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生境课堂”重磅回归!近日,由长宁区生态环境局联合上海自然博物馆打造的线上“生境课堂”上线啦!首期线上“生境课堂”,邀请你一起来认识这位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老朋友——夜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长宁区的河道和公园池塘等地,我们常能看到一种蓝黑色的鹭鸟站在岸边,在周围的喧嚣中静静地注视着水面。这种鸟就是夜鹭

夜鹭为鹈形目鹭科鸟类,是我们身边最为常见的水鸟之一。跟同样常见的白鹭相比,夜鹭的体型更为敦实,并且总是缩着脖子一动不动,可以保持一个姿势长达几十分钟,因此又被称作“老等”。即使是下雨天,夜鹭也能在雨中静立,颇有“孤舟蓑笠翁”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与它“佛系”的外表所不同的是,夜鹭其实是一位捕鱼高手。伫立水边的夜鹭会依靠足够的耐心等待鱼游到自己脚边,再将缩在颈部羽毛中的脖子弹射出去,配合又长又锋利的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攻击,将鱼叼进嘴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夜鹭在上海为留鸟,每年的春夏季节是夜鹭的繁殖期。春寒料峭时,夜鹭父母已经开始寻找合适的筑巢地点了。它们会把巢搭建在高大乔木的中上层,并且喜欢集群繁殖,这样可以增加抵挡天敌的能力。夜鹭会从周围寻找合适长短的树枝作为筑巢材料,雌鸟和雄鸟共同负责筑巢和育雏工作。夜鹭每窝产4—6枚卵,孵化期在3个星期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逐渐改善以及居民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鸟类选择在我们身边安家。它们利用城市中的自然资源栖息繁衍,演绎着生存的故事。野外行走时,不妨留心这些可爱的邻居们。

如果大家想观察这位耐心的捕食者,可以在长宁区的外环林带生态绿道和苏州河沿岸去寻觅。这里,“宁宁”倡导大家文明观察野生鸟类,观鸟时不要高声叫喊,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干扰鸟类的正常活动,不随意投喂鸟类,不随意捕捉鸟类,大家在观鸟和拍鸟时要注意安全,让我们在感受城市与鸟的和谐共鸣中,共同守护长宁的美丽生态画卷。

2024年度“生境课堂”重磅升级,长宁区生态环境局继续携手上海自然博物馆,以辖区内生物多样性视频素材为基础,深化“生境 ”品牌,联合打造线上“生境课堂”,全面展现长宁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果,持续传递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进一步实现生境课堂进校园、进社区、进楼宇。

资料来源于长宁区生态环境局、上海自然博物馆

撰稿:谭奕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