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深圳大鹏古城(也叫所城,不过口头叫古城多一些)一侧的城墙突然出现坍塌,看到报道,应该是暴雨和雷电导致的。今年广东雨确实多得异乎寻常,从四月份到现在,几乎就没有过晴天。不过也因此,在别处热成狗,北方处处40度高温的时候,广东反而异常清凉。

可能很少有人听说过深圳竟然还藏着一个古城,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改开之前,深圳一直只是个不起眼的小渔村,是一片没有历史的文化沙漠,哪里来的古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并不是这样。深圳位于珠江口,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在古代绝大部分时期里,都是中国海上贸易的最主要的几个门户之一。

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一方面因为与东南亚距离近,不管是古代的阿拉伯商人,还是近代的欧洲人,都是从东南亚那边过来的。广州是他们天然选择的第一站,因为广州有珠江作为依托,货物从水路转运起来成本低,十分便利。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天高皇帝远。农业时代里的皇帝不喜欢搞贸易,农业才是他们的基本盘。广东自古蛮荒,在皇帝的视角里并不重要,实际上也不太管得着,一般睁只眼闭只眼,默许他们去玩一点不同的花样。

古代多数王朝把对外贸易的窗口设在广州,就是这个原因。清代更是把广州的十三行设置为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背景下,今天深圳所在的区域,作为珠江口的一部分,实际上天然是十分重要的。英国人选择深圳旁边的香港作为侵占目标,绝对不是随便挑的。

只是当年城市的规模有限,辐射能力不强,广州城郊的这些重要地方,经济形态上也确确实实只是小渔村的级别。但从海防的角度,它们又是十分重要的。

大鹏古城在清朝时,就是十分重要的海防门户,它统辖着现在深圳盐田,到香港的一大片地区的防务,防区内设置有一百多门大炮。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前的1839年,英国军舰与大清水师有过几轮小规模的冲突,其中第一次冲突,九龙海战,就发生在大鹏防区里,清军的指挥,正是大鹏营守将赖恩爵。

九龙海战中,几艘英舰不宣而战,攻击大清水师。但清军并没有吃亏,在战船和岸上九龙炮台的配合轰击下,激战数个小时后击退了英舰。清军阵亡2人,4人受伤,而根据林则徐的奏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又渔舟迭见夷尸,随潮漂淌,捞获夷帽数顶。”

这些战报未必精准,但中英第一次交锋的九龙海战上,清军确实取得了胜利。当然这只是一次规模很小的冲突。大鹏守将赖恩爵在这一战里表现相当英勇,现在大鹏所城的将军府第里还立着他的铜像,接受人们的敬仰。

和我们一般的印象不同,许多人误以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军是在用大刀长矛去对抗英国的坚船利炮。其实并不是这样,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两边主要是炮战,用大炮对轰,清军也有火枪,一般很少真的拼刺刀。

只是清军的火炮和火枪,在性能方面比英军的要差。大家都在开炮,但清军的火炮命中率很低,即使偶尔击中,对英舰构成的伤害也不大。而英军的炮火,相对来说,灵活性和杀伤力要强得多。对轰几轮后,清军的炮台基本就被强拆了。

当时这种差距,是在实践中逐渐拉开的。大清水师的炮台,多数时期里基本只是摆设,不需要投入作战。大清水师对火炮不熟悉,不理解,不像欧洲水兵一样,将大炮视为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因为东亚世界里,不存在一个与中国相当级别的对手,逼迫着大清重视这些武器,不断去提升自己的战争能力

到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手上的火枪和火炮,与明代相比没有丝毫进步,甚至还略微后退。这不是因为没能力发展这种科技,而是因为不需要。如果你光用菜刀就已经把所有问题给解决了,那你自然不会去考虑买把AK。

乾隆见了马戛尔尼展示的武器,却无动于衷,其实也是相同的原因。当年的中国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一家独大,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如何改进自己的武器。

而作为对比,欧洲小国林立,战争不断。不比别人多几分狠劲,不快点鸟枪换炮,说不定就见不到明天早上的太阳。英国一路在这种残酷的环境里摸爬滚打,依靠战船和火炮跟西班牙、荷兰、法国厮打了几百年,两边交手起来,对战争和武器的理解,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上

为什么现代科技诞生在欧洲而不是中国,最关键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欧洲分裂,战争多,生存压力大,必须狠点科技树。而古代中国不具备这样的环境。

鸦片战争中,另一件令人感慨的事是,为什么4亿中国人打不过一支由区区4000名水兵、40艘战舰组成的英国舰队

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当年英国的舰队从来没有面对过4亿中国人,尽管只有区区40艘战舰,但在战场上,他们在体量方面并没有很大的劣势,甚至还占据着上风。因为大清根本就没有那个组织能力,迅速动员起足够的力量来围歼这支英国舰队

道光皇帝调兵遣将,从湖南、云南、福建各省调集兵勇,星夜赴援,这些可怜的古代步兵千里迢迢赶到战场时,英国舰队早已经到福建、浙江溜达了一圈,集中火力端掉一个又一个的目标。

清军的力量分散在广阔的领土上,短时间内很难聚集起来,而敌人的舰队却是聚集的,行动十分迅速。这是两者在作战方式和组织能力上的巨大差距。

此外还有更为严重的认知方面的巨大差距,英国舰队带着清晰的目标来到中国。查理·义律攻城略地,要到大量赔款,但英国首相巴麦尊对他仍然十分不满,改派一个更狠的璞鼎查来接替他,确保能达成所有预设的战争目标。

而大清上至道光皇帝,下至官员将领,根本就没有人知道英国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一直误以为夷人就是随便闹一闹,想要通商而已,把鸦片的钱赔一赔,重开广州海关,他们就会心满意足地回去了。因此整个战争过程中,指挥一直十分飘忽,情绪相当不稳定,一会发狠话要剿夷,一会儿又一厢情愿想抚恤休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甚至不太知道英国这个国家是哪里冒出来的,位置在哪,面积和人口有多少。当年中国关于海洋的知识,基本上止于日本、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和西非,这些知识基本上是郑和带回去的,已经几百年没有更新过版本了。

这种认知上的巨大差距,是大清在鸦片战争中落败,战后也没有迅速的反省与调整的最重要原因。不过其实也是正常的吧,大象起舞,也许一开始慢腾腾,但终会地动山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