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的16个儿子中,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是他的最后一任大妃阿巴亥所生,而且努尔哈赤晚年也是比较宠爱多尔衮多铎的,尤其是多铎,更加受努尔哈赤的宠爱。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把亲掌的两黄旗大部分牛录拨出,分授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兄弟三人各得15牛录,阿济格和多尔衮平分镶黄旗,两人都担任镶黄旗小旗主,多铎得到一半的正黄旗,他本人也担任正黄旗小旗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临终前决定阿济格担任镶黄旗旗主,多铎担任正黄旗旗主,另外让多尔衮担任镶白旗旗主,可是这个安排还没完事,努尔哈赤就去世了。当时后金政权中实力最强的就是四大贝勒,多尔衮三兄弟虽然握有实力强劲的两黄旗,但是他们没有军功在身,加上年龄也比较小。在四大贝勒的运作之下,皇太极继承汗位,将两白旗和两黄旗对调并且对对调之后的两白旗(原来的两黄旗)进行了一些调整。而多尔衮三兄弟的命运也随着努尔哈赤的去世发生了改变。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三位亲兄弟。

1、英亲王阿济格

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第12个儿子,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15年),是阿巴亥所生的第一个儿子。阿济格这个人长大五大三粗,史书上记载“身长丈余,腰腹甚大”。阿济格属于有勇无谋的类型,作战非常勇敢但是没有谋略,说难听点就是没脑子。

努尔哈赤时期,阿济格曾经跟随代善讨伐扎鲁特部,因功被封为贝勒。当时他也比较受努尔哈赤宠爱,皇太极的原配夫人钮祜禄氏,曾因为见阿济格不肯下轿,即被公爹努尔哈赤下令休离。

皇太极时期,阿济格参与了攻打明朝边境和征讨朝鲜的战争,期间也立下了诸多战功。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后,阿济格被封为多罗武英郡王。

顺治元年(1644年),阿济格跟随摄政王多尔衮在山海关大战中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军,入关后被封为英亲王,序称“八王”。入关后,阿济格又参与了与各地明军的作战。先是以靖远大将军身份率部沿长城入陕西,又自陕西出河南、湖广、江西,屡败李自成,杀死刘宗敏,俘获宋献策。顺治五年(1648年)又以平西大将军身份督师征讨姜瓖在大同的叛乱,可以说在清初统一战争中立下很大的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济格影视形象

然而阿济格并不是一个善茬,在各地的战争中,他还曾屠杀当地的百姓。而且他为人骄横,顺治帝刚继位时他称顺治帝为“孺子”。在顺治六年(1649年),阿济格更是觉得自己功劳很大,要多尔衮也封自己为叔王。多尔衮看透了阿济格的心思,尽管他是自己的同母亲哥哥,但是多尔衮还是没有心软,下令禁止阿济格干预朝廷事务及交接汉官。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外出打猎在喀喇城暴毙后,阿济格认为自己的时机到来了,便决定趁机作乱,并威逼多尔衮的党羽、亲信投靠自己,结果收效甚微。他的这一行为被郑亲王等人提前得知,于是提前下手逮捕了阿济格并将其幽禁。

幽禁期间的阿济格仍然不思悔改,反而变得更加狂暴,甚至在监房内私藏大刀,暗掘地道,声称要放火烧毁监房。

顺治八年(1651年),诸王以阿济格悖乱已极,留之恐贻后患,应立即处死。顺治帝允许诸王的请求,令阿济格自尽,其子劳亲一同被赐死。

乾隆帝曾评价阿济格,说他“英亲王阿济格秉心不纯,往追流贼,谎报已死,又擅至沿边索马,且向巡抚嘱托公事,过迹昭著。虽前此亦有微功,究不足以抵其罪,黜爵实由自取”。

2、睿亲王多尔衮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14个儿子,出生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天命五年(1620年)代善被废时,多尔衮被封为八和硕额真之一,共议国政,也就是说多尔衮以8岁的年纪参与后金的政事。不过在努尔哈赤在世时,多尔衮因为年纪小没能上战场,这也导致他没有军功在身,在努尔哈赤去世,阿巴亥被逼殉葬时,他没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母亲。

皇太极继位后,为了削弱其他三大贝勒的势力,开始培养这些年轻的弟弟和子侄们。天聪二年(1628年),多尔衮跟随皇太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有功,被皇太极赐予“墨尔根戴青”的美号,此后多年多尔衮在征讨明朝、朝鲜和蒙古诸部中立下了诸多战功。

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在征讨蒙古林丹汗时获得传国玉玺,回朝后多尔衮将玉玺献给皇太极,次年皇太极称帝,改大金为大清,封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列六王第三位。同时让他掌管六部之首的吏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尔衮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清朝皇位空悬,当时最有力的竞争者就是多尔衮与豪格这对儿叔侄,当时双方谁有没有占据绝对优势,在最终的协商之下由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豪格什么也没捞着。

也是从这时开始,多尔衮开始迈入清朝权力的最顶层。顺治元年,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而后他又指挥了清军统一全国的战争。可以说清朝能够入主中原,多尔衮功劳最大。同时多尔衮的封号也在一步步的逼近顺治帝的底线,他从摄政王先后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也因此使得他与顺治帝的矛盾日益加深。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在古北口狩猎时在喀喇城暴毙,时年39岁。顺治帝亲率大臣出东直门五里外迎接他的遗体,并下诏追封他为“义皇帝”,庙号成宗,按照皇帝礼仪安葬。不过在他死后三个月,他的政敌们就纷纷站出来揭发他生前所犯之罪,顺治帝下令剥夺他的一切封号并掘墓毁尸。可以说多尔衮生前有多风光死后就有多凄惨。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多尔衮平反,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并且评价他“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3、豫亲王多铎

多铎是努尔哈赤第15个儿子,出生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在多尔衮三兄弟中,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就是多铎了。天命九年(1624年),在后金新年元旦的朝贺典礼上,不满10周岁的多铎名列第七,实为第六,当时诸多战功赫赫的哥哥们都排在了他后面。努尔哈赤临终前更是将自己亲领的正黄旗交给多铎,让他做正黄旗旗主,由此可见多铎有多受努尔哈赤的宠爱。

与多尔衮一样,由于年纪小,在努尔哈赤时期多铎也没有军功在身,以至于他的母亲被逼殉葬时,他也无能为力。皇太极继位后,多铎开始崭露头角。

天聪二年(1628年),多铎跟从皇太极讨伐多罗特部有功,被赐号为“额尔克楚呼尔”。此后多年,多铎先后参与了征讨明朝、朝鲜和蒙古诸部的战争。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后封多铎为和硕豫亲王并掌管礼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太极去世后,在皇位争夺战中,多尔衮胜出,掌握了清朝的军政大权,自然对多铎偏爱有加,或带同作战,或任为主帅,多铎从此声名显赫,成为明清之际的风云人物。

顺治元年(1644年),多铎以定国大将军分身跟随多尔衮入关,先是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后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在攻打扬州时,多铎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十日”大屠杀。顺治四年(1647年),进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成为清廷实际上的第二号人物。

顺治六年(1649年),多铎身染天花去世,时年36岁,多尔衮收到多铎去世的消息后,大为悲痛,同时多铎的去世也带走了多尔衮称帝的梦想。

多尔衮被清算后,多铎也连累被追降为郡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恢复了多尔衮的亲王封号,并评价他“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小结:

在努尔哈赤的16个儿子中,除了皇太极后来成为皇帝,剩下的人中只有四人被封为亲王,除了礼亲王代善就是多尔衮三兄弟,在清初的统一战争中,多尔衮三兄弟可谓是功劳最大,但是他们三兄弟的下场也是比较惨的,没有一个善终,多铎在顺治六年染天花去世,多尔衮在顺治七年暴毙而亡,阿济格则是因为犯上作乱在顺治八年被赐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