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年轻人来说,海南西岛可能早已是陌生的地名,因为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课本书籍里都难觅它的身影。

但是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我国的战略要地,被誉为“南海前哨的眼睛”。

这个如今看来平平无奇的小岛诞生了轰动一时的女兵传奇,赫赫有名的“娘子军连”就驻扎于此。

无数我们熟悉的名字都曾经莅临考察,比如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徐向前和林彪等。

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它和巾帼女性——贺子珍之间的故事。

在1975年的春天,这里究竟发生了怎样动人的轶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

海南西岛全名为西茂洲岛,民间又称玳瑁岛,位于三亚湾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与三亚、天涯海角呈犄角之势排布。

在上个世纪60到80年代,西岛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当时,西沙和南沙群岛还被南越的傀儡政权占据。因此,这时的海南西岛就是祖国南边海疆的前哨,甚至有的时候会直面在这片海区游弋的美国第七舰队。

海南西岛真正被全国人民熟悉还是小说《海岛女民兵》,它描述了以海霞为中心的新中国第一代女民兵的成长历程。而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海霞》也大获成功,西岛女兵的故事就此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岛女民兵

事实上,为了加强我国在南海海域的军事防御力量,1959年西岛就组建了民兵营。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由当地渔家姑娘组成的炮兵班,也就是后来享誉国内的“八姐妹炮班”。

至今她们的故事依然被人传颂,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奇。

即使在如今的中国,会选择成为女兵的依然是少数,而当初这八个姑娘加入民兵队伍更是遭到了很多人的误解。

在那个时候,全国很多地方都趋于保守,西岛也不例外。年长的人认为女孩子到了一定年纪就要成家生子,当兵打仗是疯疯癫癫不成体统。这些女兵是顶着极大压力加入革命队伍的,但是她们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一直埋头苦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个女民兵

经过不懈的努力,八个姑娘都完成了从对大炮一无所知到射击能手的蜕变。

新中国建立后,党中央一直大力推进妇女解放工作,喊出了至今依然响亮的口号——“妇女能顶半边天”,而八姐妹炮班无疑是最好的例证。

她们勇于打破世俗目光,爱国奉献的行为被广泛歌颂,获得了政府和人民的认可。

毛主席在1961年创作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就直观反映了当时主流舆论对西岛女兵的支持。

尤其是后两联“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更是获得无数人的喜爱,流传极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1967年,西岛民兵进行了重组,“八姐妹炮班”的成员们也离开了队伍,回到了百姓生活。

但是她们的精神却一直激励着后来者,至今海南西岛依然保留着西岛女子民兵连。

在60到80年代,因为西岛重要的战略位置和女民兵在全国范围内巨大的影响力,前后十几年中有多位重要领导人上岛视察、慰问。其中就有今天故事的主角——贺子珍。

在她登岛访问的短短一天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为何接待者后来回忆,会觉得内疚不已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与毛主席

1975年春节刚过,不久前接任西岛守备队长的朱才周就收到了上级的通知,告诉他一位领导会在几天后来慰问岛上民兵。而这个突然到访的首长,就是当时的妇女先驱——贺子珍同志。

在此之前,西岛已经接待过很多领导,朱才周对工作流程已经很熟悉,但是贺子珍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负责联系的工作人员表示:“不要叫首长,要叫贺大姐!”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贺子珍平易近人的形象就已经赢得了民兵的好感。

上岛之后,面对簇拥在她身边的年轻士兵,贺大姐不仅应对自如,而且态度温和,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很快她就和小战士们打成一片,不仅亲切关怀她们的训练成绩,对日常生活也细细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

不少战士后来回忆,贺大姐来访给她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仅仅交谈数语,她就可以通过口音来判断士兵的籍贯。而且还把她们家乡的风物一一道来,让人由衷钦佩。

在参观访问的过程中,贺子珍不仅看了年轻士兵的训练场所,还和她们一起简单吃了午饭。

那个时候,贺大姐和大家一起坐在简陋的水泥板凳上,吃着简单的饭菜,聊着发生在身边的一些琐碎小事。

在某个瞬间,她仿佛已经不是来西岛参观的领导,而是生活中平易近人的长辈,关心每一个孩子的衣食起居。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和谐温馨的气氛,让当时负责接待贺子珍的守备队长朱才周忘记了之前被领导叮嘱过的注意事项,以至于在参观的过程中说了让他后来想起来非常内疚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岛民兵

其实在贺大姐上岛之前,工作人员就曾经交代过,在参观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提有关江青的内容。后者之前也来海南西岛慰问考察过,而当时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贺子珍非常不认同的。

朱才周牢牢记住了工作人员的叮嘱,一开始完全没有提这方面的内容。

但贺大姐全程都很平易近人,良好的氛围让很多人都忘记了是在接待领导,就好像是在闲话家常。

因此在介绍西岛风貌的时候,朱才周提到了曾经来西岛参观的各位领导,一不小心就把江青这个名字说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

没想到,上岛之后一直非常平和的贺子珍在听到这个名字后脸色大变,下意识就说了:“不要提江青。”

虽然只是短短的几个字,却瞬间让气氛变得僵硬,一时之间无人应答。

朱才周在说完就后悔了,明明之前已经被千叮咛万嘱咐过,还是在接待过程中犯了错误。就在他愧疚难当、不知该如何应对的时候,贺大姐很快意识到了现场气氛的尴尬,轻轻一句“朱队长,咱们继续走吧”帮他解围。

参观结束之后,朱才周第一时间向贺大姐表示歉意,而后者微笑着表示并不是他的错。

或许是勾起的尘封往事让她有了倾诉欲,或许是为了安抚朱队长的情绪,她后续和工作人员聊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

在交谈的过程中,贺大姐感叹这次能来到西岛其实是主席特批的,否则还不知道要生出多少波澜。

言谈之间更是谈起了对自己当年执意去苏联的后悔,不然也不会有后来的江青等人的事情,或许党和人民面临的这场祸害也能消弭。

随后贺大姐更是陷入了对主席的深深怀念中,与人聊起了1959年在庐山最后一次和他见面的场景,说到动情处更是潸然泪下。

为了避免过分忧思影响贺大姐的身体健康,大家不得不把话题转移。

直到午后贺大姐离岛,朱才周的心中都满是内疚,如果当时自己能多注意些就更好了。不过也正是这段插曲,让人看到了贺大姐当年对主席深深的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与毛主席

其实在贺大姐访问之前,海南西岛的受重视度就已经开始下降,如今更是鲜少有领导人去慰问。

这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我国一举收回了被占领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大大拓展了南部海疆的纵深。

海南西岛的战略地位因此大大下降,虽然还保留了女民兵团,但是整体定位已经发生变化。

之前这里是一个位置关键的军事岗哨,而如今的西岛已经成为了海南重要的旅游资源,是不少游客三亚之旅的必经之地。

褪去“武装”之后,西岛的美丽逐渐展现在世人眼前,后来还成功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1年正式对外开始迎宾后,它逐渐被打造成大型海岛休闲度假胜地,建立了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

如今的西岛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无论是清澈的海水还是柔软的沙滩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而且这里也是国内绝佳的潜水海域,不仅气候稳定,光线充足;让人惊喜的是,这里的海底还生长着大量美丽的珊瑚,体会潜水快乐之时亦能欣赏充满趣味的海洋生态圈。

和海南的其他岛屿不同,这里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它的人文积淀也吸引了很多国内的游客,西岛女民兵展览馆是游客了解前辈故事的最佳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客

这里不仅陈列很多宝贵的老照片,包括女兵生活和训练的纪录以及多位慰问领导的珍贵影像。而且还能看到不少带着岁月痕迹的老物件,比如收音机、手电筒、炮弹壳等。

它们的存在告诉了我们西岛的过去,也让大家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

西岛女民兵的精神也得到了一代代后来者的传承,岛上的女性对于入伍依然抱有极高的热情。每一个加入队伍的女战士都努力训练,在各项军事比赛中,都有不输男兵的风采。

骄阳海风下,西岛女民兵的故事依然在新时代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兵

在红艳成绮的海霞里,金戈铁马的行伍之气逐渐从西岛褪去,华灯初上的人间烟火连绵成河。

不知不觉间,这个南部边陲的小岛已经完成了身份的替换,迎来了璀璨的新“人生”。

不过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在那个风流激荡的岁月里,一代一代的西岛女民兵英姿飒爽的身影,她们奋勇拼搏、保家卫国的精神会不断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兵

西岛上的那些人、那些事,比如平易近人的贺子珍、殷殷期盼的叶剑英也会永远留在大家的记忆中。

历史没有如果,贺大姐留在西岛的感慨已是昨日烟云里的前尘往事。今日的中国早已渡尽劫波,走向了继往开来的新局面。

就如同当下的海南西岛,虽然“身份”变化,物是人非;但是精神不灭,传承不息。

《 西岛女民兵精神六十多年薪火相传》——南国都市报

《<海霞>:绽放新中国女性精神芬芳》——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