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合资外资车企都掀起了一波“反电”浪潮,不少品牌已公开表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将会继续生产燃油车产品,并暂缓此前所定下的电动化目标,甚至以丰田为首的几家日系车企还发表声明称,要研发“新型内燃机”。

那么车企为何一反常态地从“支持电动化”变为“反对电动化”了呢?

而在2024年这个时间节点,反对电动化又真的有好处吗?我们先来看看部分欧美车企的情况。

以大众集团为例,他们在前段时间突然宣布要“无限期暂缓旗舰电动轿车ID.7”在北美地区的上市时间,据说是与该款车型在欧洲和中国地区上市后,销量表现不如预期有着密切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大众方面并没有明确表态会暂缓电动化进度,但有分析人士指出,“暂停ID.7北美上市”,主要是为了给自己腾挪更多的资源和时间,以巩固已有的中低端电动车产品线,毕竟相较于ID.7而言, ID.3 参数 图片 )、ID.5系列车型这种走量的车型,或许更值得投入研发和营销资源,当然在北美地区,大中型轿车本来也太热销,所以不上ID.7也完全符合逻辑。

除了大众集团以外,梅赛德斯-奔驰CEO康林松也在今年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明确表示:奔驰将电动化目标推迟五年,暂停为S级和E级等大型车型开发MB.EA纯电动平台,并承诺未来十年将继续更新内燃机汽车产品”。这一表态基本宣告了未来10年,奔驰将不会加速再投入资源去刻意加快电动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特方面也有类似的表态,甚至他们认为电动化是目前拖累公司的主要因素,根据他们的测算,2024年福特的电动车业务将会亏损55亿美元左右,而日产方面也在前不久给美国供应商的备忘录中,明确表示将会调整电动车开发时间并暂缓相应的采购计划,甚至连他们在美国密西西比投资的5亿美元工厂项目也被叫停了。

为何一年前还在高喊“电动化万岁”的车企们,突然就唱起了反调呢?

或许这与很多因素有关。

一方面,全球经济下行,各国政府对于新能源、电动化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有所下降,而新能源转型升级往往会引起传统汽车制造业的大规模失业,这在特殊的经济时期容易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所以政府也收紧了相应的补贴政策,以减缓“电动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车企来说,电动化转型在前期基本是“只赔不赚”的烧钱买卖,既然大环境都在朝着“暂缓电动化”的方向走,那自然也得顺应趋势,特别是对于目前在位的车企高管和政府官员来说,当前的绩效或许比遥远的“电动化图景”更为重要。

另一方面,一些高喊反对“电动化”的车企,基本上都是本身就在电动化转型这件事上搞得比较差的企业,比如奔驰、丰田等,对他们来说“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节点,来得越晚越好,这样他们才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缩小与领先者的差距。

不过,暂缓电动化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未必没有坏处。车企端需求的突然萎缩也影响了相关供应商的利益,来自松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yuki Kusumi」忧心忡忡地表示:“我们必须根据电动汽车市场的实际普及情况来调整投资步伐。”

一旦汽车供应链收紧,相关企业萎缩,产能下滑,又会拉高所有车企的“电动化成本”,给那些电动车零部件需求较大的车企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而那些不喜欢电动化的车企也未必就能笑到最后,毕竟“电动化”这一步大家最终都是要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