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保定6月18日消息(记者王艺霖)风吹麦浪遍地黄,颗粒归仓丰收忙。眼下,河北省易县11.39万亩小麦进入收获期。6月16日,在易县高陌镇高陌村种粮大户姚永志的麦田里,多台大型收割机正在收割作业,麦穗脱粒、秸秆粉碎同步进行,“一条龙”的机械化作业让夏收变得越来越轻松。姚永志看着一车车饱满的麦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型收割机正在进行收割作业(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姚永志是易县高陌镇有名的种粮大户,2014年开始流转180亩土地进行小麦、玉米轮作。姚永志能吃苦、爱钻研,他认为种田“靠天”更要“靠科技”,通过订阅农业科技报刊、请教农业技术人员,学习选种、栽培、施药、管理等相关知识,很快就成了种粮行家里手。如今,易县志良(姚永志)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200亩,配备了条播机、收割机等专业农机设备。

“现在种田,农技人员经常来到地头进行专业指导,承包农田还能获得多项政策支持。”姚永志介绍,政策给力、机械增效、科技提质,今年种的小麦是乐土808、济麦23,秆矮、穗大等品种,通过科学管理、无人机“一喷三防”科技助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平均每亩地盈利600元,去年带动村集体、农户增收100多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机手正在进行小麦脱粒装车(央广网记者 王艺霖 摄)

近年来,河北省易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配套良种良法,在科技创新加持下,降低了种植成本,大大提高了小麦产量,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