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过去,也连接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承载过去,也连接未来

作者丨王亚骏

封面来源丨北汽集团官网

在卷生卷死的汽车行业,北汽打算通过技术实现突围。

拥有66年历史的北汽,技术积淀颇为厚重:国内首批获得L3级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牌照的企业,实现了AI大模型上车,并首创了“母婴牙胶级”全方位健康座舱空间技术。

北汽技术积淀,源自传承。

66年的传承之路上,变的是技术的不断突破,不变的始终如一的匠心和投入。

技术积淀

技术积淀

作为北京汽车工业的代表,北汽见证了中国汽车行业从几乎一无所有,到连续15年成为全球最大产销国的过程。期间,有车企做到了基业长青,也有车企黯然落幕。

踏踏实实为国造好车,是北汽能够成功穿越周期并领跑行业的关键要素之一。

上世纪60年代,北汽成功研发并量产了集团第一代越野车,该款车型不仅填补了国内轻型越野车的研发空白,也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生命周期最长的产品之一。

此后,北汽在不同的时代,均通过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取得了亮眼答卷。

2007年起,北汽成立自主研发机构,专注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2017年,北汽率先开发出了可拓展的专业越野底盘和全新涡轮增压纵置汽油发动机,并将其搭载于BJ40系列车型上。这一研究成果帮助BJ40获得了2017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BJ40刀锋英雄版 图源:北汽集团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J40刀锋英雄版 图源:北汽集团官网

在新能源技术创新方面,北汽亦是先行者。

2009年,北汽成立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北汽蓝谷”),成为国内最早布局纯电车型的玩家之一。第二年,该子公司开始自主研发面向产业化的C30平台,帮助集团建立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开发流程和体系标准。

目前,北汽已经掌握了全球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核心技术和整车平台正向开发能力,并率先在国内创建了唯一全过程电控测试自动化工具链。

在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上,北汽依旧延续了以往卷技术的力度,力求在新时代继续成为开拓者和探索者。

从2015年开始,北汽就启动了自动驾驶研发。在第二年的北京车展上,北汽成为第一个把无人驾驶汽车动态体验项目搬上国际大型车展的企业。

今年2月,北汽极狐与百度Apollo共同打造的共享无人车驶过了长江大桥和白沙洲大桥,完成自动驾驶的“万里长江第一跨”。6月,北汽成为国内首批获得L3级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牌照的企业。

共享无人船跨越长江 图源:北汽集团官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享无人船跨越长江 图源:北汽集团官网

AI大模型上车方面,北汽是行业首批实现AI大模型上车的车企,极狐品牌旗下的考拉、阿尔法T5等产品,目前已经具备了自我认知、主动学习和无限次对话等能力。

北汽卷技术积淀的目的不是炫技,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

汽车消费市场的需求是多元的,用户们在购车时会考虑价格、科技感、外观、品牌等多种因素。北汽希望通过技术来提升车辆性能、降低制造成本,进而让不同的用户都能在自己的购车预算之内买到心仪的汽车。

科技赋能

科技赋能

1975年,中国测量队首次将觇标立于珠穆朗玛峰之上,并测得珠峰海拔高度为8848.13米。北汽首代越野车与勘测人员一同参与了这一历史事件。

45年后,北京越野BJ80再次参与了珠峰复测。

在北汽的技术发展史上,这样的传承并不罕见。

安全是北汽与生俱来的基因。北汽通过数十年的技术积累所打造的非承载式车身,可让汽车具备更强的抗扭强度;旗下车型也均采用高于行业的碰撞安全标准打造,新能源钢铝混合专用车身在碰撞中吸能效率可提升35%。

以上技术的应用,意味着司机和乘客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得到传承的不只有安全技术,还有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不同发展阶段问题的能力。

1961年3月,北汽开始了集团第一代越野车的全面试制。在缺少技术经验和先进设备的背景下,研究人员深入试制现场,与工人们一起边试制边修改,在克服了600多项设计难题后,终于成功研发并量产了第一代越野车。

在民用越野车领域,北汽越野车研究院走出了以军工品质打造民用产品之路,让BJ越野系列车型成为集团自主品牌中的“杀手锏”产品。

进入新能源时代后,北汽研发了EMD3.0电池管理系统,并在20万元以下车型上搭载800V高压超充电池系统。前者可以帮助用户随时随地充电,解决补能焦虑;后者则可以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

智能化是汽车工业变革的“下半场”。为了能在“下半场”占得先机,北汽极狐于2022年率先推出全球首款城市道路高阶智驾量产车——阿尔法S先行版。今年3月,该款车型开始陆续推送ADS2.0更新,其中新的智驾方案实现了在全国范围摆脱高精地图,只要有路,就能开启智驾功能,可以有效提升出行效率并缓解驾驶疲劳。

阿尔法S先行版 图源:极狐汽车官方微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尔法S先行版 图源:极狐汽车官方微博

今年4月,北汽发布达尔文2.0技术品牌。该系统可通过与智能设备的连接,实现车载系统与手机、智能家居等设备的无缝对接,为用户带来了更便捷、更智能的出行体验。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愈发重视,车主的健康因素也被纳入了北汽技术研发的考量。

2023年,北汽研发出了行业首创的“母婴牙胶级”全方位健康座舱空间技术,其中抗菌表面材料(方向盘、门把手等触摸点)和工艺拥有发明专利。

根据规划,北汽未来将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控、电驱、混动、电池、越野车关键技术等七个核心领域进行重点攻关,在2025前实现技术迭代升级,2028实现重点领域突破,2030实现核心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匠心精神

匠心精神

在第一代越野车问世同年,北汽还自主研发生产了国内第一代轻型载货车BJ130。北汽的第一辆自主研发汽车“井冈山”牌轿车,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问世。

在如今的北汽,对自主研发的重视和坚持依旧没有褪色。

集团首席科学家王璋加入北汽已有30余年,他经常会问年轻研发工程师们一个问题:为何毕业后会选择加入北汽?

“能干自主”,是王璋经常得到的答案。

北汽的年轻研发工程师们把做强自主品牌当成人生追求,期盼能在自己手中打造出被市场、用户认可的自主产品,像参与研发第一代越野车的前辈一样,在自主汽车品牌发展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目前,北汽的自主研发已进入2.0时代,核心为围绕客户价值进行开发。集团研发体系覆盖了整车、零部件和前瞻技术,拥有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授权发明专利3400余件,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奖等36项奖项。

为了做好研发这张答卷,北汽不吝于真金白银的投入。

2024年,北汽研发投入达132.1亿元,到2030年累计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团队规模方面,北汽研发团队人数超8000人,研发体系布局全球五国七地。

北汽科技领跑者的地位,离不开坚持66年的匠心精神。

北汽旗下车型从制造完成到交付使用,需要经历多轮考验,才能获得可靠性的认可。这些考验包括但不限于在黑龙江漠河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冷启动和关于异响等方面的测试;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测试车辆性能。

为了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北汽还首创将用户“感知质量”引入车辆验证环节。

在用户难以察觉的地方,依然能发现北汽匠心精神的踪迹。

发动机是一辆燃油车的“心脏”。为保证这颗“心脏”的健康,北汽工艺技术团队会成立专项小组,对发动机反复进行检查验证,确保每一个细小的刀痕和毛刺都无所遁形。

在北汽看来,目前日益激烈的价格战固然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阶段。但低价不是唯一,通过技术进步带来的高质价比产品才是车企最终突围的关键。

为了制造出更高质价比的产品,北汽在传承以往技术积淀的同时,也会继续和以前的自己赛跑,以研发出能够更好服务于用户的技术。

在这场已经持续了66年的技术长跑中,北汽不会放慢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