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二年六月,清兵占领江阴,派方亨来当知县。方亨是条忠实走狗,一来就大力推行清兵的民族压迫政策,收缴民间武器,严令“薙发”,全城愤慨。

愤怒的群众将方亨和监押难发的清兵杀死,新典史陈明遇邀应元共筹战守,起兵抵抗。官民固守达81日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期间,清兵前后集结24万人攻城,血战了81天,死了三位王爷,18个将军,7万5千多士兵,最后还是从南京调来几十门西洋大炮,这才将城轰开。

清兵对守城民众恨得咬牙切齿,进城后,下令“满城杀尽”,遭受屠杀的达17万2千多人,只有50多人因隐蔽于庵、塔、芦丛等偏僻处得幸免于难。

事后有人在城墙上发现了这首诗,署名江阴一女子。此诗篇幅短小,却勾勒出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题江阴城墙》

佚名 〔清代〕

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这首诗的大意是:

死尸和白骨铺满了疆场,他们都是不肯投降清朝的忠义之士。我想告诉行人:请你路过时不要掩鼻,你虽然活着,但又哪里能和死去的人相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诗一开头便展现了一幅尸横满地,血流成河的残酷画面,随着这一个个镜头的推移,可以想见在此之前,壮士们曾作过何等艰苦卓绝的殊死战斗。

江阴女子虽不曾作这样的正面描述,而壮士们同仇敌忾,英勇搏杀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雪胔白骨”,胔,读姿(zī),腐肉。雪就白骨言,同时也表示忠烈遗体之高洁。孤忠,孤,孤介,不同流俗。

由于作者的刻意渲染,这种凛然正气,简直充塞了整个天地之间,“孤忠”的形象是那么高大,那么使人由衷地崇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国土沦亡,民族蒙尘,决心雪洗耻辱的不乏其人,然而“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也大有人在。这些人全然不知亡国之忧,他们的行为相去江阴壮士何远!

末句“活人不及死人香”,作者在深沉悼念烈士的同时,对那些虽生犹死,全无脊梁骨的人们进行了愤怒的谴责与无情的鞭挞。“香”字用得虽有些俗白,但却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诗人爱憎分明的强烈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题于城墙的诗,篇幅短小,语句通俗口语化,于简练中勾勒出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于朴实中寄寓人民深深的哀思和颂扬。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