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稍微往左偏一下。”

“哎,把脸抬起一点点。”

“你这眉毛、眼睛长得太标致了……”

6月16日,哈尔滨中央大街肖像画廊,来自各地的游客在20位画师前排队画肖像,画师们耐心细致地指挥他们如何当好模特。画廊队长董德相告诉记者:“自去年冬天哈尔滨旅游爆火出圈后,画廊5月1日开业至今,接待游客数量已经创历史新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灯作画 成游客热门打卡地

“每当华灯初上,在繁华热闹的百年老街尽头,昏黄的街灯下,有一群热爱艺术和自由的人,他们正用画笔绘出最美的你……”每年5月份到9月份,“肖像画廊”都是中央大街众多街区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只要不刮风下雨,每天下午3点,20名身着统一格子衬衫的画师们,就会准时出现在百年老街的一头,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

董德相是中央大街肖像画廊的画师,今年63岁,从事肖像画写生20余年,也是画廊的队长。他说,20多年来,他每天下午来半夜归,从未间断过,支撑他坚持下去的理由主要是对哈尔滨和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因为画廊基本都是夏季开放,游客和市民大多在晚间出来游玩,所以画师们每天都要点灯作画。”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央大街夏季最美的风景和热门打卡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了20年 市民越来越有精气神儿

“我想找李老师给小孙女画一张,多年前他给我女儿画的肖像还留着呢!”在记者采访的间隙,哈尔滨市民董女士碰巧来肖像画廊寻人,她嘴里说的李老师就是68岁的画师李文奇,他在中央大街画像26年,几乎是最“年长”的画师了,一路见证了这支画师队伍的发展壮大。

李文奇介绍,大约从1997年起,中央大街一带开始出现专业的画师,主要在中央大街和松花江边为市民和游客画肖像。他是1998年来到这里画画的,那时自己还在企业工会上班,画肖像画就是爱好,全是自学成才。“我画了二十多年,有幸见证了哈尔滨市民一代又一代人精神面貌的变化。”李文奇说,当年画肖像画的人主要是哈尔滨本地市民,他们很时尚,有文艺范儿,对艺术有特别的情结;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旺,外地游客多了起来,现在画肖像画的人,脸上有精气神儿,画眼睛、眉毛时,完全能体现出来。

“李老师说的对,现在市民精气神儿很足,眼睛里亮晶晶的,每个人看起来都比实际年龄年轻。”在肖像画廊里最受“模特”欢迎,人气最高的画师刘东滨也证实了这一点。他是画师里的“大家”,职业画家,黑龙江省美协会员,每天慕名来找他画肖像的人络绎不绝。

“我来自山东济南,就是想花几十元钱感受一下专业画家给自己画像,也想记录一下在哈尔滨这座浪漫之城的浪漫时刻。”游客赵玉安兴奋地说。

队长董德相说,这些画师里有从事书画创作50多年的专业画家,也有哈师大油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有进城来过艺术瘾的农民,也有下岗失业以画为生的普通市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师不看年龄 上岗要通过考试

“董队长,我会素描,是不是也能来这当画师?”“那可不中,我们这些画师都是要经过上岗考试的,优中选优挑选出来的呢!”

据了解,中央大街“老街画师”队伍至今已走过27个年头,起初是自发的街头画师队伍,中央大街管理处于2013年实施老街画师考试上岗,并对画师进行规范化管理、统一服装、统一收费标准,规范服务行为。今年,中央大街管委办邀请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北艺方文化艺术学校等院校的专业人士担任评委,对2024年中央大街肖像画廊画师进行统一素描考核,从专业角度对画师的绘画功底、艺术性和逼真程度等方面进行现场评分并公布成绩,提高了中央大街肖像画廊总体水平。

“一幅素描肖像,不仅可以留住一个人的容貌,还可以留住一段岁月和这座城市的记忆。”中央大街管委办负责人表示,组织老街画师上岗考试,择优上岗,主要是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团队 一年至少创作3万余作品

“整个画师团队一年至少创作3万余张作品。一个夏季,董德相会画1000多张肖像,他对画作质量要求高,是创作数量比较少的。”董德相除了自己搞创作,还要管理整个团队,保证肖像画廊的正常运行。周爽、王家宝和刘玉霞是画师队伍里的“三朵金花”,董队长日常格外关注她们。

周爽,28岁,今年第一次加入画师队伍。来当画师前,她在北京从事动画设计工作,“我是回到家乡看到老画师们工作时喜欢上这个的,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对这座城市的坚守都是我向往的。”周爽说,自己刚上岗一个月,每天能画几幅画,找她画肖像的大多是小孩子。

和周爽不同,王家宝和刘玉霞可以称得上老画师了,她们在这里画了十多年了,很有知名度,找她俩画肖像的人不断,特别是男“模特”居多。王家宝说,我从不因为自己是女画师而觉得有什么不同,相反,在一群男画师中能占一席之地,我觉得很骄傲。“我就想让她从异性的角度给我画个面相看看,而且女生细致,画出来的效果肯定不一样。”河南游客陈先生幽默地说。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中央大街上的街灯亮了起来。董德相告诉记者,天气越来越热了,游客和市民晚上出来的也多了,画师们回家的时间会越来越晚,最忙碌时后半夜1点才能回家,“一些画师也是60岁以上的人了,辛苦是辛苦,但大家因为有收获,有对城市和艺术的热爱,有作为哈尔滨人的自豪,所以乐此不疲。”

夜色渐沉,在百年老街的尽头,肖像画廊的灯光依旧璀璨而明亮,画师和他们模特的“对话”仍在继续……

  •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