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五鸢

编辑|t

引言

公元263年冬天,魏国开启了灭蜀之战,征西将军邓艾避开剑阁,奇袭阴平,势如破竹,蜀国存亡危机之际,诸葛瞻奉刘禅之命前去迎战。

没想绵竹之战竟是成了蜀国的灭国之战,诸葛瞻战败后,蜀国几乎是毫无抵抗的投降了。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诸葛瞻作为诸葛亮的长子,以七万士兵不敌邓艾两千士兵,让人大跌眼镜。

然而诸葛瞻真的如此不堪吗?作为诸葛亮后人的诸葛瞻,前半生享尽人间富贵,最后又是何种结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地图)

一、幼时丧父,半生富贵

诸葛亮病逝时,诸葛瞻年仅8岁,父亲留给了诸葛瞻一封《诫子书》,母亲则在临终前教导儿子“忠孝”,便追随父亲而去。

年幼的诸葛瞻,便成了孤儿,所幸,他有一个传奇般的父亲诸葛亮,倚靠着父亲的赫赫威名,蜀国国君刘禅成了他的监护人。届时,蜀汉中人才凋敝,刘禅也并不是一个特别有才能的君王。

诸葛瞻生来聪慧,才思敏捷,又精通六艺,兴许是人们太过怀念武侯,把希望寄托在诸葛瞻身上,幻想他也能创造父亲时的奇迹,以至于他在百姓中很受爱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亮的诫子书)

诸葛瞻在没有任何功绩的情况下,17岁时便迎娶了公主,34岁时,便官至尚书台,统领国事。

诸葛瞻的前半生,就在百姓的爱戴,君臣赏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中度过。然而,美梦迟早有醒来的一天。在荣华富贵之下的,确是日渐虚弱,渐渐腐朽的蜀国。

魏国的灭蜀之战打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诸葛瞻在36岁时,迎来了他的首次战役,想必他出战时,却也信心满满,这一战背负着蜀国的生死存亡,和他父亲的荣耀,没想到却也成为了他的最后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照中的刘禅)

绵竹之战

公元263年,曹魏、蜀汉、孙吴三分天下,蜀汉长期北伐无果,国力日渐衰弱,刘备、诸葛亮等老一辈逝世后,继任者多平庸之辈,朝中无人,蜀汉政权也处于一个内部政治四分五裂的状态。

同年十月,曹魏集结十八万大军大举进攻蜀汉,被姜维堵在了剑阁。姜维是一名蜀汉的老将,手下精兵数万,曾组织多次北伐战争,是蜀汉军事上的一个顶梁柱。

魏军被堵在剑阁过不去,正踌躇不前时,三军首领之一的邓艾想了个奇招,挑选了数万精兵从阴平绕道,经德阳亭攻涪县。邓艾一路翻山越岭,搭桥渡河,最终到达江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剑阁)

蜀汉江油守城将领马邈不战而降,邓艾的军队稍作修整就立刻向成都平原进攻,诸葛瞻受命,带领一众名将之后及戍守成都的数万士兵前往迎击。到了涪县,此时,担任尚书的黄崇建议诸葛瞻迅速前进以占据险要关卡,阻止邓艾进入平原。

诸葛瞻在此时徘徊不定,并未接受这个建议,随后前锋部队被魏军打败,诸葛瞻带兵退守绵竹。邓艾派人劝降,称如果诸葛瞻投降,就封他做琅琊王。诸葛瞻怒杀使者,并且改守为攻,准备与邓艾等人在平原决战。

邓艾先是派遣手下两位将领带领人马,从左右包抄诸葛瞻的军队,结果都被诸葛瞻打退了。收到这个战报,邓艾说要将二人斩首,这才激发了士兵的死斗之志,这才取得了绵竹之战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绵竹)

诸葛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皆战死在这场战役中,姜维的大军此时已经无法分身支援,邓艾大军一路畅通无阻的进入了益州。

绵竹失守的消息传回益州,后主刘禅紧急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此时朝堂上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投吴,二是投南中。

在亡国之际,谯周以益州势力代言人的身份直接否掉了这两个建议。他表示此时蜀汉唯一的出路就是举国投降,上可保刘禅以及大臣们的荣华富贵,下也可使百姓免遭战火荼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禅)

见刘禅还在迟疑,谯周又一次上疏劝谏,最终刘禅决定投降。自始至终,整个蜀汉朝廷几乎没有想过据城抵抗,其实以邓艾军强弩之末之势,刘禅如若坚守成都仍有机会赢得最终的胜利,真正的关键在于蜀汉政权在当时已经极大程度地失去了益州势力的支持。

至此,蜀汉亡国。

三、两千打六万是假的

诸葛瞻葬送了蜀汉政权最后一点底牌是真的,诸葛瞻本人和带的这批人都是名将之后。不过七万对两千的说法肯定是不切实际的,实际上双方的对战人数相差不大。

根据刘禅的招降书中所述,此时蜀国总兵力只有十万左右。姜维是战争主力,他常年带领部队北伐,手下带领约五万人的部队,他拖着魏军的另外两支主力部队;守剑阁要分去一部分,汉中、武都、建平、南中地区均需要士兵把守,大约分走了两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照中的诸葛瞻)

实际上能给诸葛瞻调动的兵力,最多不会超过三万,并且都不是常年作战的精锐部队,而是没有太多作战经验的戍守士兵。

战争之始,邓艾带领着三万大军,打算走小道时,邓艾邀请了三首领之一的诸葛绪一起,可以看出他知道此行凶险,路上会有两军交战的情况。一路前行中,他先让自己的儿子邓忠带兵在前面探路,就是为了保证交战时有足够力量支援。

在人数上,邓艾和诸葛瞻的想必不会相差很大,都是两万左右。但是士兵质量上,诸葛瞻的兵队素质跟邓艾的没办法比。从战争事后分析,诸葛瞻在绵竹之战中,有两处严重的失误。

其一,错失占据险要地势的良机,犹豫不决,让邓艾进入了平川。邓艾逼近涪县,其手下多次劝诸葛瞻迅速前进,占据险要地势,诸葛瞻却在此时犹豫不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瞻动漫中的形象)

诸葛瞻的做法是先派了前锋部队,去跟邓艾的军队打了一波,败了,之后才退守绵竹。兵法讲究“知己知彼”,诸葛瞻此时先派了先锋部分,个人认为是他的谨慎之举,先探一波敌情,看看对面究竟有多少人,战力如何,却也因此错失良机。

其二,在邓艾兵临城下时,此时死守城门是上策,但诸葛瞻被邓艾所激,反而出城与邓艾在平原会战。

诸葛瞻作为一代名相诸葛亮的儿子,虽然没有在战事中像他的父亲一般屡次创造奇迹,扭转战局。但是面对邓艾的招降,他愤然杀使者,并以死明志,表现出了不畏生死,忠君爱国的气节。

后人为了纪念其气节,在绵竹县城为其建造了诸葛双忠祠,是四川省重要蜀汉遗迹之一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绵竹诸葛祠)

参考资料:

宁志奇.绵竹诸葛瞻父子墓祠[J].四川文物, 1985(3):3.

吴剑超.蜀汉政权外附势力研究[J].[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