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多数古代文人墨客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在这其中有一个特例,他的才学似那海纳百川,武功犹如破竹之势,他就是南宋的将领与诗人辛弃疾。

辛弃疾于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出生在济南,在他出生之时宋朝已经迁都临安。北方陷入金人之手,祖父因在靖康之变因为顾及族人没能和朝廷一起南下杭州,随即在金朝当差

虽然祖父在金朝任职,但辛家族人一直希望南宋能够收复山河反攻金朝。其祖父在辛弃疾幼时,常常带着他“登高望远”观看国家的大好河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时期的辛弃疾一直没有忘记反攻金朝的期许,为了观察当地的形势,两次跟随计吏赶赴燕山,在这段旅途中他目睹了在金人统治下的汉人受到的各种痛苦于冤屈。

使得辛弃疾对金人的愤恨之情更加强烈。其祖父辛赞看到了辛弃疾的天分,所以对他寄以厚望。曾经两次让辛弃疾参加金朝的科举考试,借机打探金人消息。

投奔义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朝听命其主完颜亮大举进犯南宋,意图统一江南彻底灭掉宋朝。在金朝的统治时期,汉人长期收到奴役和压迫,苦不堪言的汉人终于在忍无可忍,纷纷举旗起义抗击金朝。

其中声势最大的是山东境内的耿京,在他的号召下抗金的队伍迅速从百余人扩大到数十万。看到此等形势的辛弃疾也响应号召,召集两千人马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

交友不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耿京对文人出身的辛弃疾并无看重,认为他一介文弱书生根本不能上战场,所以就给辛弃疾安了个更适合他的文职。

辛弃疾在投靠耿京期间结识了一个名为义端的花和尚,就是因为受不了戒律清规才当的花和尚,对于军中的劳苦他更加承受不住。随即他盗走了耿京的帅印,由于这花和尚义端是被辛弃疾拉来投奔义军的,耿京只能对辛弃疾兴师问罪。

交友不慎的辛弃疾向耿京下了军令状,“给我三天时间势必追回帅印,如若失败再杀也不迟”。耿京看到辛弃疾如此诚恳,也就相信了他,给了三天时间。

义斩义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晚辛弃疾就带领一批人马追杀义端,辛弃疾揣测这花和尚义端肯定拿着帅印投靠金朝军队领取封赏。随即在义军到金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等待义端。

待到天快亮的时候,义端果然经过此地,辛弃疾冲上去就是一刀。这一刀势大力沉,一刀就给义端砍下马来。义端发现辛弃疾竟有如此武艺,深感自己无法抵抗必死无疑。

随即向这辛弃疾求情“您当真如青兕(指犀牛,这里吹捧辛弃疾武艺高强)力拔山兮气盖世,将来必定有天大的造化,就绕了我把”,辛弃疾根本不理会义端,手起刀落义端的首级就落于手中。

捉拿叛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耿京虽然拥有数十万大军,但是与金朝六十万大军相比犹如浮游撼树一般。辛弃疾向耿京建议,与南宋朝廷合作抗金

为了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耿京命令辛弃疾和贾瑞一当人马奉表南下面见朝廷,宋高宗赵构在建康(当下南京)接见了辛弃疾等人马。皇帝起旨授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受封右承务郎/天平军掌书记(都是文职官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让辛弃疾赶紧赶回山东向义军传达朝廷的旨意,在辛弃疾等人与朝廷沟通的同时,义军军中出现重大反叛。义军将领张安国与邵进联合杀害了义军统领耿京,并带人向金朝投降。辛弃疾在回归途中经过梅州时加到耿京遇害的消息, 率领五十名高手奔赴金军大营。

辛弃疾等人到达张安国营帐之时,张安国与金朝将领正酣饮畅怀,辛弃疾与勇士进去就被他们五花大绑。摆脱了五万金军的追击,带着张安国回归义军。把他送给朝廷之后,在临安被判处斩首示众!

走上仕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斩义端,后捉张安国,两度缉拿叛徒的辛弃疾在军中威望甚高,朝廷也对辛弃疾十分的器重,宋高宗赵构封赏辛弃疾为江阴签判,时年23岁的辛弃疾也自此走上了他在南宋的仕途。

宋高宗赵构去世后宋孝宗继位,他对金人态度更加强烈,想要收复被金人占领的土地。届时主战派受到孝宗的重用,任命张浚主持北伐抗金,由此开始了宋朝迁都之后的首次主动抗金的行动。北伐前期,宋军屡屡告捷打了不少胜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南宋文武百官之间派系关系复杂,导致将领之间屡屡出现嫉功害能之事。宋军在之后的战斗中频频失败,最后宋金双方签订《隆兴和议》,双方进入了对峙之时。

郁郁寡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宋金两朝签订了《隆兴和议》之后,南宋朝廷中主和派又重得势力。时年26岁的辛弃疾对主和派的拉拢不为所动,还向宗孝宗上奏《美芹十论》,向皇帝说明了自己对时局的分析,并按照两军的战力做出了详细且十分周密的克敌策略。

在此之后还向丞相虞允文上奏《九议》,向其再次表述自己对金人的看法和战斗策略。但是当时得势的主和派,辛弃疾提出的抗金之策并没有引起孝宗皇帝和丞相的重视。眼看自己呕心沥血研究出的抗金计策在主和派的蛊惑下石沉大海,辛弃疾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心情十分悲愤陷入了郁郁寡欢之中。

壮志未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泰三年(1203年)当朝权相韩侂胄主张北伐,并且对主战派重新重用,当时已至六十四高龄的辛弃疾被任命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被调于镇江府当差。

得知自己被重用老年的辛弃疾也是十分精神,在辛弃疾任职期间受到不少谏官的针对。使得辛弃疾被降为朝散大夫,重回绍兴府。

但是心气已然被耗尽的辛弃疾全无当差之心,推辞过后回到了铅山。一连串的打击使得辛弃疾患上重病卧床不起,再次被重用的圣旨到达铅山,卧病在床的辛弃疾只能上奏请辞,最后辛弃疾怀着自己收复失地为成的雄心壮志撒手人寰,享年六十八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1]《宋史——列传·卷一百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