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是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正式成立于1931年,由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军为基础成立的。红四方面军成立后,巩固和发展了鄂豫皖根据地,并多次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围剿”。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红四方面军还创建了川陕根据地,最终也踏上了前往陕北的长征之路,并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会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也曾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跟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建国后,他担任了开封市委书记,不过,此人却不满足,甚至主动伸手向上级要官,他也因此被开除党籍。

他就是戴季英。戴季英出生于1906年,湖北人,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在这里我们多说一下戴季英的家庭,他的家庭堪称满门忠烈,为什么这么说呢?戴季英的父亲名叫戴寿云,从大革命时期就与我党的领导人董必武有交往,并且支持革命活动,属于开明人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季英一共兄弟五人,全部都是参加革命的有志青年,尤其是戴季英的二哥戴季伦,更是湖北黄安早期革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不过,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失败,白色恐怖开始笼罩全国,戴季英的家人也受到国民党的迫害。其中戴季英的父亲戴寿云被反动派活活烧死,戴季英的母亲吴氏被当地的地主打死,戴季英的其他四个兄弟全部为革命而死,因此,称戴季英满门忠烈绝不是夸张。

1927年,戴季英参加了黄麻起义,黄麻起义之后,他加入了红军,此后戴季英长期活跃在鄂豫皖根据地,并加入了红二十五军,担任了红二十五军参谋长等职务,参加了巩固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值得一提的是,戴季英并没有跟随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而是留守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戴季英所在的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戴季英担任了第四支队的副司令员,跟随高敬亭活跃在豫皖地区,多次粉碎日本侵略者的“扫荡”计划,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40年,戴季英当选为“七大”代表,前往延安参加会议,会议结束后,戴季英留在延安,学习了一段时间,直到1944年被派回河南,担任了河南区党委书记。

在这之后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戴季英一直活跃在中原地区,参与了著名的中原突围,并做了很多支前参战工作,他本人也担任了中原军区副政委、中原军区第一纵队政委等职务,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后,戴季英被任命为开封市委书记兼河南省委常委。不过,在日常工作中,戴季英却与河南省委的其他领导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戴季英认为自己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担任了河南区党委书记,是河南的“一把手”,建国后却仅担任了开封市委书记,心理不平衡。

于是,1951年年底,戴季英给毛主席写信,向中央伸手要官。当时戴季英要求让自己当中央委员,并担任河南省委书记。毛主席接到戴季英的信后格外生气,他没想到戴季英出自一个满门忠烈的革命家庭,居然会有这样的想法?毛主席当即给中央办公厅批示:“这样的人,应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永不启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2年,河南省委对戴季英做出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的决定,不久后戴季英又被判有期徒刑15年,十年特殊时期期间,戴季英也受到冲击,直到1982年才被解除监禁。1984年,相关部门又对戴季英的案件重新审查,戴季英被恢复了党籍,并恢复省级干部待遇。1997年,戴季英因病去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