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中年亦疏狂

壮志不堪持酒觞,十年书剑尽疏狂

尔来白发酬诗兴,到底春深负海棠。

首句“壮志不堪持酒觞”,诗人开篇便表达了对往昔壮志的怀念与无奈。酒觞,作为饮酒的器具,常常与豪情壮志相联系。但这里的“不堪持”却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似乎在暗示着过去的雄心壮志已难以再持。

次句“十年书剑尽疏狂”,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状态。“书剑”常用来指代文武双全,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自己。而“尽疏狂”则表明诗人在过去的十年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充满了豪放不羁、不受拘束的精神。

第三句“尔来白发酬诗兴”,诗人笔锋一转,开始描绘自己的现状。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已经白发苍苍,但他依然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酬诗兴”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深厚感情,也显示出他中年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一句“到底春深负海棠”,则是诗人对现实的感慨和无奈。这里的“春深”可能指春天的深处,也可能是指时间的深处,暗示着诗人已经到了人生的某个阶段。而“负海棠”则是一种借喻,暗示着诗人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完全享受生活的美好,无法像海棠花那样尽情绽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从壮年到中年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无奈。诗中的“疏狂”与“白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夏午睡起

时光重叠故芳丛,白水山南林下风。

午茗垂成氤似蝶,新晴窗外石榴红。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午后悠闲生活的七绝诗,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宁静之感。

首句“时光重叠故芳丛”,诗人以“时光重叠”开篇,描绘出时间的流转与夏日的悠长。接着,“故芳丛”让人联想到夏日里盛开的花草,它们与过去的芬芳记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夏日景色的喜爱,也透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次句“白水山南林下风”,诗人继续描绘周围的自然环境。“白水山”可能是指一座青山,而“白水”则可能是山间的清泉或溪流,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清凉之感。“林下风”则描绘了树林中吹过的微风,给人一种凉爽舒适的感觉。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营造了一种宁静、惬意的氛围。

第三句“午茗垂成氤似蝶”,诗人转而描绘自己午睡后的活动。“午茗”指的是午睡后的一杯茶,而“垂成”则暗示着茶水已经泡好了,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氤似蝶”则形容茶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像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形象地描绘了茶香四溢的景象。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悠闲的午后生活,也通过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茶香的魅力。

最后一句“新晴窗外石榴红”,诗人将目光转向窗外,描绘出雨过天晴后窗外的景色。“新晴”指的是刚刚放晴的天气,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窗外石榴红”则描绘出石榴花在阳光下盛开的景象,红得热烈而耀眼。这句诗通过描绘窗外的景色,不仅增添了整首诗的色彩感,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夏午小寐,忽雨惊起,余曲未了,有感

倾盆雨共墨云遮,万点窗前邈海涯。

午憩谁人惊坐起,耳边犹唱半壶纱。

首句“倾盆雨共墨云遮”,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雨势的迅猛和云层的厚重。倾盆大雨与浓厚的墨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天气的突变,为下文的“惊起”做了铺垫。

次句“万点窗前邈海涯”,诗人通过“万点”这一量词,形象地描绘了雨点敲打在窗户上的情景,同时“邈海涯”则表现了雨势之大,仿佛雨水来自遥远的海涯,增添了诗句的广阔感和深远感。

第三句“午憩谁人惊坐起”,诗人直接点出了自己午憩时被雨声惊醒的情景。这里的“谁人”实则是诗人自指,通过设问的方式,增加了诗句的悬念和吸引力。同时,“惊坐起”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惊愕和不安。

最后一句“耳边犹唱半壶纱”,则是诗人对惊醒后内心感受的描绘。“半壶纱”可能指的是一种轻柔的乐曲,诗人在雨声中仿佛听到了这轻柔的旋律,使得内心的惊愕和不安得到了些许的平复。同时,这句诗也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敏感和喜爱,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细腻观察。

整首诗以夏雨为背景,通过描绘雨势、雨声以及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的景物描绘细腻而生动,情感表达真挚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细节的感悟。同时,这首诗也充满了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感,让人读起来倍感愉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白水带茶庵小记

无叶泉边古道场,饭钟尘壁十年殇。

闲来再宿僧庐下,肯负茶花一段香。

这首诗《七绝·白水带茶庵小记》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禅意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茶庵及其周围环境的喜爱,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感慨。

首句“无叶泉边古道场”,诗人以“无叶泉”和“古道场”两个意象开篇,营造了一种古朴而幽静的氛围。无叶泉可能指的是泉水清澈,旁边的树木枝叶不繁,而古道场则暗示了这里曾是古人修行或聚会的地方,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次句“饭钟尘壁十年殇”,诗人转而描写茶庵内的景物。饭钟可能指的是寺庙里用于通知僧侣用饭的钟,而“尘壁”则形象地描绘了墙壁上积累的尘埃,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十年殇”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感慨,可能是指自己离开此地已有十年之久,再次归来时物是人非,心中不免有些感伤。

第三句“闲来再宿僧庐下”,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再次在茶庵中留宿的愿望。这里的“闲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从容,而“再宿僧庐下”则表达了对这里宁静氛围的喜爱和对僧人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肯负茶花一段香”,诗人以茶花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茶庵及其周围环境的喜爱和留恋。茶花香气清幽,象征着茶庵的宁静和美好,而“肯负”则表达了诗人不愿辜负这份美好的决心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