏家,

经手的紫砂茶具可以追溯到明代,

从陈鸣远到顾景舟,

见证历史的古董老件是他的热爱所在。

6月初,一条在杭州与启华、小五相聚。

他们观察到,

中国人好像都是从40岁后开始喝老茶的,

而他俩是早早入了老茶的坑,

开玩笑自称是比较“老派”的人。

“老茶的风味是沉着的、内敛的、克制的,

让人在快速的节奏里面安静下来,

向内去索取。”

“年纪到了,你会爱上老茶的。”

本次一条拍卖联合启华、小五,

精选了30款展览级茶道具,

和10款原封原包珍稀老茶。

编辑:张锐嘉

责编:陈子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是启华的自述。

作为福建人,我从小就喝茶,但小时候喝得比较粗,都是用大缸子泡的茶,渴了就直接去倒,当时茶碗和饭碗是共用的。

20来岁时,有一天一个朋友说带我去喝龙井茶,我说龙井是什么茶?肯定都很苦的嘛,不好喝的。结果那次喝完竟觉得口腔有些甘甜,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回甘,那一次让我觉得原来茶是这么神奇的东西。从此我喜欢上了喝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多数茶是要喝新的,比如绿茶,但普洱茶可以越陈越香,反而是喝时间久远的。我现在就在做普洱茶的古董茶收藏和交易。

我收藏的最古老的一件是一九二几年的,新中国成立前的好茶,也是我们目前能喝到、接触到的最老的普洱茶了。而我们最古老的茶树在云南也有3200年了。

古董茶分为几种形态:清宫当时制作金瓜贡,现在市面上还有两颗,一颗是在杭州茶研所,一颗在故宫;还有人头供,就是把茶叶揉成人头大小的坨状;清宫里还有茶膏,就是用普洱茶熬制成的茶汁,浓缩起来,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浓缩咖啡。

多数人认为鉴别茶的好坏需要喝,但对于古董茶来说,要靠鼻子闻,便可以初步鉴别古董茶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启华在拍摄现场鉴别88青(左)和无纸红印两款古董茶

这一款是1989年的88青茶饼,价格在18万上下,柄头比较大,中间的茶字是苹果绿,网格棉状的棉纸。鉴别老茶我们一定要坚持一个东西叫“原包”,就是没有被打开过,老茶特别是88青是非常注重仓储的,只有纯干仓的仓储状态、且高香的茶,才能叫88青。

如果说80年代老茶必看88青,那么50年代左右就是红印,这种8分仓储的价格,大概在40万左右。

有人说,打开喝尝一尝不就行了吗?如果需要通过打开喝去检验它的真假的话,我们常开玩笑的一句话就是:你已经上当了(笑)。

古董茶大概是在04、05年在大陆开始热起来的。其实80年代普洱古董茶在香港已经非常昂贵,市场重心后来转到台湾,又转向大陆。

目前来看买或者收藏古董茶的藏家基本都是40岁以上的,经济可能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是口味和偏好。就像年轻人更喜欢新鲜张扬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喜欢沉着内敛、克制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几年拍卖价格最高的古董茶拍到了2600万港币,是一桶1920年代的福元昌,主要是因为它的品质足够好,也因为它的稀缺性,再加上福元昌在当年也算得上是好茶。

当然一杯好茶是离不开茶壶的,茶壶在泡茶这件事的重要性上,仅次于水。不同的茶类和不同的泥料、形状、和烧制的温度都会对茶汤造成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是小五的自述。

我跟启华认识有七八年了,有时候我开玩笑说,我们都是比较老派的人。

小时候我学的绘画,本来想着长大当艺术家的,后来年轻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茶,喜欢玩茶壶。

第一次喝茶还是我十几岁的时候,我们住在那种院子里,有个邻居在树下泡茶,就是我们现在流行的功夫茶,我在阳台上看到他,他就叫我也下去喝茶。好像真的从那一次开始,我喜欢上了喝茶。我的第一支茶壶就是他带我去买的,可能现在来看连个合格的工具都算不上,只是能泡茶罢了,但当时觉得很酷很有趣。

我为什么会喜欢老件?好的老件真的能够跨越时空,当我们用从未接触过的眼光来审视老物件,它们居然很时髦、很现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我收藏的这个印有龙井字样的紫砂壶,有十几年了,价格是这些壶里面最便宜的。

有一次我去宜兴,看到了朋友的龙井小石瓢壶很喜欢,当时我也有一只陈寿珍的小茶壶,想跟他换。因为我的壶价值更高一些,他又找了这一件给我,十几年过去了,它成为我们朋友之间的纪念。

有时候保留、收藏一只壶并不是因为壶本身多漂亮,而是你得到这件物品的那个故事在回忆中久久不能散去,弥足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五的部分紫砂收藏和其中曼生壶(右)

紫砂理论上分为三种,红色系的我们称之为红泥、朱泥;紫色系的最大宗,我们统称为紫泥;还有一类白色的、浅色系,我们称之为段泥。但这些原材料可以互相调和出很丰富的色彩。

其中最贵的一件是这只嘉庆的曼生壶。曼生壶因为其对宜兴这个地方的卓越贡献,很自然成为紫砂中传播最广的,甚至代表了宜兴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五收藏的文玩类紫砂摆件

但宜兴窑不仅仅有茶壶,还有很多了不起的所谓的文玩类,如果以古董、艺术品的角度来看,这些都超过了使用层面。我喜欢称之为繁华素简,他们都有极其繁复的工艺,但最终呈现出来却是简练素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只朱泥壶

旁边这只是乾隆的朱泥壶,但它们的制作方法也是传承了明代的制作方法,只是每个时代有自己不同的展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壶

这件是宜兴壶中著名的潘壶,来自清代陶艺家许伯俊的朱泥潘壶。潘壶其实要追溯到清道光年间,由广东人潘仕成定制设计而成。我常常想象可能潘仕成就是拿着这样的样品,向宜兴师傅们定制了高矮胖瘦不同的潘壶,像这样的老物件就成为了历史的佐证。它不仅是最早的潘壶原型,甚至是最早的朱泥壶,我认为它的价值超越了价钱给它的定义。

我常说我从事的工作可以拿着超过100年的东西把玩,真是一件很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

目前收藏紫砂和古董茶的人群确实年纪相对比较大了,让年轻人喜欢上喝茶尤其喝老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这么多年,每次我都尽量用好茶和好的装备在招呼来的朋友和客人。世上没有容易的事情,像我们普通人的人生,只能一丁点一丁点地,用尽全力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