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牟沣

央广网重庆6月17日消息(记者陈静 实习生邹巧)花开千年,鸟飞万里,中国花鸟画如何创新融合现当代元素,持续传承与发展,赢得大众喜爱?6月16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参观“花开千年 时代意象——中国花鸟画传承与发展学术联展”,感知不同时期画作中的时代印记与创新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维城《九秋图》(央广网发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

一眼千年 勾画中国花鸟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花开千年 时代意象——中国花鸟画传承与发展学术联展暨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主题创作学术邀请展”,是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国家画院联合策划,从宋代至当代分立单元,勾画出中国花鸟画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千年历史脉络。

南宋《院画小品册》的形神俱妙,明代《群鸿戏水图卷》的笔法细腻,清代《九秋图》的诗画唱和,民国作品的异彩纷呈……展览以“一眼千年”的视角,展出宋至当代的近百幅花鸟画作品,呈现中国花鸟画千年发展演变史,彰显其传承有序、文脉绵延的生命张力与艺术魅力。除此之外,展览还以“当代花鸟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主题性创作研究”为课题,关注当代花鸟画创作规律的共性与画家个体的个性,聚焦当下花鸟画家的创作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众参观展品(央广网发 邹巧 摄)

展览现场,观众不时驻足观望,欣赏作品的每个细节。“参加展览,主要是希望孩子能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的艺术表达形式以及中国绘画在时代长河中的变化与传承。”观众祝女士带着自己五岁半的女儿参观展览。

“中国花鸟画展自开展以来,就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参观人数最多的展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牟丰京表示,通过此次展览,期望能让当代花鸟画家与古代画家进行面对面交流,让普通观众能够受到滋养,并希望联合典藏与现当代的作品进行展览的方式能够成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特色发展方向。

一目了然 了解不同画作在历史长河中的各自定位

据了解,此次展品由古代花鸟画与现当代花鸟画两部分组成。古代部分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书画资源为依托,精选宋代至近代35件(套)馆藏花鸟画珍品,其中一级文物12件(套);二级文物6件(套);三级文物14件(套)。现当代部分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国家画院组织全国范围内有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花鸟画家60余幅作品。

在此次展览中,观众能够将单一画作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之中去观察了解,并结合时代发展轨迹,感受花鸟画的传承与发展,明晰不同画作在花鸟画演变历史中的各自定位与历史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术研讨会现场(央广网发 邹巧 摄)

此外,展览主办方还召开学术研讨会以及展效评审会,邀请有关专家分别就“当代花鸟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主题性创作与研究”与“新时代展陈语境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典藏与当代元素的创新融合与转化利用”两大主题分享个人经验与观念。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谢小凡认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典藏与现当代新的作品进行搭配展览,表达了一个姹紫嫣红的新时代,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同时,他表示,“在中国画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仍然是在慢慢前行,努力探索,渴望高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