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600号”疗愈手册:告别焦虑》新书首发仪式举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谢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宣传科科长、主任医师乔颖,作家、自媒体人格十三做客上海中心52层朵云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00号”疗愈手册:告别焦虑》新书首发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首发仪式上,谢斌说,如果回顾十年前,甚至五年前,焦虑还没有这么普遍。但是,近三四年,无论是社会意义上的所谓的焦虑,还是临床定义上的焦虑障碍,都变得更为常见,焦虑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但焦虑其实并不可怕。每个人在了解了焦虑的真相,认识了它的真面目后,可以有一千种办法去应对它。

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600号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被昵称为“600号”。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9年,全球约3亿人患有焦虑障碍,占全球人口约4%,是所有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在越来越多人被焦虑所困扰时,“600号”专家团队们编写《“600号”疗愈手册:告别焦虑》,从全新的维度解读人人熟知却又常常茫然无措的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00号”疗愈手册:告别焦虑》,谢斌 总主编,乔颖 主编,格致出版社2024年6月版。

“你觉得焦虑可以告别吗?”面对乔颖提出的这一问题,格十三认为,可以短暂地告别焦虑,但是永远告别它,的确做不到。对此,乔颖表示,人有“喜、怒、哀、乐、悲、恐、惊”七种情绪,可能很多人认为只有喜(乐)是好的,但实际上,科学家指出,所有情绪都没有好坏之分,从人类存活的角度上来讲,每一种情绪都是我们人类最需要的。想永远告别焦虑是不现实的,同时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格十三补充道,她认为,如果只关注自己的缺陷或者自己差的一面,并且只看到别人好的那一面,会让人陷入负面情绪中,“你总是觉得身边的人都比你过得好,看到别人的时候总是把他那些亮点放大,把他们美好的生活无限放大。然后,看自己的时候就会开始不满,并陷入焦虑。”对此,她的解决方法是,用自己看待生活的方式,解决当下的焦虑。

面对社会上充斥着的职场焦虑,乔颖和格十三提出应该转换看待问题的视角。乔颖说,自己有一个高管朋友,觉得自己像个“职场奢侈品”——又贵又没用,感到非常焦虑,失眠和脱发都很严重,甚至提出用药的想法。在对这个朋友进行药物治疗后,乔颖还做了两件事:“一个是陪伴。我没帮他完全纠正某些理念,但是我可以陪伴他,告诉他,你碰到问题可以来找我们。还有一个是看到了他的情绪。当他出现了很严重的一些变化的时候,告诉他,并在他同意的情况下,协助他去改变。他说他有了新的理念。”乔颖表示,之所以和大家分享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你职位再高,你的功能再强大,你都会焦虑。只是你怎么去看待它,你愿不愿意看到你的焦虑,同时愿不愿意去触碰它。去触碰焦虑,我觉得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但是相比之前,已经往前迈进了一步。

与当下人们面对“600号”文创时的喜爱不同,大众对于心理精神疾病的病耻感依然存在。格十三表示,小时候“600号”是一个带有贬义的代名词,到今天,虽然这种歧视已经被减轻,但是依然会有人对用药就医带有羞耻感。她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鼓励大家,当感到生活失控、需要帮助时,应该积极向医生寻求帮助。“大家不要觉得自己不正常,其实你首先要知道,即使不正常,也是很正常的。”她开玩笑道。乔颖也提到,医生会根据来访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是一种快速缓解症状的方法,但不会终身服用。尽管药物治疗可能会给人带来病耻感,但患者仍需相信专业,并循序渐进地使用。

注:封面题图素材来自电影《白日梦想家》(2013)剧照。

记者/何安安

编辑/罗东

校对/柳宝庆