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苗桥文物馆展厅展出的王庄遗址出土文物。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袁国豪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苗桥文物馆馆藏文物——王庄遗址出土的玉覆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苗桥文物馆馆藏文物——王庄遗址出土的石圭。

深藏五千年,一朝惊天下。2024年3月22日,永城王庄遗址成功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成为当年发掘、当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稀有”项目。

而鲜为人知的是——石圭、金缕玉衣的前身玉覆面、见证史前时代中国东西方文化融合和南北方文化交流的陶器……这些王庄遗址出土的大多数文物就珍藏在永城市苗桥文物馆里面。

近日,记者走进永城市苗桥文物馆,探寻这片土地上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苗桥文物馆位于永城市苗桥镇中心社区,始建于2019年12月,2022年4月完成扩建,2022年5月18日开馆。苗桥文物馆有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展厅、商周展厅、汉唐展厅、明清展厅等展厅,以及石刻园、拓片书画展厅、苗桥镇史展厅,还设有2023年和2024年发掘成果展厅。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展厅展出文物200余件,商周展厅、汉唐展厅、明清展厅等展厅展出苗桥境内古代遗址出土的文物300余件,石刻园收藏汉代画像石、明清石碑刻200多件,拓片书画展厅有拓片、书画百余幅,2023年和2024年发掘成果展厅有骨器、石器、陶器、蚌器400多件,玉器200余件。

"五代十国后期,苗桥人苗训(苗光义)辅佐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立下不世之功,官至工部尚书。明末户部尚书黄运泰居家期间,在家乡苗桥创建黄门书院教书育人,二十五年如一日,其故事流传至今。苗桥大地上众多名胜古迹和名人轶事,千百年来世代传颂。”苗桥文物馆馆长张化先说起苗桥的历史典故如数家珍。

王庄遗址位于苗桥镇,所以苗桥文物馆的最大亮点是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展厅。展厅用展板展现了王庄遗址的基本情况,并展示了石圭、玉覆面、玉钺、绿松石及陶器等王庄遗址的主要出土文物

“王庄遗址是近年来大汶口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首次在豫东地区发现大汶口文化中心聚落,重塑了豫东皖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期文化格局,遗址距今5000多年。遗址发现的环壕遗迹、高等级墓葬及出土遗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王庄遗址2023年项目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朱光华说,“王庄遗址的大汶口文化墓葬是此类遗存在商丘地区的首次发现,该遗址的发掘对揭示豫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史前社会礼制、探讨中原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从目前的发现来看,王庄遗址墓葬间的“有意打破”是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葬最为独特的葬俗。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地布局清晰,大致呈南北向的三排、东西向的五列,同排墓葬间叠压打破较少,同列之间叠压打破则常见。墓葬均为长方竖穴土坑墓,墓室东西向,墓主头向东或略偏东南,葬式多侧身直肢。遗址中心区还发现环壕遗迹以及大型墓葬,出土大量的玉器、绿松石、石圭等随葬品。

朱光华介绍说:“圭是中国早期最重要的一类礼器。王庄遗址石圭的发现找到了中国史前时期玉圭的源头,这在国内考古发现中具有突破性的意义。考古队员在清理一处墓葬时,发现一组由30多件玉璧、玉珠、绿松石片组成的面饰,覆盖于墓主的额头与面部,可以确认是目前国内发现年代最早的玉覆面。此外,考古还发现该墓葬区随葬品的丰富程度与墓室规模高度相关。发掘显示,墓室规模越大,陪葬品越多,数量与墓葬规模成正比,折射出当时显著的社会分化。”

王庄遗址是研究豫东地区新石器文化和海岱文化源流的重要标本,见证了史前时代中国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南北方文化的交流。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展厅通过对王庄遗址出土文物的展示,表明了王庄遗址在豫东地区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白鹏

来源:京九晚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