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土:水墨表现“芯片分子”,探索另一种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方土:水墨表现“芯片分子”,探索另一种极致

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开馆系列大展,700多位中外艺术家近千件作品以飨观众。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广州画院名誉院长方土,解读中国画《IT分子之三》。该作品创作于2001年,是方土先生实验水墨的系列创作之一,在新馆区“新时代赋”展览展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土 《IT分子之三》2001年 中国画 282.5cm×145.5cm

从1993年一直到2000年左右,我当时是处在一个实验水墨的创作状态,探索水墨的更多可能性。《IT分子》是其中的一组创作。

画面中有很多CD的元素,相当于现在我们说的“芯片”,我用了这样的一个格式,来浓缩表现社会的形态。时代飞速发展,科技的进步,极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在思考,艺术创作应该如何呼应时代的变化?

我尝试在水墨绘画中加入新的表达方式。传统的中国画是“计白当黑”,我当时是反其道,我觉得应该“计黑当白”,把水墨从材料彻底解构出来。

这张画事实上是在材料的极限上,我有意把毛笔扔掉。我想试试,宣纸在脱离毛笔之后,它的承受力,还有水墨的边缘,能够到哪一步?所以在这幅画里,几乎看不到毛笔的迹象,呈现出的是各种格子网与纸面的糅合。

水墨有自己的一个语言体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永远都在变。我就是在这种不确定下,去把控画面,呈现跳跃的、鲜活的状态。

实际上艺术的创造,我认为还是要在某种极限里面,你去超越。如果没有任何极限,也谈不上超越,更没有一定难度和高度。

《IT分子》系列我画了6幅,有几幅在韩国当代艺术馆收藏,还有一幅在香港。那时候是很孤独的,不像现在大家能接受。现在再看这个画,我觉得还是没有脱离我们审美的范畴,体现了水墨的另一种魅力。

(文/方土)

(来源:南方+)

画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土,1963年生,广东省惠来县人,198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从影6年,1992年入职广州画院,历任专职画家、副院长、院长,2019年调入中国国家画院,历任人物画所副所长、美术馆馆长。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执行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广州画院名誉院长,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总召集人,国家一级美术师。

2017年荣获“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擅长大写意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及实验水墨。主要作品入选8、9、10、12、13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作品奖,多次参加各类学术邀请展并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机构收藏,举办个人画展10余次,出版个人专集20余册,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人物故事”“美术里的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