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值点网

刚过去的周末,北京保利春拍步入高潮,压轴举槌的「禹贡 - 从永宣至宝到雍乾秘珍」专场,见证着明宣德 御制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连佣以RMB 5,235.5万成交。

高足碗拍前列作估价待询,拍卖官以RMB 1,900万起拍,在至少三位藏家争持下,叫价逐步攀升。合共31口叫价后,高足碗以RMB 4,550万落槌,由手持「8818」号牌的现场买家投得。

高足碗以RMB 4,550万落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足碗以RMB 4,550万落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6408

宣德 御制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

「宣德年制」款

直径:16.8 cm
备注(值点网补充):

  • 伦敦苏富比,1985年12月10日,编号195
  • 香港苏富比,2009年4月8日,编号1671(成交价:HK$23,060,000)

估价待询
落槌价:RMB 45,500,000
成交价:RMB 52,325,000

看过《神雕侠侣》的朋友都记得,西藏密宗绝世高手金轮法王,身份乃是蒙古国师。虽然小说人物是虚构的,但蒙古和藏传佛教之深厚渊源却是史实。

元朝覆亡以后,中原政权和藏佛关系仍见密切。明初宣德帝一方面笃信藏佛,同时又以宗教笼络为治藏政策。是故,此朝御制佛教重器辈出,无论是瓷质供器、鎏金铜像、唐卡圣像、乃至手抄佛经,皆不乏巨作绝品。

这件御制青花「永平安颂」高足碗正,正属个中代表作,尽显这位九五至尊的个人信仰与政治权术。

本品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品局部

宣德年间景德镇窑厰烧造的青花瓷器,烧造技术登峰造极,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至上地位。成就宣德青花瓷大名,「苏麻离青」正是此中关键。

「苏麻离青」为西亚进口钴料,呈色深艳明亮,线条间往往形成青蓝中带黑的锡斑,再罩一层透明釉,晕染处淋漓尽致宛如宣纸画的笔触墨痕,极富风韵。

本品通体施釉肥厚,釉色明润,设计简洁高雅。外壁大幅留白,仅于碗壁中线处以青花书写藏文「平安颂」经文一周,外壁下部绘仰式莲瓣纹一周,高足边画卷草纹一周,外壁及高足上下加饰双青线。青花发色苍雅淋漓,笔画纹饰可见铁斑沉着,「苏麻离青」特徵鲜明可见。

至于匠人藉以呈现西亚颜料风韵的器形与文字,则皆是藏传佛教而来。

本品外壁藏文「永平安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品外壁藏文「永平安颂」
描绘罗汉的绢本,留意画右方人物捧着带盏托的高足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描绘罗汉的绢本,留意画右方人物捧着带盏托的高足碗

此宣德青花瓷撇口,深弧壁,高足微侈,足中空,属典型高足碗器形。外壁藏文「永平安颂」为藏地祈颂平安吉祥之重要经典,各大教派均有念诵,可翻译为:日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日夜永远平安泰,三宝护佑永平安。

藏地喇嘛每日早中午均要念经吃茶。集体饮茶时,僧侣会取出随身携带的茶碗放在面前,由专门司茶役的僧人斟茶,可知高足茶钟为高僧日常佛事修行必备,朝夕相伴。藏族甚至有谚语曰:「刀碗配套不离身,友或仇人随时见」。

各类高足碗中,如此件饰吉祥经者,尤其受到珍视。明中叶《汉藏史集》载,「两只由朝廷颁赐的碗,被称为格尔,由化身的大明皇帝献给得银协巴和众生依怙大乘法王。这两只碗中大的一只是献给大乘法王的,此碗为青花碗,上面有白昼吉祥(夜晚吉祥)等文字,绘有六种图案及吉祥八宝,由于有这些珍贵的图案更显得贵重。」

如此描述,与宣德朝所制的莲托八宝纹高足碗相合。由此亦可知,吉祥经与八宝皆为「珍贵的图案」,使青花碗更加贵重。

明永乐 白釉印花龙纹高足碗及碗套︱西藏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永乐 白釉印花龙纹高足碗及碗套︱西藏博物馆
明永乐 青花梵文「永平安颂」僧帽壶︱西藏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永乐 青花梵文「永平安颂」僧帽壶︱西藏博物馆

上述「……由化身的大明皇帝献给得银协巴和众生依怙大乘法王」记载,亦间接道出了明朝皇帝与藏佛关系。

传统上,藏传佛教称呼当地世俗统治者为菩萨化身。时移势易,当藏佛寻找藏地以外的政权支持时,便把此等做法扩展开去。从元朝到清代,藏传佛教会尊称庇护佛法的汉地统治者为「文殊菩萨化身」,故有「化身的大明皇帝」此类说法。

至於银协巴与大乘法王,分别指藏佛噶举派黑帽系第五世活佛,与明朝赋予萨迦派领袖之封号。永宣两帝透过大量分封法王,分散及平衡西藏宗教势力,权术可见一斑。

是次在保利登场的宣德高足碗,有可能如《汉藏史集》所载青花碗,由明朝天子赠予藏佛上师,但亦有机会供于御苑佛堂,伴随颂佛礼法的宣德帝左右。

本品内壁印刻兰札体梵文经文一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品内壁印刻兰札体梵文经文一周

这件宣德高足碗,外壁尽是异域风华,容易令人忽略景德镇御窑厂在内里低调表达的中土技艺。

细心观赏内壁,实有兰札体梵文经文一周,对应外壁经文位置,只因釉层较厚,颇不易觉察,惟侧光方依稀可见。以手抚之,釉面平整光润,故内壁文字当是于洁白胎体上印刻而成,使文字有浅浮雕效果,施釉后方可显出字形,同时又使釉面平滑,名副其实是鬼斧神工。

碗心中央,则暗刻双圈篆书「宣德年制」四字两行款。字体结构严谨,笔划酣畅自然,转折处浑圆,婉丽飘逸,雍容规度,与寻常所见楷书宣德年款颇为不同,而与见於个别永乐甜白釉的暗刻篆书「永乐年制」款识极为接近,可见本品当烧造于宣德早期。

本品碗心中央暗刻双圈篆书「宣德年制」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品碗心中央暗刻双圈篆书「宣德年制」款
左:本品刻款;右:明宣德 天青釉高足碗款(景德镇御窑厂出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本品刻款;右:明宣德 天青釉高足碗款(景德镇御窑厂出土)

宣德御窑楷书款识出自永宣朝书法大家沈度之手,既有文献记载,亦为学术界所确认。

如本品所署之少见的篆书款识,学者对比馆藏与出土永宣器物款识後,亦确认是沈度手笔。例如景德镇御窑厂曾出土「明宣德 天青釉高足碗」,碗心青花书「宣德年制」篆书款,书法风格与本品并无二致。

是故,此式年款当时先由沈度书写,后交景德镇御瓷厂,由工匠按墨迹移到瓷坯上。

沈度於永乐年间被任命为翰林院典籍,由於婉丽端庄字体的字体令皇上十分满意,所以但凡诏、谏、制、敕及御制诗文碑刻,无论是朝堂使用、内府收藏,还是颁赐属国,明成祖都要沈度书写,甚至把他誉为「本朝王羲之」。

永乐年间开始,天下士人竞相模仿沈度字体,後来的几位皇帝,包括宣德在内,亦对沈度书法赞不绝口。举子为求高中,无不苦练沈字,一时沈字遍天下。直到吴门书派兴起,沈字的垄断局面才被打破。

相同宣德高足碗例︱台北故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同宣德高足碗例︱台北故宫
相同宣德高足碗例︱布达拉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同宣德高足碗例︱布达拉宫

综观全球收藏,与本品相同的例子仅四,分别由台北故宫、西藏布达拉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德国希尔德斯海姆的罗默博物馆珍藏。换言之,只有本品是私人收藏可以拥有。

据清点档案记录,台北故宫一例原藏景福宫-梵华楼-佛日楼区域。两楼皆由乾隆所建,有石梯相连,俱属内廷中重要佛堂。

以此推断,是次拍卖的高足碗亦无疑为极重要之佛前礼器。

是次举槌的宣德高足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次举槌的宣德高足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6427

清雍正 御制珐琅彩百花不落地茶圆

「雍正年制」款

尺寸:直径 10 cm;高 5.7 cm
备注(值点网补充):

  • 香港苏富比,1981年11月25日,Lot 278
  • 香港苏富比,2013年10月8日,Lot 3021(成交价:HK$14,400,000)
  • 香港苏富比,2017秋拍,Lot 3607(成交价:HK$18,700,000)

估价:RMB 13,500,000 - 23,500,000
落槌价:RMB 13,500,000
成交价:RMB 15,525,000

本场另一件逾千万成交的拍品,则是清雍正 御制珐琅彩百花不落地茶圆,RMB 1,350万落槌,连佣RMB 1,552.5万成交。翻查记录,此茶圆对上一次现身拍场,可追溯至2017年,当时以HK$1,870万易手。

若我们把是次RMB 1,552.5成交价,兑换成港元计算,大约是HK$1,670万。换句话说,此茶圆在7年间价值稍微下跌HK$200万。

「百花不落地」瓷器,又有「万花锦」、「锦地夹彩」等诸般称呼,据记载为宫中赏花时节所用,寓意万花献瑞,盛世长春,可谓大清早期锦绣山河之缩影。

百花不落地虽然创烧于雍正时期,但此朝制品却如凤毛麟角。与本茶圆相同之例仅三,一为北京故宫所有,乃清宫旧藏;二为传奇古董商仇焱之旧藏,後于拍卖易手;三亦经拍卖释出市场,後为「日本鸡蛋大王」伊势彦信雅蓄。

本茶圆则曾三度于香港苏富比上阵,最早是1981年,期间又被编入《香港苏富比20周年》。此图录辑录苏富比进军香港首个二十载之中,最为珍贵的中国艺术精品,可见本茶圆甚受重视。

如斯稀有,除了因为百花不落地本身烧造困难,制作成本极高,更与雍正帝出了名严厉的审美有莫大关系。

清雍正 珐琅彩万花锦纹碗︱经拍卖释出市场,後为伊势彦信雅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雍正 珐琅彩万花锦纹碗︱经拍卖释出市场,後为伊势彦信雅蓄

此类百花不落地图纹,令人联想到欧洲油画的花卉作品。

欧洲古典静物油画,上绘花朵非但来自四时季节,更有些是异地植物,绝不可能同时同地盛放,所以艺术家需凭草图记录,再加诸幻想创作力把之融于一画。

百花不落地也一样,以本茶圆为例,精绘牡丹、荷花、玉兰、绣球、兰蕙、石榴、芙蓉、菊花、桂花、石竹等诸般四时花卉。即使是清宫御花园,也难以让之同时绽放。画师要把它们统统绘于盌上,令之争艳斗丽的同时,又要保持构图繁而不乱,几类鬼斧神工。

绘画数之不尽的诸般花卉,单是需要调制胭脂红、黄、蓝、绿、淡墨彩等颜料已考功夫,各种釉色最完美的烧成温度与气份又不尽相同,制作难度与成本可想而知。

本品不同角度之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品不同角度之照片

本茶圆的红花以亮点并调合白彩绘花瓣亮处,造成明暗对比效果,使整体纹饰更见立体逼真,乃典型受西洋影响的珐琅彩画工。同样是牡丹和荷花的黄花,却使用了中国画平涂的方式描绘,勾边的更是矾红而非珐琅,或因前者效果更符合院体工笔花卉绘画特点。

在珐琅彩花卉一事上,雍正又曾经觉得「菊花瓣画单了」,下旨以後要「照千层叠落花瓣画」。本茶圆之菊花,花瓣层叠,紧团密簇,无疑正属此种「千层叠落」之式。

笔者以为,百花不落地对雍正来说是一个独特的主题,因为这位帝王素来不喜过度奢华与复杂的设计。然而,即使在花海之中,他还是有本事展现其高雅美学。

首先,花卉虽多,但主次大小有别,且间以枝叶衬托,令布局留有「呼吸」空间,不会令人觉得「窒息」;其次,花卉以红黄为主,唯独一朵蓝色莲花出尘绽放,散发阵阵幽香,如同画龙点睛一样,令整体构图不落俗套。

雍正治国之成功,在于严谨;看来宫廷艺术品之出众,同样有赖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

本品的百花图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品的百花图纹

珐琅彩瓷,始创于康熙一朝,专供御用或皇室玩赏,成本高、产量少,连得宠大臣也不会轻易赏之,在芸芸清朝瓷器中至为矜贵、最为顶级。即便在今日,珐琅彩也只多见于两岸故宫、大英博物馆等顶尖博物馆,私人收藏屈指可数。

清代官窑,大都在景德镇烧制而成。可是珐琅彩却不同,景德镇先把精制白瓷素胎运至京城,经皇上钦定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草拟,再交由宫廷画师用珐琅彩画于瓷胎,最後彩烧而成。

珐琅彩料烧成後有透明玻璃质感,由于绘画色地上堆料厚,又有色彩众多且深浅不同的颜料巧妙配合,故画面有层次分明的实感,本茶圆正是个中佳例。

细赏茶圆所绘花卉,与清宫旧藏艺术品对比,可推断蓝本应出自着名词臣画家邹一桂手笔。

邹一桂为雍正朝进士,乾隆朝官至内阁学士。他师法恽寿平,擅画花鸟,曾绘《百花图卷》进呈,甚得乾隆之喜,不但亲题绝句百首,更把之归入《石渠宝笈》着录。清宫旧藏的不少洋彩御瓷,纹饰皆摹自其画作。

清 邹一桂《百花图卷》局部︱中国国家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 邹一桂《百花图卷》局部︱中国国家博物馆

其他重点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6428

清乾隆 唐英制墨彩留白苍龙教子诗文荸荠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陶」「钧」章款

尺寸:21.5cm(直径),33.5cm(高)
备注:阿根廷着名作家、学者,胡里奥·科塔萨尔(Julio Cortazar,1914-1984)先生旧藏
估价:RMB 3,500,000 - 5,500,000
落槌价:RMB 6,200,000
成交价:RMB 7,130,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6429

清乾隆 御制画珐琅墨彩「雪事八咏」御题诗小笔筒

「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印

高度:9.4 cm
备注:晚清重臣上海胡湘林家族旧藏
估价:RMB 5,600,000 - 8,600,000
落槌价:RMB 5,600,000
成交价:RMB 6,400,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6430

清乾隆 御制胭脂红地洋彩轧道开光「御苑秋猎图」诗文壁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尺寸:22 x 9.5 x 4.5 cm
估价:RMB 2,700,000 - 4,700,000
落槌价:RMB 4,200,000
成交价:RMB 4,830,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ot 6412

明万历 青花留白暗刻海兽纹高足杯

「大明万历年制」款

尺寸:7.5cm(高);8cm(直径)
备注(值点网补充):

  • 日本爵位家族旧藏
  • 日本私人珍藏
  • 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Lot 2247(成交价:HK$1,950,000)
  • 伦敦马钱特旧藏

估价:RMB 1,800,000 - 2,800,000
落槌价:RMB 4,100,000
成交价:RMB 4,715,000

拍卖详情

拍卖行:北京保利
专场:禹贡 - 从永宣至宝到雍乾秘珍
拍卖日期:202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