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位于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那大家觉得湖北到底算南方还是北方呢?湖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作为南方人口中的北方,北方人口中的南方,南北兼容的荆楚风味更是独树一帜、独具特色。

湖北人的饮食生活里少不了面食,特别是面条,花样虽不及陕西、山西繁多,但也却是湖北人一天都不能间断的饭食。过早、正餐、宵夜,男女老少,端着一碗地道的湖北面条,或坐着吃,或蹲着吃,或端着边走边吃,趁热呼噜一气,畅快又淋漓。

在大多数人眼中,南方人喜欢吃米,北方人喜欢吃面,不过没有绝对的事情,其实南方人也吃面,就比如说湖北,这里的人爱吃面,四大名面~武汉热干面就是最好的佐证,下面就简单为大家盘点一下,湖北的十大名面,看看哪款更能勾起你的食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热干面,说起武汉热干面,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堪称是武汉,甚至说是整个湖北的代名词。热干面是中国四大名面之一,中国十大面条之一,也是武汉“过早”的首选,武汉人对它的感情不言而喻,丝毫不输其他的面。

店家前一天买来浅黄的碱水面条,晚上用少许植物油拌上放一边,第二天早餐吃的时候装在竹篓里在沸水中汆烫一下,断生盛入碗中,加上盐、胡椒粉、味精、鸡精、酱油、大蒜水、辣油、红辣椒碎,再撒上鲜甜的咸萝卜丁和小葱花,讲究的店家还得补一勺旁边正放着的浸着牛肉片的汁水。黑乎乎的芝麻酱和香油,拌好的热干面立刻变得色泽金黄,油润鲜香。面条入口很有韧性,不容易断,口感也很丰富。

热干面好吃受欢迎,这与其物美价廉、方便快捷等因素是离不开的,特别是在武汉,谁还没吃过热干面呢?据说热干面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现如今,除了在武汉之外,已经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在各地的美食街等地,均可以看到热干面的身影,与臭豆腐、铁板鱿鱼等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众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桃花面,又称馄饨面,主要流行于湖北孝感等地,是湖北孝感市传统特色风味小吃。主要是将煮熟的馄饨与面条同放一碗,加浇头组合而成。因馄饨皮薄,肉馅透红,浮于面条周围,宛如朵朵盛开的桃花,故而得名“桃花面”。

此面制作精细,配料齐全,口味多样,鲜美爽口,很受当地人和美食爱好者喜爱。据当地人说,吃“桃花面”还能寄托思乡之情。古诗有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归来的游子,吃着“桃花面”,一种家的味道油然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陵酱油面,湖北江陵的家常美食。酱油汤里有咸面,配上香葱,一小块猪油,这样的一碗面,看着简单,实则却令人回味无穷。一碗酱油面如果再配几样卤菜,这样的话,每一位顾客都吃得津津有味。

江陵酱油面最具代表性的招牌,应属易沟子酱油面。江陵老县城的建设路,当地人习惯性称呼为“易沟子”,这条老街见证了江陵的过去,也连通着江陵的现在和未来。

在江陵,一般会将酱油面称之为“素面”。无需味精提鲜,也无需荤卤码子来盖浇,清爽简单,价格实惠,却又不失美味。

一碗正宗的酱油面,面条必须是现轧的新鲜碱水面,猪油则需要与江陵当地产的菜籽油经过一定比例调和,将慢火熬制5小时的大骨高汤与酱油进行搭配,再点缀着葱花,一碗简单又好吃的酱油素面便诞生了。

江陵酱油面如果想“走出去”,必须规范其工艺制作流程,标准化生产,确保“江陵味道”的一致性,让“江陵酱油面”的公共品牌走出江陵,让一碗看似简单的酱油面,真正成为叫响千里江陵的美食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财鱼面,湖北潜江名吃,很多人都知晓,潜江人特别爱吃小龙虾,也特别善于烹调小龙虾,以至于油焖小龙虾,闻名湖北,风靡全国,但在潜江这地界,除了特产小龙虾,还有这款财鱼面。

潜江是湖北省直管的县级市,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说到潜江的四大特色早餐面,财鱼面、鳝鱼面、腰花面和猪肝面,尤其是财鱼面更是独具其风味。

武汉喜欢吃财鱼面的人非常多,这种面做法复杂,很注重汤,连汤带鱼在面上,不光美味还营养丰富。财鱼就是我们常说的黑鱼,是潜江“过早”届的翘楚。

此面的主要做法是将新鲜的财鱼切块,淋上浇头,最后再连浇头带鱼一道铺在煮熟的面条上,看起来更像是臊子面,有荤有素,有汤有面,鱼肉鲜嫩,面条劲道,既美味又营养。

这里再单独介绍一下,在潜江,除了财鱼面,价格极亲民的裸面也是潜江夜宵的必点特色面。裸面的绝配便是几道卤菜,再来一盘鸭头,有潜江本地人说,如果你是潜江本地人,要是没在夜里的小摊上吃过这两样面,可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土身土长的潜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酸浆面,又叫酸菜杂面条,流行于湖北省襄阳、十堰等地的特色面,特别是襄阳市下面的枣阳市的酸浆面和十堰市的郧阳区的酸浆面最为有名。

此面所用的杂面条是70%的小麦面和30%的豌豆面混合制成的。酸浆面的灵魂在于酸浆,当地人爱吃酸菜,家家户户都会将白菜、芹菜、雪里蕻、豇豆等,掺了花椒叶,通过复杂的腌制工艺制成浆汤,再二次加工与黄细面一起做成酸浆面,酸爽开胃,口味独具特色。

一碗酸浆面上桌,带着特殊的酸香气,再舀一勺辣油,汤酸得够味,面煮得够劲道,搭着皮薄而酥脆的豆皮就着酸浆面一起吃,豆皮充分吸收了酸辣的面汤,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晓土食油面,又名龙须贡面,湖北阳新有名的特产。相传源于明末,清代成为了朝廷贡品,由明末时期至今传承有500余年的历史,现在被湖北省列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湖北人的传统面食之一。

清朝时期只供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的龙须贡面,现在已经是湖北人每家每户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佳品。油面在阳新寓意着祝福及健康长寿之意,每逢老人做寿、妇女坐月子、婴儿出生、小孩做周岁、迎婚嫁娶等,特别是春节期间,阳新当地人都要用油面来款待亲朋好友。

黄晓土食龙须贡面,历经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制作期间坚持选用优质面粉、茶油、薯粉、食盐等原料,纯手工精制,它白如雪,细如丝,空如竹,韧如藤,具有爽而不腻,滑而不糊、口感不粘,易于消化等主要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水奎面,随州市广水市特产,广水位于湖北省北部偏东,原为湖北省应山县,堪称“鄂北门户”,所以广水奎面又名应山奎面。传说曾被誉为"银丝贡面",以"色泽白、根条细、不粘条、不浑汤"等优点,深受广水等地人青睐。

据说在明末清初,应山人吴太盛,在四川夔州学会做挂面手艺,携妻魁氏回到应山,在草街以“吴太盛”为字号开面铺谋生,因制面工艺为吴太盛妻家所传,故取名“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堂面,在湖北沙市很有名,荆州人过早都少不了一碗早堂面,早堂面和臊子面很像,碱水面打底,浇上高汤和码子,不过沙市早堂面的码子,比普通的臊子面还要丰富得多。

面馆制作早堂面,通常伙计半夜就起来开始忙活,一是熬汤,老母鸡、猪大骨、五花肉、活鳝鱼、鲫鱼等等文火慢熬出淡乳色的高汤。二是轧面,确保面条的劲道口感。三是准备码子:肉丝、鸡丝、鱼丸、肉丸、腰花、鳝鱼丝等等十几种,浇在煮好的碱水面条上,再浇上辣油、撒上葱花,这么满满的一海碗,卤咸汤浓、口感微辣,让人百吃不厌。

在1895年沙市开埠后,当地一面馆老板根据这里的码头工人因从事体力劳动,喜欢吃油水厚重的食物为特点,制作了这种油厚码肥、汤鲜味美的面条。由于码头工人多在凌晨时分到面馆吃面后上工,故得此名“早堂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梦鱼面,有古诗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云梦鱼面,听着就充满诗意。可以说这款面是我国众多面中,名字最美、最有诗意的特色面之一。此面主要流行于湖北云梦县一带, 主要是用面粉及青鱼、鲤鱼(或草鱼)鱼肉为主料制作而成的食品,切出来的面条,色白丝细。煮熟的面条鱼香浓郁,风味独特、鲜而不腻。加之营养丰富,食之易于消化吸收,并具有温补益气的作用,被人们美誉为“长寿面”。

《墨子·公输篇》曾记载:"荆有云梦,犀兕麋鹿麓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由于云梦盛产各种鱼鲜,故以所产鱼面最为出名。

北宋徽宗年间,宫中向太后茶饭不思,不肯进膳,身体虚弱。”徽宗束手无策,便问宰相韩忠颜:“爱卿有何良策?”韩忠彦道:“臣家乡有一美食,乡人称之为鱼面,由鱼肉糜,面粉等十几种原材料制作而成,其味道独特,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食用。鱼面白如雪,细如丝,炸之则甘酥松脆,入口即化;炒之则绵软可口,软糯适中;煮之则汤汁浓稠,肥而不腻;蒸之则酥烂入味,满口流香。”徽宗说:“此事就交给你,速速置办!”

第二天,御膳房将做好的鱼面交给徽宗,由徽宗亲自送呈向太后,向太后食后便味口大开,对此面连连称赞。不日,向太后病愈,有感于徽宗的一片孝心,遂还政于徽宗,徽宗因此龙颜大悦,欣然提笔,用他独创的瘦金体写下了“云梦鱼面 忠孝两全”八个大字,赐与韩忠彦。自此,云梦鱼面名声大噪,求者络绎不绝。

云梦鱼面选用“白鹤分流”之鱼, 桂花潭中之水,新麦上等面粉,白如银、细如丝,故又称其为“银丝鱼面”。1915年民国时期,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云梦鱼面参加特产比赛, 并获得了优质银牌奖,可谓是走向世界的面条。

云梦鱼面的产生还有一种说话,据说制作此面纯属偶然,《云梦县志》中就有记载:清朝道光年间,云梦城里有个生意十分兴隆的“许传发布行”,由于来这个布行做生意的外地商客很多,布行就为此开办了一家客栈,专门接待外地商客。客栈特聘了一位技艺出众、擅长红白两案的名厨~黄大厨。

某天,黄大厨在案上和面时,不小心碰翻了准备氽鱼丸的鱼肉泥,不好再用,弃之又可惜。黄大厨灵机一动,便顺手把鱼肉泥和到面里,擀成面条煮熟上桌,客商吃了,个个赞不绝口,都夸此面味道鲜美。至此以后黄大厨就如法炮制,并干脆称之为“鱼面”,就这样,鱼面反倒成了客栈的知名特色面点。后来有一次,黄大厨做的面条太多了,没煮完剩下了很多,就把它晒干。客商要吃时,就把干面条煮熟送上,不料味道反而更加鲜美好吃。就这样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之中,风味独特的云梦鱼面终于成为了一方名点,从此便有了这款“中华老字号”的云梦鱼面。

云梦鱼面主要有两种吃法,一种是面条做成后即时煮熟,加上佐料,即可进食;另一种是面条做成后晒干包装起来,可以长期贮存,吃时煮熟即可。各有各的风味,各有各的特色,细品后食之回味,老幼皆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襄阳牛肉面,襄阳名面之一,其中牛肉面,牛杂面,牛油面是襄阳人最喜欢的三种过早面,它的特点是“一辣、二麻、三鲜”,味道可口,回味悠长,久食不厌。很多襄阳人如果三两天不吃这三种面的一种,就会感觉口中无味,食欲大减。

牛肉面遍布中国很多地方,大部分地区的牛肉面都融入了当地特色,比如内蒙古牛肉面、兰州牛肉面、台湾牛肉面、兰溪牛肉面、内江牛肉面、台儿庄黄花牛肉面、襄阳牛肉面等等。

湖北襄阳牛肉面历史悠久,源于清朝时期,分为牛肉面和牛杂面两大系列,在我国牛肉面的饮食江湖里占有一席之地 。襄阳牛肉面选用碱水面条,面条煮到七成熟,捞出来沥干,叠成一窝一窝的,一碗便是一窝,拿出一窝在通红的牛肉高汤里烫熟盛碗,表面舀上大块的牛肉,一碗火红豪气的襄阳牛肉面就可以享用了。这红艳艳的油汤,辣不刺口,也不容易上火。牛肉煮得细嫩入味,面条有嚼劲,不少襄阳人吃牛肉面还会来两杯黄酒,当地的黄酒用糯米酿造,味道像微酸清甜的酒酿,一口面来一口酒,正相得益彰,岂不美哉!

湖北十大名面你觉得怎么样?湖北名面还有很多,武汉鱼糊粉、武汉糊汤粉、武汉生烫牛肉粉、宜昌红油小面、襄阳豆腐面、天门鳝鱼面、牛杂粉、牛肉粉、炮弹苕粉、牛肉炒面、腰子粉、黄冈黄梅鱼面、恩施巴东羊肉大面等等,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你的家乡又有什么特色面呢?待你踏入荆楚门户,巡游千湖之省时,别忘了品湖北风味的小吃、楚菜,特色面,点赞关注不迷路,这里还有更多不一样的美味!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