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形势的变化,我军按照地域分成了五大野战军,分别是在西北地区作战的西北野战军,后来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活跃于中原地区的中原野战军,后来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活跃于华东地区的华东野战军,后来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活跃于东北地区的东北野战军,后来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活跃于华北地区的野战部队,后来改编为华北军区的三个野战兵团。

五大主力在各个战场上分别消灭不同的敌人。而五大主力中的一纵基本上又都是各自最强的部队,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五大主力各自一纵的军事主官。

1、西北野战军一纵

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先后有两位司令员,分别是张宗逊和贺炳炎。

张宗逊的资历是很老的,他参加过秋收起义,后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担任过师长、军长等职。抗战爆发后,他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旅长,成为八路军最早的六个旅长之一。他率部先后在晋西北、晋察冀、冀中等地与日军作战,1940年回师保卫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宗逊

抗战胜利后,张宗逊仍留在西北工作,1946年大同集宁战役时指挥部队歼敌1.2万余人,1947年7月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协助彭德怀指挥榆林、沙家店、岔口、黄龙、延清等战役,收复大部失地。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了扶郿、兰州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张宗逊担任过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贺炳炎是西野一纵的第二任司令员,张宗逊在担任一纵司令员没多久就由贺炳炎接替了。

贺炳炎是贺老总手下的一员猛将,自参军后就非常勇猛,红军时期曾经6次负伤,第六次是在1935年瓦屋塘战斗,这一战他失去了右臂,此后成为独臂将军。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贺炳炎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0师第716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冀中、冀南、冀鲁豫等地与日军作战,1942年回到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炳炎

抗战胜利后,贺炳炎留在西北任职,先后担任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野战军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第5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等职,1947年10月接任第一纵队司令员。此后贺炳炎率领一纵先后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榆林、沙家店、宜川等战役。1949年部队改编后,贺炳炎被任命为第一野战军第一军军长。

新中国成立后,贺炳炎由于身体原因曾长期休养,1955年被任命为成都军区第一任司令员,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0年在成都病逝,年仅47岁,他也成为第一位去世的开国上将。

2、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

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的司令员只有一人,即杨勇。

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的前身是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当时的司令员是杨得志,按计划杨得志要率领1纵去东北的,后来被留在华北地区作战,而政委苏振华率领一部分兵力回到晋冀鲁豫军区与七纵队合并,组成了新的第一纵队,这样杨勇就成为新的一纵司令员。

杨勇也是我军的一员猛将,著名的“三杨”之一,红军时期他曾在彭老总领导的红三军团任职,抗战爆发后他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后来又相继担任115师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343旅旅长兼鲁西军区副司令员、教导第3旅旅长、鲁西军区司令员等职,长期在山东地区与日军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勇

1945年11月刘邓组建了晋鲁豫军区第七纵队,杨勇担任司令员,1947年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部队改称为中原野战军后仍由杨勇担任一纵司令员。期间杨勇率部先后参加了巨野、定陶、鄄南、鲁西南、淮海等战役。

1949年部队改编后,杨勇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了渡江、解放大西南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杨勇曾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成为志愿军最后一任司令员,1958年率全部志愿军回国。

回国后杨勇曾先后担任过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3、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

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也只有一位司令员,即叶飞。

叶飞是菲律宾华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长期在福建一带活动,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进行了三年的游击战争。抗战爆发后,江南的红军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叶飞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此后叶飞率部在华东一带与日军作战。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进行了重组,叶飞被任命为新四军第1师第1旅旅长兼政治委员,此后他指挥部队在华东地区与日军作战一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飞

抗战胜利后,叶飞被任命为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47年2月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参加了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等重要战役。1949年部队改编后,叶飞被任命为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司令员,指挥部队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东南的诸多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叶飞主政福建,担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省长等职。1956年福州军区成立后,叶飞成为福州军区的首位司令员兼政委。次年韩先楚接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叶飞将主要精力放在福建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

此后叶飞还担任过交通部部长、海军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4、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

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的司令员也只有一位,即大名鼎鼎的虎将李天佑。

李天佑是广西临桂人,1929年参加了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从此走上革命道路。红军时期李天佑在彭老总的领导下参加了很多场硬仗恶仗,抗战爆发后,李天佑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686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斗。1939年李天佑到苏联治病直到1944年才回到国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天佑

抗战胜利后,李天佑被派到东北工作,后来由于战争形势的需要,李天佑接替万毅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部队改为东北野战军后仍由李天佑担任一纵司令员。辽沈战役时,李天佑的一纵被林彪作为总预备队使用,后参与战役,取得了歼敌3万余人的成绩。

1949年部队改编后,李天佑被任命为第38军军长,天津战役时李天佑担任解放天津西线指挥员,指挥38军、39军,全歼天津国民党军13万人。战后升任第13兵团副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李天佑曾在广西剿匪,后担任过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0年在北京逝世,时年56岁。

5、华北地区第一纵队

华北地区第一纵队的司令员是唐延杰。

唐延杰是湖南长沙人,1927年被派到苏联学习,红军时期曾长期在红三军团任职。抗日战争时期他长期在晋察冀地区工作,协助聂荣臻司令员兼政委创建、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唐延杰仍然在华北地区工作,1947年8月,冀晋军区独立第1、第2旅和察哈尔军区独立第4旅组成第一纵队,归北岳军区指挥,新成立的第一纵队司令员是唐延杰将军。后来,随着解放战争的局势发展,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后。这样一来,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就改称华北军区第1纵队,纵队司令员还是唐延杰担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延杰

1949年部队改编后,唐延杰被任命为华北军区第二十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曾相继担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华北防空司令员,南京军事学院教育长、国务院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小结:

五大野战军的一纵司令员,除了唐延杰以外,其他的人在1955年均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回顾他们的革命立场,都是英勇善战的猛将。而唐延杰将军的指挥作战能力要弱一些,在1955年被授予了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